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迎寸口脉针法治疗颈型颈椎病40例临床观察

2019-05-06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5期
关键词:病位少阴力度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 长沙 410016

颈椎病是针灸临床常见病,而颈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的疼痛酸胀不适,活动受限等,多与劳损、颈椎退变等因素有关,随着生活方式与习惯的变化,本病也越来越年轻化。为探寻更有效的治疗方式,笔者将“人迎寸口脉”针法用于治疗该病,以观察其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10月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原湖南省马王堆疗养院)针灸理疗科门诊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患者按就诊顺序查询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其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21~67岁,平均(40±11)岁;病程7 d至10年,平均(12±9)个月。治疗组40例,其中男 17例,女 23 例;年龄20~68岁,平均(39±13)岁;病程5 d至10年,平均(13±8)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1]中有关颈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依从性好,愿意停止其他治疗。

1.4 排除标准 ①外伤所致之颈肩部疼痛者;②合并其他类型的颈椎病或其他严重慢性疾病者;③不能完成规定疗程或有其他治疗干预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选用汉医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0.30 mm×45 mm),取颈夹脊、风池、大椎、肩井、悬钟、阿是穴,针刺得气后留针2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组:脉诊。诊脉原则:人迎寸口辨阴阳,寸口浮沉辨手足,寸口力度辨三阴三阳。①辨阴阳:通过人迎寸口脉对比确定病位之阴阳。人迎脉力度明显大于寸口脉者为阳,病位在阳经;寸口脉的力度明显大于人迎脉者为阴,病位在阴经。②辨手足:通过辨寸口脉之浮沉确定病位之在手在足。浮则病位在手,沉则病位在足。③辨三阴三阳:通过辨别寸口脉的力度大小来判定病位之三阴三阳。寸口脉一盛为厥阴或少阳,二盛为少阴或太阳,三盛为太阴或阳明。治疗方法:通过脉诊确定病位所在经脉,即在该经脉上进行针刺。选用汉医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0.30 mm×45 mm),以阿是穴为针刺点,针刺得气后留针2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1.7 疗效判定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疗效标准。痊愈: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不影响正常劳动和工作,疼痛缓解95%以上;显效:颈、肢体功能基本正常,基本不影响正常劳动和工作,疼痛缓解70%~95%;好转:颈、肢体功能改善,疼痛缓解30%~70%;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善,疼痛缓解低于30%。

2 结果

2.1 两组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VAS评分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后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1 两组VAS评分比较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人迎寸口诊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3]记载:“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已上为格阳。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已上为关阴。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已上为关格。”这是黄帝内经首次提到人迎寸口诊法。根据以上论述可以得知:人迎候阳,寸口候阴。然后根据脉“盛”之程度不同区分所在三阳三阴。关于手足阴阳的区分见于《灵枢》,《灵枢·终始篇第九》[4]中记载:“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阳。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阳;二盛而躁,病在手太阳。人迎三盛,病在足阳明;三盛而躁,病在手阳明…脉口一盛,病在足厥阴;厥阴一盛而躁,在手心主。脉口二盛,病在足少阴;二盛而躁,在手少阴。脉口三盛,病在足太阴;三盛而躁,在手太阴…”。故病位在手还是在足是根据脉“躁”与否来区分的:不躁在足,躁则在手。①关于盛的解释。原文中“一盛”、“二盛”、“三盛”指的是脉的三种不同力度,是人迎脉或寸口脉自身三种不同力度的描述。不同的力度,代表病位在不同的经脉。故将《素问·六节藏象论》理解为:人迎脉一等力度时,病位在少阳,二等力度时在阳明,三等力度时在太阳,寸口脉一等力度时,病位在厥阴,二等力度时病位在少阴,三等力度时病位在太阴,人迎脉与寸口脉皆为四等力度时,为关格。②关于“躁”的理解。《释名》[5]:躁,燥也,物燥乃动而飞扬也。从《释名》之意,将“躁”理解为“浮”更为适宜,“浮躁”与“沉静”相对,脉躁者即为浮脉,不躁者即为沉脉。“躁”者浮,在手;不“躁”者沉,在足。根据脉的“躁”与否即可判定病位是在手还是在足。综上所述,人迎寸口诊法应理解为:人迎候阳经,寸口候阴经;寸口浮沉候手足;人迎寸口力度候三阴三阳。根据此脉法确定病位,再在相应经络上进行针刺,由此形成了人迎寸口脉针法。

中医理论将颈椎病归属“痹证”范畴,多与伏案劳损、风寒湿邪或气血瘀阻相关,其标在筋骨,其本为“肾虚”。颈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比较常见的类型,一般采用对照组的常规针刺方法治疗,因为缺乏经络辩证,有一部分患者的疗效较差。笔者采用“人迎寸口脉”针法治疗该病,主要通过脉诊确定了病变的经络,针灸有的放矢,故疗效较好。从临床人迎寸口脉诊来看,该病多为“二盛”而沉,所示病位多在足少阴和(或)足太阳,通过针刺足少阴经和(或)足太阳经能改善这两经的气血,疗效较好。

综上,人迎寸口脉针法对颈型椎病治疗疗效较好,亦可应用于其他针灸科常见疾病,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猜你喜欢

病位少阴力度
加大建设推进力度 确保按时建成达效
论少阴“三急下”
李克强:对排污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
加大授权力度中科院先行一步
四逆散开阖以运少阴枢机论治抑郁症❋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感冒咳嗽之浅谈
《伤寒论》第282条之探析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案例举偶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