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个案问题生成团体辅导主题

2019-05-01刘晓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方法指导

刘晓丹

〔摘要〕在和学生长期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个案问题都具有一定普遍性,由此设计贴合学生实际的团辅活动,可以高效率、有针对性地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本文结合高中个别心理辅导工作,从行为矫正、情感支持、方法指导三个维度提出如何设计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活动,实现更大范围解除学生困惑,真正满足学生需求,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和体验,有所收获,从而实现成长。

〔关键词〕行为矫正;情感支持;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1-0031-0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 提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消除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还需要在全体学生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笔者结合《纲要》精神和学校工作实践,为了高效率地帮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成长,由个案辅导设计相应的团体辅导。

一、筛选个案

作为一名教师,我在和学生长期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个案问题都具有一定普遍性,比如人际交往困惑、恋爱困惑。如何利用团体辅导,集中、高效地消除学生面临的困惑,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当然也不是所有问题都适合进行团体辅导。下面结合学生实际,筛选以下三个个案展开团体辅导。

案例一:一位女生前来告诉我,她被同学们口口相传的不实之说深深困扰着。咨询结束后,我走到学生中间询问,发现部分学生曾经或正在经历语言暴力,他们苦不堪言,甚至产生厌学心理。结合网上经常出现的大家信以为真的无中生有事件,经过精心准备,我设计了“我听他说的”团体辅导课。

案例二:从初中进入高中,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适应不良,短时间内找不到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他们感到手足无措。再加上父母的不理解,学习压力大,部分学生感到非常孤单,内心非常空虚,所以前来诉说。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度过适应期,我设计了“孤独”团体辅导课。

案例三:因为生理上的相对成熟,恋爱问题成了高中生尤其感兴趣的话题,他们对爱情充满向往,跃跃欲试,我们已无法阻止学生恋爱。可是高中生在恋爱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问题,我们很难保护他们免受恋爱伤害。心智相对不成熟的他们,处理问题时往往缺乏深入思考,部分学生反映,他们正经历爱情困扰。如何树立正确的高中恋爱观,理性处理恋爱问题,他们需要得到指导。基于以上考虑,设计了“恋爱边界”团体辅导课。

二、设计团辅

心理困惑是每一位学生都会面临的问题,但是大部分学生选择自己长时间消化,在消化和理解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焦虑、厌学等负面情绪。教师要深入学生中,在和学生日常交流中发现学生困惑并及时予以帮助,对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借助合适时机,进行团体辅导,尽可能帮助学生尽快走出困惑。结合教学经验,团辅活动可以基于以下三个维度展开设计。

第一,行为矫正

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存在很大差别,辅导的重点以及采用的方法和活动大不相同。“我听他说的”团辅前的个案辅导中,首先关注的是被辅导者的负面情绪,基于人本主义心理辅导理论,给予情感支持和无条件积极关注,建立良好关系,帮助学生尽快走出低落情绪。团体辅导时,关注的是如何呈现问题产生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其中,最后通过反思获得感悟。

1.语句传递

原话是:今天早上张××同学没有来上课,她妈妈打电话告诉老师,说她感冒了,已经去医院看了医生并吃了药,有所好转了。

大家按顺序将这句话传递到最后一位同学。

2.原因反思

为什么最后的语句和原始句子差异这么大?

3.案例陈述

将咨询中遇到的个案适当修改,进行展示。

4.课堂感悟

学生感悟“三人成虎”对他人的伤害。

5.故事分享

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类似事件,或者他人遇到的类似事件。

通过此次团体辅导,学生们明白,自己不假思索的言语,因为与事实相距甚远,可能會对他人造成严重伤害。这是极其不理智的行为,我们应当及时终止伤害他人的行为。

第二,情感支持

孤独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话题和境遇,基本上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感到孤独。青春期的学生更是如此,他们渴望被理解,被关注,但是有时候他们的愿望很难实现,他们感到非常孤单,这种孤单的感觉让他们很难受,甚至影响学习和生活。个体辅导时,帮助他融入集体,寻找更多充实内心的方法,缓解孤独,这是必须要做的。但是给予学生情感支持,让学生正视孤独,与孤独同行,是我接下来在团辅中要做的。

1.学生分享孤独的感受和采取的缓解方法

2.名人故事分享

教师进行自我暴露,并将康德、艾米莉·怀特等名人故事案例分享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孤独不是他的独有体验,世界上有很多和他同样感到孤独的人。孤独是一种正常的情感反应。

3.再认孤独

再次认识到,孤独不仅仅是负面情绪,孤独不是阻碍进步和前进的绊脚石。我们要认识到孤独的积极作用,利用孤独实现更好的自我成长。

4.升华

加强班级团队建设,凝聚班级力量,发挥班集体作用。让大家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给予彼此情感支持。

通过此次团体辅导,学生明白自己惑到孤独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我们可以利用孤独获得成长。同时让学生们感受到,他不是孤独的个体,他是团体的一员。如果感到孤独难耐,可以积极寻求帮助。大家都会努力帮助他。

第三,方法指导

高中学生之间的好感是不是“早恋”,是否应该禁止高中生谈恋爱,这已经成为大家争论的话题。越是不让学生谈恋爱,越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恋爱的比例有增无减。家长和老师们听到恋爱消息,总是恼怒不已。我们无法阻止学生相互表达好感,我们要做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好感和恋爱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导入(感受边界)

通过绘画,学生感受边界。

2.故事分享(探索边界的保护作用)

通过西游记故事,学生探索边界的保护作用。

3.案例解析(合理运用边界保护)

分析学生恋爱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合理运用恋爱边界保护自己和他人。

4.实践指导(守护自己的边界,尊重他人的边界)

指导学生恋爱成功时或恋爱失败时,应该如何做到守护自己的边界,同时尊重他人的边界。

5.反思总结

进一步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和生活实践相联系,以便更好地处理恋爱问题。

通过此次团体辅导,同学们感知到恋爱也是有边界的,我们要正确处理恋爱中的问题,做一个有边界的人,谈一场有边界的恋爱。

三、辅导反思

(一)注重辅导的针对性

每个个案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有的故事不适合在公众场合展示,只能进行个别辅导;有的个案呈现的问题具有普遍性,经过精心设计,就可以进行团体辅导。设计的团辅活动要与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能真正突出重点问题,消解学生困惑。同时,在进行团体辅导时,不要暴露当事学生的隐私,让大家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参与和体验活动。

(二)体现学生主体性

团体辅导需要一定的活动支撑,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基于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活动内容要多样,形式要新颖,具有可操作性,甚至是可复制性。在活动过程中,要引发学生共鸣,获得情感体验,同时教师要注重过程中的提问和及时反馈,引发学生思考,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学生只有真正有所触动,才会获得成长。

(三)發挥教师主导性

教师在团体辅导中要发挥组织、引导作用,要及时调整活动进程,控制活动局面。团辅课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各方面能力。

参考文献

[1] 韦志中,阴越.积极团体心理技术——团体心理技术的新方向[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2(5):3-5.

[2] 吴增强,蒋薇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 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方法指导
骨干教师指导语文阅读教学
识字教学应重视方法
论学校工作中顶层设计的重要性
如何指导小学生学好文言文
浅谈如何指导初中学生写书面表达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的“天堂”
谈高中学生如何进行数学反思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