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换位思考论地理和谐课堂的构建

2019-05-04王清海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换位思考和谐课堂教学效果

摘   要: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考虑自己“怎么教”,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他们“怎么学”,将自己置于学生的角色,“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全面设计教学活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换位思考;和谐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王清海,重庆市开州中学教科处主任,中学高级教师。(重庆  405400)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7-0048-02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集中展示的双边活动,需要师生共同参与、默契配合。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有的时候不同频、不搭调,如教师的热情洋溢与学生的“无动于衷”,教师的“侃侃而谈”与学生的“不知所云”,教师的“勤奋”与学生的懒惰,教师讲课的“欲速”与学生的“不达”,等等。通常情况下,教师对自己的“教”考虑得多,而对学生的“学”考虑得少。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否一致、学生学习中可能存在的疑惑,教师心中未必有数。

换位思考就是站在对方的位置(角度),模拟他人的心理状态,设身处地地分析思考问题,是一种将心比心、想人所想的心理体验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对方的心理世界与自己的内心感受结合起来,克服片面认识、主观臆断,使双方得以沟通交流,增进理解与包容,实现和谐相处、共同进步。教师如何站在学生的角度规划自己的教学,做到“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呢?

一、揣学生所想,多些理解包容

学生具有共同的年龄特征与各自的个性特点,他们充满青春活力和好奇心,往往自尊心较强,自制力较弱,缺乏坚韧的毅力,易受外界的干扰,常常表现为情绪化。我们都知道学生总害怕考试,为什么?那就要分析他们的心理特征:因为平常的学习没有规划好,准备不充分,考试没信心,又爱面子,自尊心太强,考差了就无法面对家长,在同学面前很难堪。教师要常与学生沟通,掌握他们的心理特征,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要将学生不愿面对的“结果”充分化解在平常的“行动”中,指导、督促他们制订学习计划,落实学习任务,保证学习效果,争取有“面子”。

二、解学生所惑,突破教学难点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但有时学生的“步调”与教师不一致,与教师的设想“不同频”。有的学习内容在教师看来可能比较容易,甚至不值一提,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存在偏差,恰恰没能理解,这样就会导致教学活动的不通畅,成为学生的疑惑,还可能成为后续学习的障碍。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才能体察学生的疑惑并认识其形成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表情,课后要深入学生中沟通交流,与他们一起分析疑难问题,寻求解疑的办法,及时疏通学习障碍,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与学习动力。比如,“日期界线的变更”既是重点知识,也是难点知识,教学中可寻求化难为易的方法,将这一难点知识分解设计成三个问题:东十二区与西十二区谁早一天?为什么要变更日期(与到达地日期一致)?从早(晚)一天的地方到晚(早)一天的地方是加一天还是减一天?这样学生就能理解并记住,化解难点,使学习变得轻松自信。

三、料学生所错,先行对症配方

在教学中,教师应预判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理解情况,明确有哪些难点知识、易混淆的知识是学生常常出错的。学生常有一些“离奇”的问题,练习中也有些“意外”的差错。备课时,教师要充分分析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先期对症配方,及早纠正错误,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针对教学内容,甚至可以设置陷阱,故意让学生犯错,再通过查找错误、纠正错误、分析原因,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将记忆更深刻、理解更透彻、掌握更牢固。学习“太阳辐射”的内容时,学生常常弄不明白“太阳辐射强度”与“太阳辐射热量”两个概念。对此,可以设计问题:青藏高原为什么太阳辐射强而热量不足?而四川盆地太阳辐射弱却热量丰富?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探究,让学生在纠错、反思中理解知识。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太阳辐射强度”与“太阳辐射热量”的区别和联系,全面分析“太阳辐射强度”与“太阳辐射热量”的影响因素,总结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建构“思维导图”,这样学生就能深刻理解掌握两个概念。

四、投学生所好,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情绪轻松、愉快,学习效率便高。教师要细心体察、了解学生的所爱所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学要求,研究学生的学习问题,寻找学生的“兴奋点”,将问题设置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中。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将知识学习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地球自转周期”时,总有不少学生不能理解:飞机自西向东环球飞行,飞机上的乘客会感觉昼夜更替周期在缩短。教师不妨以超市里的传送电梯为例,设置情境:乘坐电梯下行时,如果赶时间,会怎么做?会向下步行,这样就会较快达到。相对于地面,速度更快,时间就缩短了。飞机自西向东飞行,与地球自转同向,相对于地面,飞机速度就更快,时间就会缩短,乘客感觉昼夜更替周期就变短了。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掌握了知识,解开了疑惑,突破了难点。

五、惜学生所累,加强学法指导

不少学生学习刻苦,但效果不是很好。关键是要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会他们如何预习、听课、笔记、复习,指导他们掌握学习方法。预习即找出概念、名词、术语、公式定理,勾画重点、难点,记录“我的疑问”,草拟预习提纲。一堂精彩生动的课主要是引人入胜的教学设计和教师准确清晰、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达不能只是一个音调,要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起伏。语句中的重音、缓处要体现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易混淆知识点。教师要教会学生听讲,特别是重音、语缓之处。

记笔记时要理清线索,讲究方法。一是要“搭好骨架”,指导学生预习后编写预习提纲,或参照教师板书设计,理清所学知识内容,形成知识框架;二是“丰满血肉”,指导学生補充相关知识内容,并突出重点、难点。记好笔记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又便于复习巩固。

课后复习时不必忙于看教材,而是先回忆,再尝试做作业。学生一边回忆教师所讲内容,一边用纸笔记下重点。能回忆起来的,常常是已经掌握了的,不能记起的,往往是自己比较模糊的,针对这些内容,再对照笔记仔细阅读教材,弄明白学习中的薄弱环节、疏忽之处。

六、分学生所忧,适时反思教学

再成功的课也有不足之处,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结合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借助行动研究与探讨,解决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策略中存在的问题,使教学活动更合理、更有效,这样也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实践反思可回忆教学过程是怎样展开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效果、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评价手段的效度与信度以及如何调整教学设计更有效。教学策略反思可分成以下几个层次环节:①担当环节:教师要意识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自己密切相关;②认知环节:对照教育理论与教学行为、预期目标与行为效果,明确问题的根源;③探究环节:重审教学理念与方案,寻求新的教学策略与路径;④实证环节:检验新理念、新策略、新设计是否更有效,形成新认知、发现新问题、步入新循环。

教学中的换位思考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全面审视,是教师强烈责任感的表现。教师要多分析研究学生,将自己置于学生的位置去思考问题,扮演好“教”与“学”的双重角色。常常与学生进行角色换位,教师就会少一份抱怨和责备,多一份包容和理解,有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学生学习轻松愉快,教学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 王雪.基于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生成性教学教师角色定位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3.

[2] 莫盛秋.试论教学中的换位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71-73.

责任编辑   秦俊嫄

猜你喜欢

换位思考和谐课堂教学效果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化学课堂教法与学法优化同步探究
换位——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新课改下中职校和谐教学课堂的构建
如何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氛围
中国“换位思考”,日本不会投桃报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