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掘学力,构建学本课堂

2019-04-30武仕燕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学力创设物理

武仕燕

传统理念下,很多学校迫于升学压力,建成考试的“加工厂”,学生沦为考试的机器,受到注入式教学的压制.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要树立生本理念,不断发掘学力,为学生留余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中习得知识、提升能力、开启思维、丰富情感.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习动机

知识的呈现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影响,物理学习如果离开了情境就无法参与社会实践,教师要关注学情,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创设多样的情境,优化知识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引学生产生认知的欲望.情境的创设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本能,让他们对课堂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做出反应,会去主动追根求源.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生疑,他们在问题的驱动下才会打破常规、敢于創新.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解惑,他们在遇到困难、阻碍和困惑时,教师要加以适当点拨,帮助学生搭建支架,促进问题的解决.如在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一课教学中,教者播放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融雪视频,让学生感受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教师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有学生列举出春天湖面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铁水.教师适时追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学生列举出气温下降水结成冰、铸造车间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变成铸件,从而引出熔化与凝固的概念.

二、关注生活,培养认知兴趣

教师要从生活的角度引领学生去学习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价值.教师在讲解时要善于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让他们产生积极的思考.物理的知识点只有与生活建立连接,展示应用的情景,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之乐.如在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一课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播放火山、地震爆发前动物引颈倾听,四处逃散的视频,让学生说说在火山、地震爆发前夕,动物有什么异常反应?他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这种信息的?为什么人不能?教师用一台音频发生器由低到高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让学生闭眼静听,听到声音后就举手,听不到就放下,由一名学生根据其他同学的动作记录相应的声音频率的数据,让学生了解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以及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和次声波.

三、调整行为,创建高效课堂

教师借助“引学”,帮助学生顺应内化所学内容,或通过提醒来帮助学生理解新知,或以提问激活认知储备,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教师要将学生引向新知的学习,引导他们回忆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建“支架”,促进学生的理解记忆,让学生愉快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要在教学中适时向学生介绍一些物理学史知识,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是如何通过观察、猜想、实验、验证来发现物理原理的,这样可激发学生探寻知识的乐趣.

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学生要有观察、操作、记录的过程,要充分运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去充分地感知知识.学生通过实验会明白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如何探寻误差产生的根源及如何减少误差是他们应当思考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引导他们通过精心设计实验,从复杂的自然现象中收集数据,为结论的获得提供依据.

四、弘扬主体,激发主体意识

教师要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改变“师讲生听”的“被动学”的状态,要让学于生,多让学生参与,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通过多种感官去参与学习、感受知识.教师要营造自由的互动氛围,要精心研读学情,拟定讨论话题,激发学生讨论交流的欲望.教师要合理把握难度,问题不宜过难,要预估学生在讨论中会遇到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提纲,将问题引向深入.教师要根据讨论内容和讨论时机选择适宜方法,才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在学习完一个章节内容后,可以对重点问题、趣味问题、争议问题展开讨论,为学生拨开云雾,在讨论中对比,加深对内容的理解.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提问,形成问题链,问题之间具有层次性,要有一定的梯度,让学生通过讨论层层递进问题,能对知识点有清晰、全面的认识.通过随意点名提问、男女生互问互答,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使枯燥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教师要营造心心相融的讨论环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对未辩明的问题不急于交待结论,为学生留有深入思考的时间,或让他们经老师系统讲解后,融入自己的新的理解后再展开讨论,从而达到释疑解惑、加深理解的目的.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变“教”为“学”,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不断丰富教学手段,融入“让学”理念,发掘学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猜你喜欢

学力创设物理
只因是物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学历与学力
从“课堂目的的确定”到“学力发展的灵动”──语文“学力发展”课堂“形态论”
大学生学力评价的问题与改革路径分析*
我不是教物理的
以实验促进学生学力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