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好人文化”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19-04-28费新宝

学周刊 2019年14期
关键词:培养路径

摘 要:好人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崇高道德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以最大的正能量在社会中传递。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余康颖现象”好人文化为契机,立足校园阵地,共建校外阵地,利用网络阵地,通过弘扬“好人文化”,凝聚了价值共识,打造了以“余康颖现象”为代表的好人文化品牌,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好人文化”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余康颖现象;好人文化;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4-019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4.177

培养孕育“好人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抓手,是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迈上更高台阶的重要标志,是巩固和提升文明创建成果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园文化育人过程中,立足校园阵地,共建校外阵地,利用网络阵地,通过弘扬“好人文化”,凝聚了价值共识,壮大了好人群体,屡屡刷新好人的数量层级和精神海拔,打造了以“余康颖现象”为代表的好人文化品牌。

2016年3月22日,湖北羅田县街头,一位拾荒老人昏倒在地,路过的黄冈职院学生余康颖对其进行了紧急施救与人工呼吸,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她被评为“荆楚楷模”,荣登中央文明办的“中国好人榜”。时隔两年,2018年4月20日,又一则新闻“悬赏寻找三天前,在刘河车祸现场出现的那个仙女……”刷爆了湖北蕲春人的朋友圈。网友全城寻找这位在车祸现场跪地救人的“仙女”。当这个“仙女”被确认是黄冈职院护理专业的胡利娟时,人们纷纷赞叹:“黄冈职院又现‘余康颖!”

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发现善举、传播美德、争当好人已成为我校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行动。“好人文化”在无形之中不断筑牢文化育人的基石,也为黄冈职院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增添了亮点。

一、“好人文化”培养目标

学校通过“提升文化引领,厚植‘好人土壤;搭建服务阵地,构筑‘好人平台;注重乐善笃行,躬耕‘好人实践;发挥典型引路,放大‘好人效应”等系列举措,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用身边事感染身边人,发现好人典型,挖掘“余康颖现象”的精神实质,培植“好人文化”,用好人好事的榜样力量,在校园内外营造出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激励更多人学习敬仰道德模范,弘扬雷锋精神,宣传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好人文化”培养路径

(一)提升文化引领,厚植“好人”土壤

学校“好人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渐进融合、深化拓展的过程。多年来,学校充分利用黄冈本土的红色文化和名人文化等丰厚的文化资源,深入挖掘“红色革命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企业文化、区域名人文化”的育人功效,用红色革命文化培育学生爱党爱国的政治情怀;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向真向善的道德情操;现代企业文化培育学生敬业精业的工匠精神;区域名人文化培育学生励志励行的行动自觉,通过系统化设计,立体化实施,将培植“好人文化”落细、落小、落实。“评好人、说好人、学好人、做好人”现象不断涌现,“好人文化”已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二)搭建服务阵地,构筑“好人”平台

学校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多渠道、全方位搭建服务阵地,构筑好人平台。一是立足校园阵地,组织学生常年为师生服务,如新生入学报到、卫生区清扫、计算机维修、空调维护、文明纠风、赛会服务等。二是共建校外阵地,先后与黄冈市特殊教育学校、福利中心、文康养老院、启声听力语言康复中心、龙王山公园、赤壁公园、李四光纪念馆,黄州区三清社区、清源门社区、东门社区、南湖学校等20个单位共建志愿者服务基地。志愿者深入社区,走进福利院,投身在各个公共场所,通过开展爱心捐献、康复医疗、心理疏导、结对帮扶等形式,从小事做起,想社会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志愿服务有声有色。三是利用网络阵地,充分发挥“两微一端”等新媒体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设置好人专栏,挖掘好人典型,宣传好人事迹,形成了线上线下有力互动,人人争当好人的良好氛围。

(三)注重乐善笃行,躬耕“好人”实践

近年来,在“余康颖现象”的影响下,注册的志愿者队伍常年稳定在11000人左右,占在校生的75%以上。同时,志愿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活动不断深入,形式不断创新,影响逐渐扩大。例如,无偿献血非常踊跃,平均每年超过3000余名学生参与无偿献血,其中有3名同学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成功挽救了3个生命,学校先后三次荣获湖北省无偿献血先进单位;结合所学专业当好人做好事:园林专业学生走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机电专业学生深入农村为孤寡老人维护电器,康复专业学生走进特殊教育学校为小儿麻痹症儿童进行针灸按摩;积极开展爱心捐赠,近三年学生累计为福利院、精准扶贫户、留守儿童、重大疾病家庭捐款达25万余元;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通过交通路口文明劝导、老旧小区卫生保洁、春运服务、清除长江堤白色污染、马拉松比赛志愿服务等形式,为城市文明做力所能及的贡献……可谓是,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互帮互助气象万千。

(四)发挥典型引路,放大“好人”效应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从“一枝独秀”到“群星灿烂”,需延伸触角,充分发挥好人的示范引路作用。一是进第一课堂——自2016年4月开始起,将“中国好人”余康颖、“最美赤脚导游”王定、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获得者张长平、见义勇为楷模李文涛等好人事迹,编入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库中,将好人事迹通过第一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进行宣传。二是进道德讲堂——将通过“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温良恭俭让”的“一月一讲堂、一字一主题”的道德讲堂形式,将好人事迹穿插到讲堂之中,弘扬好人文化。三是进网络媒体——将余康颖等好人事迹及其媒体报道链接到校园网,上传到微信公众平台,传承好人精神。四是进学生社团——成立“康颖志愿服务队”,打响“余康颖”品牌,旗帜鲜明地开展学好人、做好人活动。

三、“好人文化”辐射效应

(一)典型凸显,群星闪耀

近年来,在好人文化的熏陶下,黃冈职院涌现出了一大批闪耀荆楚、叫响全国的德育之星——跪地并人工呼吸抢救拾荒老人,荣登中央文明办“中国好人榜”的余康颖;让鞋给游客,被网友誉为“最美赤脚导游”的王定;捐献干细胞救人,荣获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的张长平;三年如一日照顾“玻璃娃娃”残疾同学的王小双;勇救落水青年不留名的李文涛;大学生“十姐妹”城管志愿者;急救车祸遇险老人的“仙女”胡利娟等。

(二)媒体关注,宣传广泛

通过持续多年弘扬好人文化,特别是出现“中国好人”余康颖后,黄冈职院的一系列好人典型被媒体广泛报道,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与评价。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文明网、湖北日报、凤凰网、腾讯网、荆楚网等上百家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给予了相关报道。从余康颖到“再现余康颖”,“余康颖现象”成为学校的一种精神财富。

(三)业界认可,社会认同

通过整合爱心公益项目和志愿服务资源,搭建了人人可以做好人、人人愿意做好人的志愿服务体系。2016年,我校“康颖志愿服务队”荣获团省委省级“本禹志愿服务队”荣誉称号;2017年,“树心”关爱留守儿童团队被团省委评为“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2018年,在黄冈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中,学校荣获“志愿服务最佳团体奖”。同时,黄冈职院的好人文化以及其孕育出来的“余康颖现象”更是为学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几点思考

(一)挖掘“好人事迹”要精准快,突出及时性

把开展“身边好人”评树活动,挖掘好人事迹,组建“好人榜”作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注重故事化讲述、全媒体传播、多渠道展示、互动式学习,使先进典型承载的价值观力量有效发散出去、传播开来,突出及时性。

(二)打造“好人典型”要接地气,突出示范性

以适应社会生活新变化和群众接受的新特点,多角度、多层面展现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深入挖掘先进人物的精神内涵、感人事迹和高大形象,展示典型的闪光点和最容易触动人心的细节,塑造一个个有血肉、接地气、有温度的鲜活形象,确保推出的“好人典型”学生看得见、过得硬、学得到,增强“好人典型”的示范引领力。

(三)孕育“好人文化”要成体系,突出广泛性

充分发挥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作用,构建“好人文化”土壤,把孕育“好人文化”与“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黄冈精神、青年志愿者精神高度融合,把孕育“好人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增进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形成立体化的文化培育体系。

参考文献:

[1]胡蓉.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好人文化”的培养途径[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5).

[2]朱金瑞.培育“好人文化”的着力点[J].雷锋,2016(11) .

[3]袁新文,张贺,陈原,郑海鸥.争做好人 最鲜明的时代风尚——全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好人文化巡礼[N].人民日报,2015-6-23.[责任编辑 谷会巧]

作者简介:费新宝(1992— ),男,汉族,湖北黄冈人,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育人。

猜你喜欢

培养路径
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提升路径研究与实践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浅析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幼儿教学趣味的培养初探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