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疗法对高职护生生命意义感的渗透作用

2019-05-07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疗法量表实验组

曹 楠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电影疗法是诞生于20 世纪90 年代的一种新型艺术心理疗法[1],其不是简单地观看电影,而是教育者根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通过电影中的情节,改变其对己、对人与对事的认知及行为。生命意义感是指个体透过思考生存的价值或目的,寻求生活的目标与方向。临床工作中,护士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危重或濒死患者,因此不仅要有熟练的护理技能,还要具备正确的生死观。高职护生作为护理行业的后备力量,只有正确理解生命的意义,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完善整体护理内涵。目前,我国对生命意义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肿瘤患者[2]及普通大学生[3],通过实证研究来探寻电影疗法能否提高高职护生生命意义感的调查尚不多见。本研究旨在探索电影疗法对高职护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为护理教育工作者更有效地开展生命教育提供理论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河南某职业院校护理专业240名大三学生。实验A 组:抽取60 名未观看过实验影片的大三护生,其中男生25 人,女生35 人。实验B 组:抽取60 名未观看过实验影片的大三护生作为实验组,其中男生22 人,女生38 人。对照组:选取120 名护生作为对照组,其中男生52 人,女生68人。

1.2 材料

参考徐光兴教授主编的《电影作品心理分析案例集》[4]与《中外电影名作心理案例集》[5],根据生命意义感的内涵甄选《以南丁格尔的名义》《香巴拉信使》两部影片为实验影片。实验A组电影材料:《以南丁格尔的名义》。该影片以抗击“非典”为背景,讲述了奋战在与SARS 病毒展开殊死搏斗的医疗战线上的广大医护工作者可歌可泣的事迹。实验B 组电影材料:《香巴拉信使》,该影片根据真实事迹改编,真实再现了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艰苦孤独的生活与工作,精心塑造和挖掘了主人公不平凡的精神境界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1.3 研究工具

1.3.1 汉化版生命意义感量表 该量表由Steger 于2006 年编制,刘思斯于2010 年对其进行完善,形成汉化版生命意义感量表(C-MLQ)[6]。该量表包含拥有意义感(the presence of meaning,MLQ-P)与寻求意义感(the search for meaning,MLQ-S)两个分量表。C-MLQ 量表及MLQ-P、MLQ-S 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30、0.842、0.828。C-MLQ 量表及MLQ-P、MLQ-S分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分别为0.80、0.78、0.64,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3.2 洪氏逆反心理量表(HPRS 量表) 曹钧于2008 年将该量表引入我国,采用Likert 5 点正向计分法,得分越低表明逆反心理水平越低。该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0.79[7]。

1.3.3 实验干预 鉴于电影疗法的注意事项[8],我们在多媒体教室利用心理健康课的时间播放影片。观影前导看:利用PPT 向实验组介绍影片主旨,即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但不具体阐述,让护生在观影过程中自己感悟生命的真谛。

前测:观影前或上课之前,要求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生完成C-MLQ 与HPRS 量表,评估其生命意义感及逆反心理水平。

观影及探讨:实验A 组护生观看医学题材影片《以南丁格尔的名义》,实验B 组护生观看影片《香巴拉信使》;对照组护生学习与生命意义无关的心理健康课程。观影结束后,围绕主题“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让实验组护生联系实际体会与感悟。

后测: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生后测时间分别在观影后辅导结束或心理健康课结束时,两组均完成C-MLQ 量表。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以及Pearson 相关性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生命意义感前后测得分情况

前测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生生命意义感量表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后测时,实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0),对照组前后测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后测得分均显著高于前测(P<0.05),见表1、2。

表1 实验A 组生命意义感前后测得分及与对照组比较(x±s,分)

表2 实验B 组生命意义感前后测得分及与对照组比较(x±s,分)

2.2 两组前后测增值分比较

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生命意义感量表总增值分及拥有意义感分量表增值分均与前测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实验组生命意义感量表总增值分及拥有意义感、寻求意义感分量表增值分与逆反心理量表总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见表3。

表3 实验效应与生命意义感、逆反心理的相关性分析(r)

3 讨论

3.1 电影疗法对提升高职护生生命意义感具有积极作用

本研究发现,实验组护生生命意义感量表总分较对照组显著提升(P<0.05)。实验组护生观影后较观影前的生命意义感量表得分也有了明显提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通过观影,实验组护生对生活充满信心与希望。此外,影片也向护生提供了自我反省的机会,护生将自身经历投射到影片的人物与场景之中,与同伴交流心得体会,产生共鸣,进而提升生命意义感。本研究不但证实电影疗法在短时间内对增强高职护生生命意义感具有积极效应,还补充了电影疗法辅助治疗的内容。

调查发现,无论影片题材是什么,只要其与生命意义感主题契合就能对护生的生命意义感产生促进作用。但通过对实验A 组与实验B 组的比较发现,电影《香巴拉信使》只提升高职护生拥有意义感分量表得分,而《以南丁格尔的名义》对护生拥有意义感与寻求意义感分量表得分均有明显作用,这说明医学题材的影片对护生的影响更加深远。可能的原因是医学影片与学校护理教育、护理理念与护理文化契合,通过影片的视觉冲击使护生更加明确“尊重生命,救死扶伤”的护理职业理念,并为自己身负的神圣使命而感到自豪,从而提升了生命意义感。这也提示我们,学校以及临床实习基地可以定期组织护生观看医学相关影片,促进护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3.2 电影疗法对高职护生生命意义感的作用与逆反心理水平无关

逆反心理是指当客观环境要求与主体需求不相符时个体出现的一种强烈的反抗心理[9]。本研究发现,电影疗法对护生生命意义感的提升作用并未受到逆反心理干扰(P>0.05)。说明电影疗法对护生生命意义感的提升作用具有内隐性与渗透性。传统疗法中心理阻抗很难避免,但电影疗法借助影片中的隐喻绕过分析与逻辑将意义直接传达给大脑[9],从而增强护生生命意义感。护生在电影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摒弃原有错误认知,以积极的心态应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增强生命意义感。

3.3 电影疗法效应与高职护生生命意义感基线水平呈负相关

通过对高职护生前测生命意义感量表得分与后测增值分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两部题材不同的影片所产生的效应与高职护生生命意义感基线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这说明,相比心理问题的治疗,生命意义感水平较低的高职护生通过电影疗法的发展性辅导可获得更大的上升空间。由此可见,与其他心理疗法相比,电影疗法可以促进生命意义感水平较低的高职护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正确认识自我。

猜你喜欢

疗法量表实验组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