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 这 四 十 年

2019-04-30伊默

中外文摘 2019年8期
关键词:李萍兴业佛山市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1978年岁暮,举世瞩目、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从此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华大地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在漫漫历史长河中,40年只是弹指一挥间。但是,对于身处其中的个体民众来说,却是漫长地一半人生。改革开放后,新生事物不断涌现,这一场伟大的变革改变了中国,影响并惠及了世界,也带来了中国几代的人生变化。

中国“个体户第一人”

□ 伊 默

“个体户”已经是个很遥远的名词,它最初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初,最早时,它是个令人饱受屈辱的贬义词。从业者是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的另类,他们多为无法就业的城市待业青年与就业无门的劳改释放犯,主要靠倒腾服装、电器及日用小百货啥的,从低价区进货到高价区售卖,赚取差价。

他们自称是练摊的,民间称呼他们为倒爷,而机构则将他们认定为“投机倒把”者(当时,全国各地都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叫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因为从事的是“非法”生意,所以,他们得和管理人员打游击,在你进我退之中寻找一份平衡。

正是这样一群被主流群体看不上眼的“倒爷”“倒妹”,却成就了中国的第一批万元户。有了钱,也就有了地位,渐渐的,女人也愿意嫁了,丈母娘脸上也有光了,个体户也就不是个贬义词了。

适值改革开放之年,这种新型的经济体,光靠堵是不行了,所以,政府才出来给他们正名,给他们在市场中以合法身份,于是,他们才有了个正式称谓——个体工商户(简称个体户)。

为了规范管理,个体工商户都要申办营业执照,而全国发出的第一张个体工商营业执照,为温州市工商局于1980年12月11日发出的编号为“10101号”,所有者为时年19岁的温州姑娘章华妹。

那是一张用毛笔填写的执照,左下角还附着她的相片。经营范围为小百货,经营方式为另(零)售。那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份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是见证改革开放历程的特殊标签。如今,这张营业执照更成为章华妹人生中最珍贵的记忆。

章华妹的“从商”始于1979年,中学毕业后没有工作,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很窘迫。当时的温州已经有些人开始“偷偷摸摸”地做起了小生意,在解放前有过从商经历的父亲从中看到机会,1979年11月,父亲弄了张桌子,就让待业在家的章华妹在家门摆了个小摊,对外售卖纽扣、纪念章、手表表带等小商品,从而开启了人生的个体经营模式。

当时,从事这样的小商品经营,是被人看不起的。当年,有本事的年轻人都进了机关、国企,最低也要混到集体企业端个泥饭碗,只有没本事找工作的人才会自谋职业。同学们看到她“沦落”到如此地步,都替她害臊,路过她家门口时,都会把脸转过去,免得大家尴尬。很长一段时间,章华妹也感觉抬不起头来。

但是,出摊了一段时间后,每天都有几块钱的进账,那时候大学生毕业时的月工资也不过40元左右,她一个练摊妹一个月就有上百元的收益,章华妹的内心才开朗了许多。

只是,这样的日子也并不平静,只要发现有工商管理人员巡查,她就得赶紧收摊回家,等市管人员离开了,她再把桌子搬出来。1980年的一天,正在家门口摆摊的章华妹一抬头,猛然看见一位工商管理人员正朝她走来。她慌忙收拾货物准备进屋,却被来人叫住了:“现在国家政策放开了,允许私人销售货品,你们来工商局登记领证就可以合法经营了。”

在父亲的支持下,章华妹填好了申请表格,第二天就送到刚刚成立的鼓楼工商所。1980年12月11日,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鲜红印章盖在一份特殊的营业执照上——工商证字第10101号。因为那份个体工商执照,是中国发出的最早的一份个体工商执照,章华妹有幸成为中国“个体户第一人”。

成为合法个体户后,就不需要东躲西藏了,可以大大方方订货卖货,想尽办法把生意做好做大。代销服装珠片、卖背包、卖皮鞋……章华妹尝试过多次创业,曾经是温州最早一批“万元户”。因为涉足了其他行业,也曾经失败亏本欠债。1995年,章华妹重回纽扣批发这一“老本行”,将一份让人看不上眼的小生意做大做强,并于2007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当上了董事长,成了身家千万的中产精英。

40年风雨兼程,章华妹及其家人踏着改革开放浪涛一路前行。2004年11月,章华妹因“全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而登上央视舞台;2016年12月,章华妹以全国个体工商户先进代表的身份,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国家领导人会见……

一张营业执照,见证了中国第一代个体经营者章华妹半生的荣辱兴衰,陪伴她在竞争激烈的服料市场中站稳脚跟,小生意也能做出大事业,一枚小小的纽扣成就了一位温州女子的瑰丽人生。

煤矿工人朱俊芳的“征婚启事”

□ 刘文丽

《中国妇女》1984年第9期专开“大年龄青年婚姻专号”的封面图片登出朱俊芳的征婚广告后,专门办“鹊桥”栏目刊出程艳丽、朱俊芳的征婚启事。

20世纪80年代,“大龄青年的婚姻问题”成了全社会讨论的焦点。

人们热火朝天地讨论“为什么大龄青年找对象难”、“应该怎样解决婚姻问题”的时候,一个不起眼的河南矿工朱俊芳悄然行动——发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则“征婚启事”。

启事刊登在《中国妇女》杂志1984年5月15日第5期上:“我是一个煤矿工人,27岁,河南商丘娄店公社汪庄大队人,父母已故,兄弟四人,房八间,现在焦作矿务局冯营矿当合同工,每月工资80元。我热爱煤矿工作,文化程度高小,无疾病,身高1.64米。如哪位未婚女子不嫌俺是煤矿工人的话,如谁家中只有女儿又有心招婿的话,我愿到女家落户,尽养老之责,如哪位丧夫之妇有心另寻伴侣的话,均可来信或见面。”启事对女方没有太多的要求,却实实在在把自己的家庭情况露个底朝天。

找不到媳妇才丢人呢

朱俊芳,1957年9月15日出生在河南商丘。16岁那年,有人曾经给他介绍过一个邻村的姑娘,父母看后觉得不错,就借钱给人家买了点衣服、彩礼。朱俊芳算是有了一个未婚妻。但是三年以后,朱家要正式提亲的时候,对方提出一个要求:光听别人说朱俊芳怎么好不行,未过门的媳妇要亲自到朱家来看看。

姑娘一进门看到的是朱家破烂的房屋、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几个未成年的弟弟,心一下子就凉了。她饭也没吃,回去就把三年前的彩礼退了。在朱俊芳的眼里,退亲是奇耻大辱,于是他选择了离家到外地谋生,一方面治疗心灵的创伤,另一方面多赚点钱,他不想让弟弟们也跟自己一样被人看不起。他来到五百里外的一个煤矿,开始了矿工生涯。朱俊芳是一个能吃苦又勤劳的小伙子,1982年他被选进焦作市的煤矿。在这里他遇到了帮他写征婚广告(朱俊芳没有文化)并随之改变他命运的王好义。

王好义是矿上少有的喜欢读书看报舞文弄墨的人,他是朱俊芳的班长。王好义给《中国妇女》写了信,陈述了朱俊芳的事情,杂志很快回音,说可以为他登征婚启事。开始的时候,朱俊芳还觉得把照片贴在杂志上找媳妇很丢人,王好义说:“找不到媳妇才丢人呢!”

女学生离家出走千里赴姻缘

朱俊芳没想到,征婚启事发出没几天,就有好多应征的信寄来了,还有个姑娘来到煤矿,这个大胆的姑娘就是他后来的妻子李萍。

李萍比朱俊芳小6岁,是黑龙江克山师专毕业的学生。头一回看到朱俊芳的征婚启事后,李萍并没有想到自己要去征婚。但是她父亲的行为让她改变了想法。父亲是一个比较古板的人,从来都不允许李萍和男同学交往。前些日子,一个男同学就被父亲撵走。原来父亲正张罗着给李萍找对象,已经找好了一个,行不行也不是李萍说了算。这天下午,父亲逼着李萍去相亲,李萍不同意,父亲“啪”一巴掌打下去,李萍的脸就肿了。一气之下,李萍离家出走。一时冲动从东北到了北京的李萍,工作也没有找到,回家又不情愿,她就想起了那则广告上的朱俊芳,她想,干脆直接去看看吧,行就留下。

到了焦作,李萍给朱俊芳写了一封简短的信:“朱俊芳,你好!你的征婚启事我已看到,我现在已从东北来到焦作,住在焦作市招待所302房间。你如有空,请明天上午到招待所,咱俩面谈。此致敬礼!李萍6月26日”。

王好义给朱俊芳念完信后,朱俊芳有点不知所措,第二天便请假来到了招待所。见面后,李萍稍微有些失望,现实中的朱俊芳一脸老相,和照片有点不一样。后来在她的要求下,朱俊芳把李萍带到煤矿上玩了几天。就在这几天中,朱俊芳细心地照顾让李萍慢慢喜欢上了这个老实巴交的人。

美满婚姻到如今

后来的故事就顺理成章了。李萍的母亲和表姐也来到了焦作,看着女儿找到了一个靠得住的人,母亲也就默许了。李萍和朱俊芳参加了矿上的集体婚礼。后来两人生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多年之后,朱俊芳被新闻媒介说成改革开放20年中国征婚第一人。他自己说,他只是想要一个好媳妇,老天爷真的成全了他。

民告官第一案

□ 林阿珍

陈锦洪被人记住,是因为他是“中国民告官第一案”的原告人。他提出了1.6亿元行政赔偿。

现在,陈锦洪已经是一个穷老头,他说,他的全部身家就在一只皮夹里。打开一亮,不到5元。

但他习惯说“我当总裁的时候……”陈锦洪成立了佛山市第一个集团企业,最辉煌时,人称“电梯业巨子”。

1994年至1996年间,佛山市原经济委员会(现为佛山市经济贸易局)的两则通知,让陈锦洪从“总裁”的位子上跌落,他被免去了集团内的一切职务。一夕之间,从拥有千万家产到一无所有。

随后,陈锦洪向佛山市中院提起诉讼,状告佛山市经委行政侵权。

7年后,广东省高级法院终审判决,佛山市经委的两个通知被撤销,但陈锦洪的索赔请求被驳回。

一、私企挂靠政府,每年只管缴管理费

陈锦洪本是一名佛山工人,1986年他和妻子投入20万元,筹划开一家装饰企业。

时任佛山市工商局企业登记科的刘科长记得,由于当时私人不能申办公司,陈锦洪带着一笔钱到处找“爸爸”挂靠,他必须戴一顶“集体所有制”的红帽子,当年佛山80%企业都是“红帽子”。

20世纪80年代,改革初期,大量非公有制企业雨后春笋般冒出。当时《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尚未出台,私人筹建的企业没有法律保障,一般挂靠在国企和集体企业之下,俗称“红帽子”企业。

陈氏夫妇最初挂靠的是佛山市政府财办下属的商办工业开发服务公司,取名为“兴业装饰公司”,企业性质登记为“集体”,但“事实上应该是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私人企业”,刘科长说。

1989年,兴业公司由佛山市经委主管,每年上缴一定管理费。

此后,陈锦洪的公司生意兴隆。他又组建了佛山兴业(国际)电梯冷气工程公司和佛山市兴业集团公司。

在兴业集团里,陈锦洪任总经理,夫人掌管财务。最多时候,集团有职工2000多人,固定资产超过6000万。

此时,兴业集团与佛山市经委的关系还算融洽。据刘科长日后出庭作证时称,当时兴业集团是自主经营、自我管理,经委只管每年收取挂靠管理费。

即使是在落魄之后,陈锦洪还随身携带了当年意气风发时的照片。他说,那个时候“还没等出门,车子就已经在门口准备好,前呼后拥的”。等到一无所有时,他“差点连过马路都不会”。

二、两张通知免了“红帽子”老总

陈锦洪的人生转折点,出现在1994年。

处于巅峰期的兴业公司与香港好铭公司合资成立佛山兴业(国际)电梯有限公司。几年后,公司出现亏损,从此,佛山市经委开始直接干预兴业集团的经营。

1994年5月的一个下午,佛山市经委一位领导找陈锦洪谈话,说企业做大了,让陈锦洪让出总经理职务,经委另派一个人来做老总。

一听这话,陈锦洪就跳了,说:“这个公司是我的,我才是这个公司的老板”。

尽管陈锦洪不同意,但佛山市经委还是于1994年5月3日发出文件,决定免去陈锦洪兴业集团总经理职务,改任副总经理。

1996年2月12日,佛山市经委又发出通知,免去陈锦洪副总经理的职务。接着,以兴业集团的名义,于1996年3月29日,免去陈锦洪兴业装饰公司、兴业(国际)电梯冷气工程公司经理的职务,并任命经委干部取而代之,出任法定代表人。

由此,陈锦洪失去了对企业和财产的控制权和管理权。

对于经委的一系列举措,佛山市经委新闻发言人梁宏津解释说,兴业集团核准登记的是市属集体所有制企业,其资产和经营要接受主管部门即佛山市经委的监督管理。企业负责人要接受主管单位的考查和任免。由于陈锦洪在任期间导致企业亏损,为了避免集体资产更大损失,经委有权对人事进行安排。

此后,佛山市经委在兴业集团三家公司基础上合并成立“天威电梯装饰公司”。但至1997年底,公司已负债累累,兴业集团则彻底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三、民告官第一案一打是7年

1996年4月15日,陈锦洪向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佛山市经委行政侵权,并索赔1.6亿元行政赔偿。

由于索赔金额巨大,且有一定的典型意义,该案被称为“中国民告官第一案”,并引发了学术界关于红帽子企业产权界定的讨论。

在陈锦洪看来,这场官司,他的对手是整个佛山市政府,当中牵涉的人事太过复杂,“难度可想而知”。

据陈锦洪说,1996年4月3日,他被警察押送至佛山市公安局,要他交出兴业集团和几个下属子公司的法人营业执照、法人代表证和印章。“所幸的是我早有预料,将公司印章全部交到检察机关保管,‘两证’至今仍由我保存”。

广东省高级法院的终审判决是,佛山市经委的两个通知被撤销,但陈锦洪的索赔请求被驳回。

张蒙晰:上海小姐的前世今生

□ 吕新河

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内地,第一股席卷全国的“选美热”,还要从1992年上海评选“礼仪小姐”算起。香港《明报》说那年开始的选美是一场“温柔的角斗”。

那一年,张蒙晰刚刚高中毕业,就报名参加了上海市文化局主办的“文化礼仪小姐先生暨上海国际艺术节主持人选拔赛”。名字非常长,因为要突出“文化”、“艺术”、“国际”,文化局花了大力气宣传。但普通市民只记得这是“礼仪小姐”选拔,而张蒙晰们报名时曾以为这是类似“才艺比赛”的活动。而在后来,这场比赛被有些人称为内地城市选美的开始。

一、前世

总决赛在电视播出,这在上海电视史上也是第一次。当时上海没有造型师,电视台的化妆师就只给选手上很厚的粉,一群女孩子被带到华山路上著名的露美美容院做发型。1992年的上海人,只有新娘子结婚才会到美发店烫头发,用黏黏的摩丝弄出很多打圈圈的卷来。于是,一群年轻小姑娘都被弄得“面目全非”,长发被盘成“菊花头”,显得俗艳而妖气。只有刚走出中学校园的张蒙晰,因为是齐眉的童花头短发,得以保留了清纯本色,给所有人留下深刻印象。巧的是,1946年那场标志性的选美,人们心目中的“上海小姐”谢家骅也正留着学生气十足的童花头。

至于总决赛服装,全靠选手们各显神通自己准备。那个时候的上海没有恒隆、没有中信泰富,手里揣着钱没处买。张蒙晰和妈妈逛遍了南京路、四川路,市百一店、时装公司里都没有中意的。最后衣服是哪里买到的,张蒙晰已经不记得了,那是红黑格子的裙子套装,这套衣服只穿过这么一次,至今她还收藏着。

总决赛的评委有黄蜀芹等文化界人士,一群杂志总编、记者坐在下面。张蒙晰分析自己获冠军原因除了气质清纯外,还在于状态放松。

“放松”两个字,今天来看是多数电视节目必须要做到的,但1992年所有的电视节目都绷着一根筋,是要精心操练、完美呈现的。其他参赛选手都是高学历的大学生、研究生,抱着必胜信念参加比赛,只有张蒙晰觉得能进入总决赛已经算是胜利。最后一项“自由发挥”,谈的题目是《上海改革开放进程中最需要做的……》。张蒙晰说最该改善交通:“一次挤车时鞋子被挤掉了,觉得自己……”说到这里,她忽然愣住了,很自然地停了一两秒钟,继续说:“……非常难过。”就是这个停顿,令所有人都笑了,随即响起一片掌声,过于紧张而紧绷的气氛,终于在这刻“放松”了下来。

自然、放松、亲切、青春……这些特质正是张蒙晰被评委们捧为第一的关键。他们都不曾想到的是,这些特质日后也成为新一代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特色,与旧一代端庄、矜持、完美有了很大区别。张蒙晰的亲和力,在1992年的电视荧屏上独树一帜。

冠军的奖品据说价值数千元,这在1992年是个相当不菲的数目,张蒙晰得到了巨大的景泰蓝花瓶、青年画家施大畏画的《仕女图》,以及一台海鸥牌相机。

张蒙晰说这场比赛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她觉得“礼仪小姐”和纯粹选美有本质区别,在那个单纯的年代,官方组织的这场活动偏向文化且大气。之后全国各地进行了各种“小姐”选拔,商业味道渐浓、身材相貌占了上风……当上海终于出现大群穿着泳装在泳池里拗S型的选美比赛后,选美被勒令停办,坚决取缔。20世纪90年代沸沸扬扬的“选美”活动就此偃旗息鼓,消失多年。

二、今生

比赛之后,“礼仪小姐”张蒙晰和“礼仪先生”以及另外两名获奖选手被委以重任挑大梁,以汉英双语主持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那位来自外贸学院、唱歌酷似张国荣的“礼仪先生”已被人遗忘,另外一名女主持是后来成为演员的陆玲。“礼仪小姐”第二名是日后东方电视台的当红主持夏琳。

今天的超女好男有签约公司一整套商业包装。1992年时经纪公司很少,只有广州白天鹅唱片公司三番两次地找张蒙晰签约,但她觉得唱歌始终不是终生职业。很长一段时间里,她以自由职业者身份工作生活。文化局会安排一些活动,例如通知她主持某服装品牌的新闻发布会。大家那时都没商业活动经验,年轻的张蒙晰被告知根据稿子说一下,然后让记者提问,要没人提问就宣布结束好了。结果,现场真的没人发问,张蒙晰当真说结束,品牌公司急了,接过话筒赶紧自我介绍来圆场。

除了主持,上海还给了她许多拍影视剧的机会。长相甜美的她,和“韩小乐”战士强主演50集《欢乐家庭》,1995年主演了胡雪杨的艺术电影《牵牛花》。也有各类广告找上门,拍个化妆品广告,还得她自己先化个妆。

拍《若男和她的儿女们》时,恰逢上海开设音乐频道,剧组有人推荐了她。从此,张蒙晰变成在电视里介绍歌曲的“梦溪”,这个艺名取自《梦溪笔谈》。她有了单位编制。

2001年,“梦溪”又悄悄地变回了“张蒙晰”,在我们眼前消失多年。她到底经历了什么?有人好奇。其实,这个女孩生活很顺利,她结婚、出国、生了女儿。

张蒙晰的先生是美国人,两人1997年认识时,他是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生,正在写关于旧上海文化的论文。1999年张蒙晰结婚,2001年随先生远赴美国,接着她又去了悉尼,生下女儿,在澳洲SBS媒体工作。她出国那一天,正是上海广电系统大调整,音乐频道从虹桥路的广播大厦搬到浦东的东方电视台。

2007年夏天,张蒙晰把家搬回上海,又赶上上海音乐频道更换为外语频道,在国外修过传播学和电影评论学的她回到了电视台,这个陌生而熟悉的地方。外语频道正适合现在的她,张蒙晰主持《华人电影志》和《娱乐进行时》两档英语节目。未来的她,希望在媒体产业谋求更国际化的交流发展,这恰恰是当年上海选拔“礼仪小姐”的初衷。

猜你喜欢

李萍兴业佛山市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君兰中学
Tunable wide-angle multi-band mid-infrared linear-to-linear polarization converter based on a graphene metasurface∗
兴业路的曙光
SLA:ErroranalysisofthelearnersinvocationalcollegeundertheBlendedLearningModel
4S2佛山市沾喜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佛山市巨晨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兴业为民勇担当
Model Optimization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wo Types of Channels Model
Research on Two Types of Channel System based on the Queuing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