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工书创作项目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2019-05-04张凤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项目学习教学手段评价

摘   要:在“劳动与技术”课程中开展项目学习,不仅给教师提供了一个良方,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学习平台。在整个项目活动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层面,还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主选择和优化学习资源,相互合作、研究问题、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会用到各个学科的知识,明白不同学科是如何相互联系和相互支持的,从而在探索和创新中内化知识,掌握劳动技能。

关键词:项目学习;多维游学;资源重组;教学手段;评价

作者简介:张凤,江苏省江阴市徐霞客实验小学教师。(江苏  江阴  214406)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7-0050-02

“多维游学”是指小学生多维度地开展游学实践活动。那么,在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上,如何来体现“游学”呢?笔者认为应该以游学理念重构课堂教学,将学生课堂上的学习变成一种经历的过程、体验的过程、游历的过程,每一个学习目标就是到达一个旅游目的地,教师给学生提供的是一个教育的美景,让他们去自由游玩、自由体验、自主感悟、自主学习,感受自由的乐趣,体验学习的快乐与美好。在这样的游学理念下审视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无论是学生学的内容,还是教师教的方法,都亟须改变,这也正是“‘我们的节日手工书创作”项目诞生的背景。

一、资源重组,活化教学内容

“劳动与技术”课程不是单纯的技术学习和知识获取,而是以完成一件作品、从事一项任务、形成一个产品、进行一项设计的形式展开的。该课程强调学生通过人与人的合作、课与课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将动手与动脑相结合,通过亲身经历获得实际的发展性体验。因此,我们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进行了手工书的创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尝试把与之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带到“劳动与技术”课程学习中,让学生感觉到知识的巧妙融合,还尝试把“劳动与技术”课堂上学到的各种技能融会贯通,使教学内容活起来。接下来,就以“‘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手工书创作”为例,谈谈如何进行资源的重组。

1. 课际整合。在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手工书创作”项目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拓展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从其他学科获得知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端午节的习俗都是以文学语言为载体的,要让学生运用语文课获得的知识,对将要制作的手工书进行构思、创作。而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美术课上学到的技能将抽象的内容变成具体形象的画面,使手工书更有画面感。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进行必要的知识拓展,向学生讲述端午节的由来,让学生在手工活动过程中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后回归到“劳动与技术”课堂上对相关材料进行加工整合,变平面的图画为有趣的、立体的手工书。

2. 技能整合。在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手工书创作”项目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劳动与技术”课上所学的各种技能进行整合。首先,教师利用PPT展示学过的技能:折、编、剪、刻、缝等,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技能进行创作。同时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构思,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构思设计图样,选用不同材料创作手工书。最后学生呈现出来的作品真是令人刮目相看:一位学生用无纺布进行创作,整本手工书都是用针线缝制而成,其中用来表现端午节习俗的内容特别有创意,她用无纺布折叠成三角粽的形状,用手工编织的麻绳捆扎打结,装鸭蛋的部分用了编网袋的方法……在项目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创造空间,让学生自由地进行创意活动,并在创造中获得乐趣,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二、博采众长,活用教学手段

在开展项目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利用网络资源,增强项目的形象性。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网络是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借助网络学生能够方便地查找资料,通过网络视频电话教师能更好地进行远程指导。例如,在开展“‘我们的节日——新年手工书创作”项目学习过程中,可引导学生用“中国结”进行装饰,有教师巧妙地运用现代化的手段让学生自主完成项目。教师先让学生观看编织教程视频,然后跟着视频自己学编织;鼓励学生在网络上搜索编织的知识,了解中国结的特点,观看各式各样的中国结图片。各小组经过讨论交流,有的小组想到用“鞭炮结”制作成一串鞭炮,相比直接用彩笔画鞭炮更有立体感;有的小组想到给书上小孩子的新棉袄上装上几个盘扣,在女孩子的发髻上贴上一个“雀头结”,这样更有新年的气氛;有的小组还想到了一些小细节,新年里有些家庭会在花瓶里插上银柳,所以他们想到在自己的手工书中用“秘鲁结”制作成银柳,插上一瓶……有了现代化媒体的助力,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高效、有创意。做手工制作是小朋友们庆祝新年的方式,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庆祝新年的手工制作方式,有的学生学习“剪窗花”,有的学生学习“纸扎灯笼”,这些活动实现了课堂教学向课外教学的延伸,培养了学生手工制作的兴趣。

2. 巧设教学场地,增强项目的实效性。项目的实施离不开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资源。只让学生找找相关资料,看看电视录像,都是“纸上谈兵”,难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例如,在进行“‘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手工书创作”项目学习时,教师组织学生和家长一起去月城镇观看龙舟赛,让学生亲眼观看扣人心弦的场面,看到了传说中的龙舟和划龙舟的选手;开展“‘我们的节日——元宵节手工书创作”项目学习前,请家长带着孩子们去惠山古镇观看灯会,欣赏各式各样的花灯,看各式杂耍技艺,如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

教师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把项目学习从课堂“搬”到教室外,组织学生参与庆祝端午节和元宵节的社会活动,将教学直接与现实生活相对接,把真实的生活情景作为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亲自到实践基地,不仅丰富了感性认识,更增加了直接经验,满足了求知欲,帮助他们更好地构思。教师要勇于突破陈规,发现、利用、挖掘身边理想的资源,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突破常规,活用教学评价

评价对于项目学习来说非常关键,“‘我们的节日手工书制作”是一个长期项目,教师要根据项目的准备(构思和设计)、项目的展开(实践活动、信息整合)和项目的成果展示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例如,项目的展开需要以过程评价为主,可以发放项目学习评价表,让家长和小组成员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项目成果展示可以把学生制作的手工书放在学校的橱窗内,以展览会的形式开展。评价时,教师不能单纯地只看结果,还要让学生就作品的制作过程及背后的思考进行交流,从而在交流和讨论中发现新问题。例如,将完成的所有手工书进行分类,如绘制类、纸贴类、布贴类、废物利用类、综合类等,教师给每个学生发5个五角星,给优秀作品贴五角星,给尚需完善的作品提建议。同时,教师还要重视教学评价方式的拓展,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应用到教学评价中,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手工作品,看其是否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学生在互评过程中能够学习对方的创意,借鉴手工制作的小技巧。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学生学会了评价,懂得了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只要我们着力发挥项目引领的作用,使学习真正内化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学生就会成为學习的主人,课堂也会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参考文献:

[1] 于慧颖.劳技教育教学应引导学生从“动手做”到“动脑做”[J].中国教育学刊,2004,(12).

[2] 宓春丽.把单纯的劳技教育与研究性学习活动整合[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2,(3).

责任编辑   秦俊嫄

猜你喜欢

项目学习教学手段评价
广挖资源深度整合巧用技术
《数据结构》中“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
论体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
论《测控仪器电路》课程建设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