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制度详解(一)

2019-04-29迂斌朱中平张世新黄建平

云南畜牧兽医 2019年2期
关键词:场区生产区消毒液

迂斌,朱中平,张世新,黄建平

(湖南加农正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329)

1 猪场的消毒制度

1.1 常用消毒设施、设备、消毒药

1.1.1消毒设施

包括门卫消毒间、淋浴更衣室、大门消毒池、猪舍前小消毒池(桶)、污水处理池、化尸池、粪便堆积发酵场等,所有员工要爱护消毒设施。

1.1.2消毒设备

包括高压清洗消毒机、喷雾器、火焰消毒器、电炉、煮沸消毒锅、紫外灯等,所有员工要学会正确使用和维护消毒设备。

1.1.3常用消毒药

消毒药的选择要求对人和猪安全、无残留毒性、对设备没有破坏、不会在猪体内产生有害积累。常用消毒剂至少要两种以上交替使用,消毒剂要正确配比,科学使用,养殖场主要的消毒药有戊二醛、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聚维酮碘、火碱。要求量取消毒药物必须有准确的量器称量,以保证消毒药的有效浓度。

1.1.4消毒方法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喷雾消毒、浸液消毒、熏蒸消毒、紫外线消毒、火焰消毒、煮沸消毒等。饲养员要根据不同消毒对象和消毒目的来选择正确的消毒方法。

1.2 门卫消毒制度

1.2.1进入生活区和办公区的人员

1.2.1.1外来人员

外来人员无副总经理以上领导批准,不准进入场区大门以内。经批准后进入场区的人员,在门卫消毒室,经消毒液(较温和刺激性小的消毒水)洗手,换鞋、套鞋套或鞋底消毒(踩踏2%NaOH溶液浸泡的化纤地毯至少2cm,室外温度低于零度时使用生石灰),紫外线照射5~10min,穿戴好厂区特别准备的衣帽,门卫进行认真登记后方可进入场区。

1.2.1.2场内人员

外出办事、休假、特批外出,门卫需对其外出时间、地点、事由等进行详细登记,回场后通过消毒室,用消毒水洗手,换鞋、套鞋套或鞋底消毒,紫外线照射5~10min,方可进入场区。

1.2.2进入生产区的人员

1.2.2.1非生产区人员和隔离期人员

一律不准进入生产区。特殊情况需报养殖事业部总裁审批同意,由企管、品管人员认真登记,执行淋浴更衣消毒制度后,着场区提供的特殊衣物方可入场,在生产区内全程由品管人员陪同,不准其超出参观范围、随意丢弃废弃物、直接接触生产区内任何物品。

1.2.2.2生产区人员

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淋浴更衣。进场人员在外更衣室脱去所有衣物后,经消毒液洗手,配合香皂和洗发水将全身清洗干净后,方可进入内更衣室更换场内专用工作服、工作鞋。进入生产区前需踩踏消毒池。淋浴消毒过程由企管、品管人员进行监督,其过程为单一流向,严禁出现外更衣室、内更衣室物品的双向互用,尤其是毛巾、内衣、手套等。

1.2.2.3凡进入生产区人员

不得将任何私人物品带入生产区,门卫负责监督,必须要带入的应由副总经理以上领导批准。

1.2.3车辆消毒

1.2.3.1场内车辆

场内车辆应尽量减少外出。确需外出时必须由总经理以上领导批准。由门卫对外出时间、地点、事由、途经路线等进行详细登记,外出归来后,门卫要对车辆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可用环清1:500或火碱2%~3%的浓度),才能进入场区。场内车辆在外严禁去其他饲养场、屠宰场、肉类食品、偶蹄动物交易市场等地。司机按照1.2.1.2和1.2.2.2款处理。

1.2.3.2外来车辆

(1)无总经理允许,任何外来车辆不准进入防疫圈内。如经允许,要对其外表及所载物体表面进行彻底消毒后(可用环清1:500倍稀释或火碱2%~3%的浓度),经大门口车轮消毒池才能进入场区。司机的消毒按1.2.1.1款执行,无特殊情况司机进场后不许下车。

(2)运输饲料的车辆。从装料至猪场中途不能停靠,更不能停车购物,饲料上最好要有遮布。到场后,整个车辆和所有人员经门卫彻底消毒后方可进入饲料加工间卸料区。

(3)运猪车辆。到场运猪的车辆必须干净,无猪粪、血迹,在防疫圈外彻底消毒干燥后方可靠近装猪台,否则拒绝交易。

1.2.4物资消毒

(1)所有进入场区的生产工具(扫把、铁锹等)等物品要用消毒剂(巨碘1:400倍稀释)对其表面进行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2)进入生活区的其他用品、食品等无法喷雾消毒的,必须在门卫室经紫外线照射30min后,方可进入场区。

(3)场内员工及其家属严禁购买除禽类、鱼类以外的其他肉制品及其副产品。

1.3 场区消毒制度

1.3.1非生产区的消毒

非生产区包括生活区、办公区、饲料加工区、门卫等生产辅助区,要求经常清扫,保持清洁,每周用环清(1:500)或巨碘(1:200)或臭氧熏蒸消毒(最少4h)一次。

(1)防疫圈外车轮消毒池每3d更换一次消毒液,场区大门车轮消毒池每周更换一次消毒液。消毒液为浓度3%的NaOH溶液,室外温度低于零度时大门消毒池加盐防冻,2.5m3水加15kg 盐,深度 15cm 以上。由门卫负责更换。

(2)洗手盆内消毒液每天更换一次,使用温和性的消毒药。鞋底消毒池每天更换一次消毒液(2%NaOH溶液)。车辆消毒液使用温水配制,环清或火碱。

1.3.2生产区常规消毒

1.3.2.1人员消毒

生产人员经淋浴消毒后进入生产区,进入猪舍前要将胶鞋鞋底在门口消毒桶(内装2%~3%NaOH消毒液)内浸泡一下。消毒液每天更换一次,保持有效的消毒浓度。

1.3.2.2用具消毒

(1)清扫和饲喂用具用环清(1:500)或巨碘(1:200)。清扫和饲喂用具要分开使用、存放,每次用完后,要清洗消毒,饲喂工具一定要清洗干净,不能留有饲料残渣。

(2)注射工具。注射器、针头等常用治疗工具每天要煮沸消毒30min,不可使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针头。使用时做到每头猪一个针头。体温表在每次使用后用酒精棉擦拭干净。

(3)刀、剪、耳号钳、牙钳、止血钳等工具每次用完后要用环清(1:500)或巨碘(1:500)浸泡清洗消毒。

(4)产房接产用的麻袋、仔猪保温箱等物品使用后都要彻底消毒,消毒程序:清扫→常压冲洗(2~5MPa)→低压泡洗(速清)→消毒(环清1:100)→干燥7d后进猪。

(5)生产区人员工作服、胶鞋要定期清洗、消毒。消毒程序:环清等消毒液浸泡1~2h→清洗→日光下曝晒晾干。接触过病猪的工作人员应将衣物、胶鞋置于2%火碱液中浸泡1h→清洗→于日光下曝晒消毒。

(6)场内成品料的包装袋。场内饲料包装必须用场内专用饲料袋,饲料运输必须用场内专用运输工具,各车间饲料袋回收后,由保管人员对袋子进行消毒液浸泡,用环清(1:500)或巨碘(1:500)或熏蒸消毒后方可连续使用。

(7)饲料原料的包装。采购员应尽可能联系能提供一次性包装物的供应商(使用一次性包装的饲料必须经熏蒸消毒后方可进入场内),对于不能提供的,要尽可能使用场方的专用袋子进行周转。

1.3.2.3猪只消毒

(1)每周二为全场消毒日,饲养员将猪栏内粪便、猪舍走道、饲料间等附属设施打扫干净后,用环清(1:500)或巨碘(1:500)带猪消毒。消毒前关好门窗,消毒30min后再打开。产仔舍、保育舍每天带猪消毒一次。产床和保育高床经常用沾有消毒液(温和性的消毒药)的拖把进行擦洗消毒,视床面清洁和腹泻状况决定拖擦床面的次数。

(2)种猪采精、输精或配种前必须对种畜外阴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消毒,清水冲洗干净后方可采(输)精或配种。

(3)临产母猪进产房的当天,在妊娠舍清洗(注意水温,防止感冒)干净用环清(1:500)或巨碘(1:500)消毒,经清扫干净消毒的转猪道转入产房。

(4)母猪在临产前,饲养员要用温热的0.5‰的高锰酸钾溶液擦洗外阴、腹部,初生仔猪吃奶前要挤掉两把初乳。

(5)仔猪的断尾、断脐、剪耳号、阉割创面要用碘酊严格消毒。

1.3.2.4猪舍消毒

各生长阶段的猪只,每两天对猪舍消毒一次,要求消毒药每周交替使用。

(1)通间式猪舍空栏的消毒:区域内猪群转出后,空栏清扫→2%~3%的火碱液浸泡2~3h→常压清洗机清洗→清干下水道或排污沟→干燥→消毒液消毒→干燥备用→进猪前再用消毒液消毒一次。进猪前所有工具、用具全部重新清洗消毒。母猪转入产房前需洗澡、消毒(0.1%高锰酸钾、敌百虫等),进入产房后再对猪蹄进行清洗并消毒。

(2)全进全出单元式猪舍消毒:猪群转出后整栋彻底清扫→空栏清扫→常压清洗机冲洗→低压泡洗(速清)→清干下水道或排污沟→干燥→臭氧熏蒸消毒→10%~20%的石灰水刷拭墙壁→晾干备用→进猪前用消毒液消毒一次。所有工具、用具要全部清洗消毒备用。

(3)当猪群中有个别或少数猪只发生一般性疾病或突然死亡时,立即对其所在的圈舍进行强化消毒,并对整栋猪舍进行空气喷雾带猪消毒,将发病猪只转移到病猪栏,对死亡猪只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4)对可疑病猪舍或病猪舍的消毒程序如下:清扫→常压冲洗→低压泡洗(速清)→清干下水道或排污沟→消毒液喷雾消毒→石灰乳刷拭→转猪前再用消毒液消毒。

(5)每栋猪舍的每个门口放一消毒桶(盆),猪舍内放洗手消毒盆。鞋底消毒桶(盆)(2%~3%NaOH溶液)和洗手消毒盆每天更换一次消毒液。

(6)猪舍消毒及带猪消毒后要及时填写消毒记录表。

1.3.2.5其他场所

(1)生产区环境消毒:场区各车间分离区每周五进行一次清扫检查,将垃圾运到指定地点,做到无杂草、无垃圾、无鼠害。生产区内主干道定期清扫,每周消毒2次,消毒药交替使用环清(1:500)或巨碘(1:500),外面有疫情威胁时,可增加消毒次数,至少每天1次。

(2)转猪道、转猪磅称及转猪工具:每次使用前要清扫并喷洒消毒液环清(1:500)或巨碘(1:500),转群后应立即清扫、消毒,备用。

(3)生产区内通道:应在每天下班前清扫干净,每天用环清(1:500)或巨碘(1:500)消毒一次。通往各车间的通道、门口始终保持有清洁有效的石灰。

(4)贮粪场:应定期清理并用消毒剂(石灰)消毒,非粪便运输人员严禁进入贮粪场。

(5)过磅房、装猪台:每天出售猪后要立即用环清(1:100)或巨碘(1:200)消毒、清洗、再消毒。

(6)尸体剖检室或剖检场所、运送尸体的车辆及所经道路使用后立即消毒。

1.4 执行与落实

消毒工作由车间主任负责,生产场长、品管、企管人员监督。

消毒的全过程必须在生产场长、品管、企管的监督指导下工作,消毒开始和结束均需得到生产场长、品管、企管许可才能进行。

车间主任和生产场长、品管、企管需有详细的消毒记录,并保存一年以上以备查阅。

严格遵守消毒制度和程序,认真执行,避免走过场、应付了事,如发现不遵守消毒制度者,将按场规从严从重处罚。

任何人、车间不经研发部、品控部、养殖事业部研究决定,不准擅自更改消毒制度和程序,使之达到让制度和程序变成每位员工主动、自觉的行为规范。

(1)防疫圈:按照猪场防疫要求所设置的包括场区,但比场区围墙范围更大的范围。尤其在通往猪场的道路上,距场区至少100m的地方设置有隔离带。

(2)场区:猪场实际围墙区域,包含生活区和生产区。

(3)喷雾消毒:将事先准备好的消毒液放入消毒设备的容器中,通过高压系统将消毒液以极细微的水粒喷射出来,这些微小的人造雾颗粒能长时间漂移、悬浮在空气中,从而形成白色的雾状,极像自然雾的效果。

(4)浸润消毒:将待消毒的物品放置在事先准备好的消毒液中浸泡1min以上,拿出后物品上所有地方都带有消毒液。

(5)熏蒸消毒:采用熏蒸剂这类化合物能在密闭的场所杀死害虫、病菌或其他有害生物的技术措施。熏蒸剂是指在所要求的温度和压力下能产生使有害生物致死的气体浓度的一种化学药剂。这种分子态的气体,能够渗透到被熏蒸的物质中去,熏蒸后通风散气,非常容易扩散出去。猪场常使用高锰酸钾和甲醛配合消毒。

熏蒸操作程序:

①剂量:每28m3用高锰酸钾175g兑甲醛(40%)360mL。

②计算:猪舍长×宽×高(含凹凸部分)。

③步骤:首先彻底清洗猪舍;喷湿墙、天花板;如果可能室温最好达到28℃;在猪舍中每隔3~4m放一个药皿;将高锰酸钾放入盘中,称量出甲醛从猪舍一端开始逐一放药。较为安全方便的办法是先将甲醛倒入药皿中,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高锰酸钾药包(纸袋)放入,待人离开时药物慢慢溶解,蒸发出来。如事先在容器内放入1/2到1倍量的水,可使反应缓和,不致使内容物溅出来;关闭门窗熏蒸12h以上;进猪前至少通风24h。

(6)紫外线消毒:适用于物体表面消毒。使用紫外线灯通过长时间对物体表面照射来达到消毒效果。采用室内悬吊式紫外线灯消毒时,室内安装紫外线消毒灯的数量为平均每立方米不少于1.5W,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灯管表面应经常(每2周1次)用75%酒精棉球擦拭,除去其表面的灰尘与油垢,以减少对紫外线穿透的影响。

(7)煮沸消毒:煮沸是湿热消毒中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通过水的传导作用,将热能作用于微生物起到杀灭作用。

①消毒时间一般为水沸腾后维持 5~15min。水沸腾 5min足够杀死细菌繁殖体、结核杆菌、真菌和一般病毒,但对芽孢的杀灭作用不可靠。

②注意事项:煮沸消毒物品应先清洁后煮沸;煮沸时间应于水沸腾后开始计算;在煮沸过程中水从开始到结束都应浸过消毒的物品并应连续煮沸,中间不宜加入新的物品。水的沸点因当地海拔高度不同而不同,海拔越高,则水的沸点温度越低,消毒时间就要越久。

(8)清洁:就是清除物体表面的附属物。所有的消毒开始前都要对所消毒的物品先进行清洁处理,然后才能消毒。

2 猪场的隔离制度

2.1 人员隔离

猪场实行封闭式的管理制度,所有职工食宿均在场内。进入猪场生产场所的人员必须执行以下时间限制。

表1 人员隔离时间表

(1)休假职工在返回猪场前48h内不得接触其他猪只。如在休假期间,与其他从事养猪有关工作的人员或养猪场等发生直接接触,或发现自己处于影响猪群健康类似情况下的工作人员必须淋浴、换衣、换鞋后才能回到猪场。

(2)猪场兽医人员在休假期间,不准对外诊疗动物疾病。

(3)休假职工必须在进入猪场生产区前48h到达猪场居住所。

(4)除日常工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外,未得到总经理的特殊许可,参观者不得进入生产区及接触猪群。

(5)特殊情况经总经理批准后外出的职工,由门卫对外出时间、地点、往返路线等进行详细登记,回场后应按规定时间隔离消毒方可进入生产区。

(6)生产区内各岗位工作人员之间严禁串舍和聚集聊天,要保持相对的隔离。

(7)各栋舍、单元之间各种器械、工具不得交叉使用,特殊情况需经严格的消毒。

2.2 猪只的隔离

2.2.1引进种猪的隔离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必须引进种猪时,在引进猪只前必须先调查产地是否为非疫区,并有产地检疫证明。种猪引进后必须在适合的隔离场所内隔离60d,隔离期满后,将猪转置到一个与现有猪群并排而又分离的圈舍内,适应环境30d。

2.2.2发病猪只的隔离

对有治疗价值的病猪应隔离治疗,并做好详细的病例记载。

3 猪场的免疫保健程序

3.1 免疫接种程序

免疫程序不是一成不变的,各个猪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表2 仔猪免疫

表3 保育猪免疫

表4 母猪免疫

表5 后备母猪、公猪(公猪不做蓝耳病疫苗免疫)

表6 公猪疫苗与母猪同时完成

注:(1)此免疫程序为场内管理体系文件,带有强制性,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动。当猪群或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免疫程序有必要调整时,提交公司技术会议,讨论研究;(2)各种疫苗注射间隔最少为5~7d,其他疫苗与蓝耳疫苗间隔14d。冻干苗稀释浓度为2头份/mL;(3)妊娠母猪如第一次免疫蓝耳苗,妊娠前40d和产前30d不能免疫,其余时间可进行免疫。以后可对所有种母猪群进行一刀切免疫

表7 建议保健方案

3.2 保健方案

按各场实际情况制定,若有改动,在新方案执行前报集团审核存档后,方可执行。

猜你喜欢

场区生产区消毒液
84消毒液
生产区黄磷储罐火灾的扑救对策探讨
794例急诊患者超声结果分析
沧州市各县区增粮潜力分析
严寒地区某部场区卫勤保障难点与对策
标准化羊场建设要点
可加消毒液的拖把
GSM-R网络弱场区网内干扰分析与优化方案
84消毒液的安全使用
泡在“消毒液”里也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