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牧草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2019-05-07杜明广梁显义汪依妮韦方鸿王顺英陈秀华

贵州畜牧兽医 2019年2期
关键词:草畜饲草料饲草

杜明广,梁显义,汪依妮∗,韦方鸿,王顺英,陈秀华

(1.贵州省兴仁市农业局,贵州 兴仁 562300;2.贵州省草地技术试验推广站,贵州 贵阳 550001)

贵州省是全国最大的生态脆弱区,同时也是东亚岩溶特征分布的核心区,山地特征发育明显,土地零星,土壤瘠薄,是我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农业省份[1]。自然条件限制了我省农业产业大规模机械化应用水平,增加了与其他地区比产量的难度,但具备发展植物营养体农业的气候优势[2]。牧草产业作为劳动节约型产业不仅有利于生态保护,还能增加土地产值,可为我省打赢生态保卫战和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现将贵州牧草产业发展现状报道如下。

1 贵州牧草产业发展现状

图1 贵州省饲草种植区域分布与结构

1.1 饲草种植现状据贵州省草地技术试验推广站统计,截至2018年8月,我省饲草主要有14种,人工草地总种植面积11.55万hm2;从饲草种植结构上看,包括豆科、禾本科、菊科和廖科,禾本科牧草占绝对优势。此外,我省部分企业和科研机构正积极开发和引进其他饲用源植物,如杂交构树作为新型饲用植物近几年推广种植迅速,为我省优质饲草开发与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模式;从种植区域上看,毕节市种植面积最大,占全省总种植面积的40.39%,贵阳市占5.19%,黔西南州占3.98%,六盘水市仅占1.09%,其余各市州占比在10%左右。见图1。

1.2 草食畜牧业发展现状截至2017年底,我省牛羊存栏数分别为492.35万头、383.47万只[3],合计约为2 845.22万个羊单位,每个羊单位日采食量1.85 kg[4],每年共需饲草料干物质1 921.23万 t。以我省养殖场常见的精粗比1∶3计算,饲草需求为1 440.93万t,以饲草干物质含量20%计算,共需鲜草7 204.63万t。全省11.55万hm2人工草地(包括多年生和一年生牧草与饲用作物)鲜草产量为1 110.43万 t;天然草地面积 428.7万 hm2,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262.53万 hm2,鲜草产量为1 214.29万t[5];另外,我省每年有农作物秸秆1 100万t和藤蔓600万 t,饲料化利用潜力巨大。综合统计,我省各类饲草总产量为4 024.72万t,仅占现有牛羊产业发展对饲草需求的55.86%,尚有缺口 3 179.91万t。按照目前人工草地平均产量6.41 t/667 m2计算,还需人工草地33.07万hm2才能满足我省牛羊产业发展的需求。

2 存在的问题

2.1 草畜不平衡(1)草畜分布区域格局不平衡。目前,我省草畜产业主要依靠地方政府的引导和历史基础在延续壮大,缺乏全省宏观性的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划分。有些区域适合发展草牧业,但由于地方政府引导不够或支持力度不大而发展滞后;有些区域不适合草牧业发展,但地方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大而过度发展。最终造成草畜资源的区域性分布不平衡,导致有些区域饲草料浪费,而有些区域饲草料又不足。(2)草畜脱节现象严重。近年来受市场和政策影响,我省牛羊产业得到大力发展,规模化企业逐年增加,但大多数企业“重畜轻草”,饲草料储备不足,导致发展后劲不足,效益差。

2.2 扶持资金投入较少与其他行业相比,草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偏少;所需的用地、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缺口大,在设施、设备、产业支撑上投入不足。目前,省级预算中还未列支草业发展资金,每年仅靠争取中央财政预算支持,不利于我省草产业发展。

2.3 产业体系不完善,“产、学、研、推”脱节(1)机构组织保障体系不完善。全省从事草地技术推广的专业技术人员较少且专业能力不强,技术力量断层问题严重,难以充分发挥草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2)科研与推广体系不完善。现有的科研院所及企业的研发部门系统研发能力有限,对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掌控不够,影响了技术成果的转化率。(3)人才需求与培养体系不匹配。目前,贵州省仅有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草业科学系培养草产业专业人才,据贵州大学官方网站数据,年均培养45名草业本科生和10名硕士研究生,与我省草产业发展需求严重不匹配。

2.4 草产品流通难度大(1)受地形、气候、适于山区机械偏少等因素的影响,草产品制作成本高。我省高产牧草成片规模种植比重较低,饲草种植多数在坡地,导致机械化应用难度较大,增加了草产品收获加工成本。(2)缺少配套的扶持政策,草产品流通率不高。从全国范围来看,部分省份已将草产品纳入高速免费范围,大大降低了草产品的流通成本,提高了流通率;我省草产品主要为青贮,因含水率较高,流通成本高,流通多局限于县域内,干草类草产品对省外和国外依存度较大。

3 发展建议

3.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1)制定扶持政策。围绕中央决策部署,根据地区产业发展特点,配套出台牧草业扶持政策,重点在牧草业发展中的人才、资金、保险、科技、用地等方面加强政策保障,提高资源配置的灵活性,降低产业投入风险。(2)提高政策执行率。政策的执行是保障政策落实和产业发展的必要前提。一方面要加大政策宣传,提高公众知晓率;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拓展执行资源,提高执行能力,加强监督,确保执行质量。

3.2 增加扶持资金投入(1)成立政策引导基金。结合中央产业引导政策和资金,切块产业发展基金,加大财政投入比例,突出目标,分类扶持。(2)优化贷款机制。通过政府担保、贴息、抵押贷款等措施,推动金融机构对牧草业的支持,建立适合牧草业发展特点的贷款机制。(3)鼓励社会融资。加大投融资平台建设,建立征信体系,及时发布信息,确保社会融资渠道畅通。

3.3 提升科技服务水平根据资源区域性分布特征,筛选最佳牧草业发展模式,建立模式试点,依托试点充分发挥“产+学+研+推”作用,在良种选育、草畜高效结合等方面开展科技攻关,整体提升牧草业科技水平。发挥科技服务部门和龙头企业的技术优势,围绕高产人工草地建植与合理利用、高效饲养管理等关键技术进行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加强牧草业基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一线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

3.4 提高饲草料自给率贵州独特的气候条件使牧草生长过程中营养积累缓慢,导致草地产量高,而营养含量和利用率较低。此外,由于酸性土壤分布较广,豆科牧草(如紫花苜蓿)较少,植物蛋白源饲料主要依靠省外和国外。因此,我省应加快形成现代饲草料供给体系,加大天然草地改良力度,建植高效优质的饲草料基地,加快研发推广精细加工和饲料配方技术,依托项目鼓励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户大力发展优质饲草料。

3.5 加强地方畜种改良培育优良畜种是草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省绝大多数企业主要从国外和省外购置大型基础母畜进行饲养,然而实践生产表明,外来畜种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本地饲草料转化能力有限,造成生产中“死、瘦”现象频发。因此,我省牛羊发展应重点从改良和培育地方优良畜种出发,建立核心群,逐步扩大基础种群。

猜你喜欢

草畜饲草料饲草
优质草畜品种选育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谈原州区草畜产业发展情况
三法喂牛可省粗饲料
反刍动物饲草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估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关于西藏饲草种植模式探讨——以拉萨市为例
饲草料产业体系构建的瓶颈与突破
浅谈发展饲草料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清丰县奶牛饲草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调查
河南省优质草畜品种选育推广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