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雄应该主动拥抱不确定性

2019-04-29万维钢

中外文摘 2019年7期
关键词:发球不确定性受试者

□ 万维钢

古龙小说《天涯·明月·刀》里有个人叫杜雷,他每天都一定在同样的时候起居饮食,比如说中午同样的时间到会宾楼,然后点同样的四样菜和两碗饭、一壶酒,吃完在同样的时间离开。

他希望别人都认为他是个准确而有效率的人,人们会敬畏这样的人。可我们凭直觉就知道,像这样以循规蹈矩为荣的角色不太可能是英雄小说的主人公——所谓英雄,就应该专门打破常规,做一些一般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

换句话说,杜雷刻意避免不确定性,而英雄人物应该主动拥抱不确定性。

《我们怎样学习》这本书里说了一个有意思的实验。受试者被要求学习打网球,特别是要学A、B、C三种不同的发球方法。全体受试者被分成三组:

第一组是先练20遍A方法,再练20遍B方法,再练20遍C方法。

第二组是按照ABCABC这样固定的轮换次序练,也是练习20遍。

第三组是随机的,没有规律,但是连续练一个发球方法不超过两次,最后总数也是每种总共练习了20遍。

然后考试。但考试被故意设计成跟练习不一样——练习发球的时候都是在场地的左侧,而考试发球的时候却是在场地的右侧——研究者想看看哪组的人更善于应对这个新情况。

结果,“享受”了随机性的第三组平均成绩是18分,轮换着练习的第二组14分,而连续按同一个动作猛练的第一组只得了12分。

我们可以把这个道理推广到很多地方。比如说,让小孩学写字不要一个字写十遍,最好几个字穿插着写。再比如,做数学题不要同一种题型反复练,最好混合起来练习不同的解题策略,等等。

但我还想把随机性的好处往前再推一步。

《我们怎样学习》这本书提到,不但学习内容应该随机安排,学习的地点、环境,最好也能随机化。也就是说这堂课你在课桌上坐着学,下堂课最好在游泳池里泡着学,然后再下堂课可以考虑在床上躺着学……这种多样性的环境能对大脑产生各种刺激,特别有助于加深记忆。

我觉得这个可以使用一个更广泛的原理来解释:人体喜欢折腾。这就不能不提我特别喜欢的一本书——纳西姆·塔勒布的《反脆弱》。

所谓“脆弱”,是怕折腾。所谓“反脆弱”,是怕不折腾——越折腾我就越强大。

在一定的范围内,人体是反脆弱的。这其实是一种进化带来的本能。我们周围的环境随时可能变化,所以人的身体中其实有一些冗余度,也可以说是人的潜能,平时不用,一旦遇到险恶环境就能发挥作用。

平时养尊处优,偶尔饥寒交迫一次,体内储备了多时的脂肪这时候就能燃烧掉一些。人体作为一个有机体,对某一部分而言,你给它一点小刺激、小压力,只要有足够的缓冲时间,它都能够恢复过来并且变得更强。

这正是健身的意义所在。故意搞些高强度的活动挑战身体极限,能让身体慢慢升高极限,越练越强。而根据“反脆弱”原理,日复一日采用同样的健身套路就是不好的。因为人体能快速适应新局面,一旦身体已经适应了这个套路和强度,就没有什么新的潜力可挖了。这也是为什么健身减肥都是初期效果最好,可很快就到了一个不再进步的平台区。

所以应该不断变换花样。这个项目进入平台期,那就赶紧换个项目让身体继续进步。学东西最好时刻让自己保持在“学习区”,而不要停留在“舒适区”。

从学习和创新的角度看,主动增加一些不确定性——读几本自己领域之外的书、了解一个和自己业务无关的业务,更容易带来惊喜。从做事的角度看,不确定性可以帮我们发现自己的问题,比如随机的输入可能会暴露一个软件意想不到的bug,使我们找到平常想不到的解决方案。

猜你喜欢

发球不确定性受试者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法律的两种不确定性
对当今世界高水平男排比赛发球体系的研究
我国竞技排球比赛中发球技战术运动规律研究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英镑或继续面临不确定性风险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具有不可测动态不确定性非线性系统的控制
提高排球发球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