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民歌中的女性劳动观

2019-05-07李如春

齐鲁艺苑 2019年2期
关键词:民歌山东劳动

李如春

(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恩格斯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结论不断地为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的大量发现和事实所证实。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了美,也是女性实现自我价值的核心途径。

山东民歌中有很多内容涉及到女性劳动题材,从中可以看到劳动与山东女性的密切关系。关于女性劳动的民歌中有的描绘了女性的劳动场景,有的记载了女性的劳动生活,还有的歌颂了女性劳动者,反应了社会现实。反过来,民歌又鼓励女性热爱劳动、投身生产活动,进而提高女性独立自主的能力,塑造了吃苦耐劳的山东女性。

一、有关女性劳动的山东民歌

涉及女性劳动的山东民歌数量很多,其内容主要有五个方向:一是歌唱了爱劳动、爱生产的女性形象;二是描绘女性从事纺纱织布等传统劳动;三是赞美高超的劳动技巧,高效率的劳动;四是歌颂女性参与男性化劳动,且不输于男性;五是表现劳动本身的美,提倡劳动创造的美。

1.爱劳动、爱生产的女性形象

山东民歌中有很多作品描绘了爱劳动、爱生产的女性形象,直接体现出女性爱劳动的价值观,如《四季花开》《四季动员歌》等。

民歌《四季花开》(谱例1)由夏津农业社员李惠兰填词,流传广泛。歌词记述了姑娘迎春的生活事件:春天找了一个生产劳动好的突击队长做对象,夏天结婚,她的嫁妆也是铁锨、挑土筐等劳动工具。结婚后夫妻共同学习生产,争取模范,冬天参加劳动竞赛,建设祖国。一年四季的生活都与劳动息息相关。歌词如下:

迎春花儿开,迎春花儿香,迎春女好姑娘,对象在王家庄,生产劳动好,学习是榜样,突击队里当队长,他名叫王秋江。依得呀得喂,哟哎嘿哟,他名叫王秋江。

白莲花儿放,飘在水中央,俺的娘托大伯,买来了新嫁妆,一对铁锨头,两对挑土筐,钢笔日记本样样有,送去那王家庄。依得依得喂,哟哎嘿哟,送去那王家庄。

秋菊花儿开,秋菊花儿鲜,迎春秋江结新婚,安排在月半,夫妻多恩爱,学习又生产,快马加鞭赶先进,争取个双模范。依得呀得喂,哟哎嘿哟,争取个双模范。

腊梅花儿开,腊梅花儿鲜,社会主义大竞赛,干劲冲上天,到处金光闪,满地红旗飘,多快好省建祖国,幸福那万万年,依得呀得喂,哟哎嘿哟,幸福那万万年。

谱例1

民歌曲调采用了快速的两拍子,活跃的节奏型。更突出的是民歌使用了大三和弦的分解材料作为音乐主题,这在民间音乐中并不常见,塑造了明朗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特征,强调了女性劳动者的态度:劳动是快乐的,劳动者是有活力的,精神面貌是积极向上的。

民歌《四季动员歌》的歌词则描绘了“识字班”[注]“识字班”本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在革命根据地普遍设立的一种群众教育组织。识字班以学习识字为主要目标,并学习时事政治,对扫除文盲起了很大的作用,解放后有很大发展,后来很多改为业余学校。在沂蒙山老区,因参加识字班的多为年轻妇女,后“识字班”演化为对年轻妇女,尤其是未婚少女的称呼。“识字班”一词是革命战争年代老区妇女积极学习文化知识,追求上进的代名词,至今仍在临沂、日照等地使用。一年四季从事开荒种田、拥军、收割、纺棉的劳动生活。民歌既是对女性积极从事劳动的反映,也是在号召、鼓励女性更加积极地从事生产劳动,倡导了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歌词如下:

春天哟好春光,桃花儿齐开放,识字班齐动员,大家去开荒啊,先种棉,后种稻,其次又种高粱,多生产增加了革命的力量。

夏天哟热难熬,荷花儿水上漂,识字班齐动员,大家去慰劳啊,买肥皂,慰劳主力军,打垮了反动派才能把家保。

秋天哟秋风凉,菊花儿喷鼻香,识字班齐动员,大家把秋忙啊,割的割,担的担,你看干得欢,丰收好年成,抗战有力量。

冬天哟冷难当,梅花儿齐开放, 识字班齐动员,大家把棉纺啊,纺成线,织成布,做好军装,送到前方,好大打胜仗。

2.女性从事纺纱织布等传统劳动

民歌中更多描绘的是从事纺纱织布等传统劳动的女性形象。纺纱织布等劳动需要细致与耐心,在传统观念中是适合女性的劳动。女性尽管能够把这些劳动做得比男性好,并非女性只适合从事此类劳动。过多的强调这一视角反而限制了女性劳动领域的宽度与广度。因此要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

如山东苍山民歌《纺棉花》(谱例2),欢快的节奏、流畅的音调既是劳动场景的暗示,也是劳动心情的表达。歌曲传递了女性与此类劳动协调统一的观念,反过来也强化了女性对此类劳动的喜爱。

谱例2

再如《织布谣》中提到“织布机”是“姑娘的好伙伴”也反映了这种认识。“小小机器没多高,齐到姑娘半身腰,它是姑娘好伙伴……”。 《刺绣》《王大娘喂鸡人人夸》等都是类似的情况。

3.赞美高超的劳动技巧,高效率的劳动

山东女性不仅爱劳动,在劳动中更注重劳动技巧,强调劳动效率,争做劳动能手,这也鲜明地反映在山东民歌中,代表性的如《巧女绣花》《钉盖垫》等。

《巧女绣花》赞美了张家大姑娘绣花的手艺高超。民歌的第一段抒情婉转,是叙事赞赏的音乐表情。第二段音乐上用了渐快与扩充等手段形成了张弛结合、活跃灵巧的曲调,暗示了绣花女手艺的高超灵活。其中歌词“三针扎、插的是,地上跑的、草窝里蹦的、水里浮的、水上漂的、伸着个腿的、咧着个嘴的、瞪着个眼的、咕啦呱的”十分诙谐,音乐用垛句与歌词内容有机结合,塑造了心灵手巧的绣花女形象,以及绣花的欢快劳动景象。歌曲中的山东女性不仅爱劳动,在劳动中更注重追求高超的劳动技巧。

再如平度民歌《钉盖垫》(谱例3),用活泼轻快的节奏,流畅灵巧的音调表达了女性对自己手艺的自豪。歌词中唱到“手艺本是能工巧匠亲手传”。旋律中以小三度构成的小跳进为核心因素,结合附点与切分音的节奏,贯穿全曲,形成了诙谐、活跃的音乐风格,统一了音乐素材,有力地配合了歌词内容的传达。

谱例3

民歌《喜坏了刘大妈》中,刘大妈种出了六十六斤的大南瓜,她因此十分开心。开心中既有丰收的喜悦,也有对自己种植技巧高超的自豪感。歌词如下:

南庄有个六十六岁的刘大妈,她小菜园里长了一个六十六斤的大南瓜呀,这个南瓜实在太大,搬不动来抱不下,只好一路轱辘轱辘轱辘轱辘滚回家呀,真正是喜坏了刘大妈呀!

另外像山东民歌《十三州》同样展示了劳动能手的自豪感,显示了女性积极向上的劳动观。歌词中提到主人公“姐儿”希望朗哥能带上她亲手制作的兜兜满街游,以显示她的身手,实际上是对自己劳动技巧与技能的自信与傲娇之情。歌词如下:

姐儿生来织绵绸,郎哥捎信要兜兜,待要兜兜奴给你。南徐州来北徐州,苏州出了些大丫头,南国州来北国州,甘州里那个出石榴,狮子抬头两沧州,大水来淹四州,国色牡丹出曹州,蜜桃,柿饼出在咱青州。我把兜兜扣完备,捎信郎哥来带兜兜,带上兜兜满街游,显显奴的手。

4.歌颂女性参与男性化劳动,并且不输于男性

新时代的女性既能承担需要细心与耐心的传统女性劳动,也能参与男性化劳动,与男性平分秋色,不输于男性。

如下田插秧是重体力活,此类劳动中男性似乎更占优势。但山东民歌《新娘下田把秧插》(谱例4)塑造了一个比小伙插秧还要好的新娘子形象,说明女性除了有自己的劳动优势,在男性化的劳动领域一样可以领先男性。

另一方面,歌词中的一些措辞也反映出人们思想深处认为在此类劳动中女性不应该强于男性的刻板印象,如“新娘劳动么(伙计哎)真不攘”[注]“真不攘”为方言,意为“真不错”。。虽然表面肯定女性参与这次劳动的表现,但惊讶的语气表明了大家认为这是不应该的现象,背后隐含的思维基础是女性不如男性。歌词如下:

远望新娘么(伙计哎)走的忙,那么里呀里子花,花是怎么样,卷起裤腿哎呀哎子哟,来插秧啊呀喂哟!

新娘下田么(伙计哎)怎么样,那么里呀里子花,花是怎么样,手插那个秧棵哎呀哎子哟,心不慌啊哎喂哟!年轻小伙么(伙计哎)暗商量,那么里呀里子花,花是怎么样,大喝一声哎呀哎子哟,赶新娘啊呀喂哟!

赶了半天么(伙计哎)没赶上,那么里呀里子花,花是怎么样,小伙子累得么哎呀哎子哟,汗直淌啊呀喂哟!新娘插得么(伙计哎)均又匀,那么里呀里子花,花是怎么样,棵棵秧棵哎呀哎子哟,排成行啊呀喂哟!

新娘劳动么(伙计哎)真不攘,那么里呀里子花,花是怎么样,娘家曾把哎呀哎子哟,模范当啊呀喂哟!

音乐用的也是活泼、谐谑的节奏与旋律,如带有衬词的快速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带有短倚音、下滑音的短小音调。歌者在用戏谑的视角看待女性在男性化劳动中战胜了男性,同样也有对女性劳动能力与劳动范围的刻板印象。

谱例4

再如《姑娘铸天堂》中女性参与劳动强度大的炼钢工作;《女电焊工》中女性从事危险的电焊劳动。这类歌曲都反映了女性能够很好地完成男性化劳动,甚至做得比男性还要好的现实情况。

5.表现劳动本身的美,提倡劳动创造的美

很多山东民歌传递了劳动美、劳动创造美的观念。如《摘棉花》中唱到“你追我赶云呀云中飞”,这是对劳动美本身的体验与筋骨感受。而歌词中“丰收的景象实呀实在美”则包含了对劳动所创造出来的美的赞叹与欣赏。歌词如下:

蓝蓝的个天来清呀清的个水(来罕罕),姑娘们田间把呀把棉摘,手呀手儿巧(噢哎哎哎咳哟噢嚎)歌呀歌儿脆(哟哎哎哎咳哟噢嚎)你追我赶云呀云中飞。

蓝蓝的个天来清呀清的个水(来罕罕)姑娘们过后花呀花成堆,交呀交新棉(哟哎哎哎咳哟噢嚎)车呀车成队(哟哎哎哎咳哟噢嚎)丰收的景象实呀实在美。

《摘棉花》(谱例5)的曲调十分富有个性,多次出现四度、五度、六度与八度的大跳音程。节奏也较为密集,切分音与连续的快速十六分音符节奏是主要节奏形态,这些大跳音程结合密集的节奏使旋律跌宕起伏,富有特殊的美感,暗示了摘棉花劳动的紧张场景及劳动本身的美。

歌曲中最后一句对应歌词“实在呀实在呀美”的旋律突然出现全曲唯一的转调,可谓神来之笔。此处采用了“变宫为角”的方式将调性转移到上方五度宫系统,按谱子的标记是D徵转到D宫调式。此处是民歌中唯一的调变化,色彩性很强,加上音区的突然提高,使得民歌对劳动美的赞颂取得了强烈的效果,暗示了劳动本身就是一种美的观念。

谱例5

民歌《纺纱歌》中唱到:“姑娘巡回车挡中,粒粒汗珠鬓边挂,玲珑身影像流星……”,女性从事纺纱劳动的身影像流星一样敏捷、闪亮,劳动形象就是美的形象。歌词如下:

西沙机器轰隆隆,姑娘巡回车挡中,粒粒汗珠鬓边挂,玲珑身影像流星,尺把花棍手中舞,接头快似一阵风,坏纱疵点全消灭,锣鼓报捷满堂红。

民歌《女电焊工》中则把电焊女工焊接作业中洒落火星的场景比作“天女散花”,也是一幅美丽迷人的画面。“头戴奇怪面纱,手拿神枪一把,点点星火落下,好比天女散花。”这些民歌反映出劳动本身就是美,劳动可以创造美的观念。

二、山东民歌中反映出的女性劳动观

通过梳理分析山东民歌中的相关内容,可以看到民歌折射出来的山东女性几个重要的劳动观:一是热爱劳动;二是女性擅长需要细心、耐心的劳动;三是劳动讲究技能技巧,劳动中要有较高的效率的观念;四是女性既能承担需要细心、耐心的传统女性劳动,也能参与男性化劳动,与男性平分秋色;五是追求劳动实用价值的同时注重劳动美,注重劳动创造美。

1.热爱劳动。山东女性勤劳朴实,民歌反映出她们热爱劳动的价值观。劳动女性拥有自信与自豪感,热爱劳动已经内化成性格与气质的组成部分,像《四季花开》《四季动员歌》等民歌塑造出的山东女性形象就具有这样的性格与气质。

2.女性擅长需要细心、耐心的劳动。纺纱、织布、养殖等劳动被认为是适合女性特点的劳动,这一点在山东民歌中有鲜明的体现,如《纺棉花》《织布谣》《刺绣》《喂鸡》等。女性固然适合此类劳动,但女性并非只能从事此类劳动,过多地强调这种观念反而限制了女性劳动领域的宽度与广度。因此要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

3.劳动讲究技能技巧,劳动中要有较高的效率。山东女性不仅爱劳动,还会劳动,劳动技巧高超。《巧女绣花》《钉盖垫》《十三州》等民歌都歌颂了手艺高超的女性。劳动技巧的提高能够提高劳动效率,更多地创造价值,劳动技巧的提高也提升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与重要性。

4.女性能参与男性化劳动,且不输于男性,甚至在男性化劳动中超越男性。民歌《新娘下田把秧插》《姑娘铸天堂》《女电焊工》等歌曲中女性参与男性化劳动,甚至比男性做得还要出色。这一方面说明女性劳动能力并不输给男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潜意识中人们仍旧有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女性竟然可以做到!这样的思维背后是女性本不该强于男性!)

5.追求劳动实用价值的同时注重劳动美。《摘棉花》《纺纱歌》中女性从事劳动的形象具有强烈的美感。《巧女绣花》《钉盖垫》等歌唱通过劳动创造出美的产品。

民歌中关于女性从事脑力劳动的内容极少,这说明了过去女性受教育水平低,在文化水平上难以与男性比肩,另一方面也是对女性智力劳动水平片面认识的体现。

三、山东民歌中的女性劳动观的启示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很多体力劳动逐渐被机械、人工智能等代替,人们对劳动的认识发生了重大改变。比如需要女性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岗位大幅度减少,而对脑力劳动、创造性劳动与服务型劳动的需求增加。当然也出现了一些不太好的变化,比如很多女性产生了渴望不劳而获、好逸恶劳的思想,也有的过于注重劳动的实用价值与经济利益,忽略了对劳动美的追求。山东民歌中女性的劳动观对当代女性还有意义吗?这些观念需要继承、抛弃还是改造发展?这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结合民歌反映出的女性传统劳动观与当前实际情况,笔者认为:

1.要继承山东民歌中反映出的优良女性劳动观。热爱劳动的观念永不落伍,劳动应该成为女性的内在需求。

劳动不仅创造价值,创造了人本身,劳动还发展了人本身。根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注]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的层次需求理论,个体的需求有五个方面: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上的需求、被尊重的需求与自我实现的需求。[1]如果要实现这五个层次的需求,无一例外都离不开劳动。相反,如果好逸恶劳,崇尚不劳而获只会从根本上害了女性,使女性重新成为弱势群体,成为男性的附庸。

劳动应该成为女性内在需要,助力女性自我实现。个体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把个人能力发挥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适应的事情。只有通过劳动,女性才能充分发展、发掘自身的潜力,才能充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也才真正知道自己的需要与目标,最终也要通过劳动实现自我,成为自我期望的人物。

2.新的时期劳动形式发生变化,女性可以在脑力劳动上发挥更大价值。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劳动效率可以通过科学技术大幅度提高。新时期女性总体受教育水平与男性几乎没有差别,在脑力劳动领域同样可以发挥更大价值,如女性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就是力证。另外新时期体力劳动的形式、内容也发生了变化。比如有的女性做全职家庭主妇,这也是劳动形式的变化,并非女性逃避劳动的方式。打扫、整理、洗衣、做饭、照顾孩子与老人同样是辛苦的劳动。

3.劳动上男女平权的理由更加充分,彻底消除劳动上对女性的歧视。新时期的劳动形式使得男女在劳动能力与效率上的差异缩小,在劳动上歧视女性的理由荡然无存。然而现实中仍有潜在的对女性的劳动歧视,比如认为女性生育、生理期会影响工作,在招聘、劳动报酬上对女性不公,这种现象有关部门应该予以重视。

4.发扬劳动美、劳动创造美的观念。新时期靠体力劳动创造物质财富的重要性在降低,而劳动在塑造女性心灵,促进女性成长方面的作用更为彰显,新时期的女性应该更加注重劳动美,注重劳动创造美。像当代女性对厨艺、插花、房间布置的追求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更重要的是,女性在艺术领域有男性所不具有的特质与视角,应该鼓励女性从事艺术工作,直接参与艺术美的创造,为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音乐在传达歌词中的观念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民歌中音乐部分用美的形式,情感特征明显的方式结合了歌词,强调、烘托或暗示了歌词的内容,使其内容与观念的传达更为清晰,更利于理解与接受。

猜你喜欢

民歌山东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山东图片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