APP下载

引网友讨伐景区不文明祈福现象

2019-05-07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霍去病池子鱼池

2019年2月5日,在河南洛阳某景区,一口小小的鱼池被游客扔满钱币祈福。结果是,数条锦鲤只能在钱缝中游来游去。对此,工作人员感到十分头痛,这个水池并不是许愿池,频繁地投放硬币不仅造成打捞困难,还影响了池中锦鲤的生存。

就在同一天,甘肃兰州五泉山公园当日也迎来了12万游客,除了抢头香,不少人还在霍去病雕像前排起长队,抚摸铭牌上的“去病”二字,有这一荒诞举动的上至70岁老人,下至3岁小孩。人们纷纷表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摸了就可以“去病”,可以延年益寿、祛病消灾。

历史上,霍去病只活了23岁,是个典型的短命将军。在《史记》中,对于霍去病的死亡原因写的是病死,这是关于霍去病死因的唯一说明。从中可知,霍去病本名中有“去病”都无法“去病”,两千多年后的人们,又怎么可能摸摸霍去病的雕像就能“去病”呢?

这些不文明的祈福行为不仅大煞风景,影响到景区正常秩序,也败坏了许多人节日出游的兴致,引来网友的一片讨伐之声。

用钱祈福不如用行动祈福

往池子里扔硬币这种祈福方式,从各个方面看都是不理智的。首先,池子本身是一个小生态环境,往池子里扔硬币,不仅影响了池子里生物的生存,而且对池子的美观造成影响,让清澈之地铺满“铜臭”,不文明,显得肤浅。其次,游客一时兴起扔了硬币,一走了之,工作人员却要花費很多精力来清理,可以说是劳民又伤财。

往池子里投硬币,表面上看是在祈福,其实质则是某种程度上的“金钱至上”价值观——认为用真钱祈福更具诚意。祈福是心灵的虔诚,而不是物质的“慷慨”,扔硬币的行为,不仅背离了精神,而且丢失了文明。

人类社会离不开互相依靠,孔子说,己欲达而达人。不论我们祈福是希冀创造更多的财富,还是渡过人生的难关,多帮助别人,以一颗同情善良的心去慷慨地对待生活,为需要的人带去更多的“奇迹”,我们也能拥有更多的“奇迹”。这样以实际行动去祈福,才能有实际的效用。

正如有媒体评论的那样:“指望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扔再多硬币也无济于事。”靠别人、靠奇迹,不如靠自己。如果抛下文明去寻求不可靠的奇迹,无异于守株待兔,还会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维护游览秩序,景区不能当“甩手掌柜”

诚然,春节祈福是一项古老的传统。祈福的目的在于希望家人平安,事业顺利,爱情长久,这都属人之常情。但祈福也应恪守一定的边界。不论抚摸霍去病雕像铭牌,还是用钱币填塞鱼池,这些行为都已“越界”。

而这些所谓的“祈福”活动根本经不起推敲。比如往鱼池里扔钱币,有游客即指出,为了不让钱币沉下去,鱼池中间会有盆托住。可见,这种祈福,主要是心理作用。但可以确定的是,鱼池的锦鲤不断被游人扔币打扰,生存空间被侵蚀,以至于只能在钱缝中“喘息”。

就此而言,异化的“祈福”活动暴露出一些游客公共意识的匮乏。公共景观、公共财产,成为个人的工具,为了实现个人的喜好和愿望而无所顾忌。

当然,对于不文明“祈福”活动,板子也不能只打到游客身上,相关景区的责任同样无可回避。在祈求霍去病帮“去病”的现场,就竖了一块牌子,上面写道“文明祈福,谨防疾病”。显然,霍去病帮“去病”正是该景点的一大卖点。

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维护景区良好的游览秩序,游客固然有责,但景区也不能当“甩手掌柜”,不能一边要求游客守规矩爱护景区景点设施,一边却有意无意地引导游客不文明游览,破坏秩序。比如,允许甚至引导游客去抚摸霍去病雕像铭牌上的“去病”二字。

想要游客遵守景区游览规则,景区就得制订科学、合理的规则。

猜你喜欢

霍去病池子鱼池
设计鱼池图
设计鱼池图
只要你踏上充满花香的路
关上灯,才看得见
夏天,当一条鱼多好啊
鱼池这样挖 养鱼能高产
枫叶的歌
鳄鱼池
西汉抗击匈奴的青年统帅霍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