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探索

2019-04-27丁仁普江琳琳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高校

丁仁普 江琳琳

【摘要】新媒体技术的兴起及广泛应用,推进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载体和主阵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新媒体的重要载体作用,合理地规避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中将围绕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教育的创新路径进行探索。

【关键词】新媒体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067-02

新媒体环境下,以大数据思维和平台思维等为特征的网络性思维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在新媒体充斥各个领域的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是接触新媒体频率最多的人群[1]。新媒体已成为高校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合理运用互联网思维,充分发挥新媒体的重要作用,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引导。这是当下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新媒体的特征分析

新媒体相对传统媒体具备显著的特征。其特征集中体现在虚拟性、个性化、交互性、海量性以及即时性五个层面[2]。虚拟性体现在采用现代数字技术在网络中模拟真实世界形成信息,例如特效动画等。同时,虚拟性也体现在新媒体传播中的传播关系的虚拟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模型带有明显的虚拟化特色。个性化体现信息发布者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且受众对信息的选择掌握主动权,可完全依据自己的兴趣或需求来选择性接受信息。即时性体现在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层面,借助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优势,信息突破地域实现信息传播的时效便捷、异地同步[3]。交互性体现为信息发布者与受众之间可以通过新媒体实现双向互动和及时反馈,彼此之间是平等交流主体的关系。海量性则主要体现在信息量层面,爆炸式的信息传播对受众的信息甄别能力提出挑战。

二、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由单向教育向双向教育转变提供条件。新媒体使思想政治教育从单向教育转变成了双向教育,同时使其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具体体现为:一是,大学生的思想已经趋于成熟,对事物有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他们的独立性、多变性和差异性等表现的较为明显;二是,新媒体时代使信息技术走进了每个学生中,学生利用手机、电脑等交流工具和认识的以及不认识的人进行多方交流,因此,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跨越时间和空间限制,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进行自身所需的思想政治学习。2.新媒体促进高校大学生群体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由于学生的专业、学习经历和学习需求等不同,使各个专业的学生无法充分凝聚在一起。采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群体更好地进行管理,根据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采用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方式,再结合专业分类进行交叉培养,从而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加强交流和团结。

(二)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动态、开放和整体性特点。在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挑战。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1.新媒体去中心化造成信息泛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背道而驰的其它理论跃跃欲试,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念倾向,对马克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新媒体的“去中心化”特点使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接触到不良舆论,“碎片化”特点使教育信息变得不准确,“非组织化”传播方式使学生不再只通过学校学习知识。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也受到影响。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了更多的看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兴趣也大大降低。2.新媒体带给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新考验。新媒体环境下,学校的教育主体地位已经发生变化,这就使学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大学生思想已经趋于成熟,只给他们讲授理论对他们起到的作用不大,而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较少,不能发挥教育作用。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教育的创新路径

(一)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要想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就要从话语内容和教学形式两方面出发。大学生的在校时间很多,大部分生活和学习都在学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可以在校园文化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而让学生在长期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因此,高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打造现代化的校园文化环境。在网络上可以举办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比如辩论赛、征文大赛等,以此突出和巩固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

(二)构建新媒体交流平台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的领悟到教育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微信、QQ、微博等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交流沟通平台,师生可以随时在平台进行交流,传递各自的想法,激发彼此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迈向一个新的台阶。高校要积极建立完善的新媒体系统,丰富师生的学习资源,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思考,从而真正学习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精髓,做一个道德高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枯燥教学内容,运用图画、声音等将教学内容变得有趣起来,可以让学生观看优秀人物事迹等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正确价值观的意义,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要充分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实现课上和课下,线上和线下的有机结合。从学校角度来说,学校要尽最大努力创造新媒体教学环境,完善各项网络设施,制定科学的新媒体教学制度,鼓励教师运用新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从教育者角度来说,要不断与时俱进,接受最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走在时代的前沿,摒弃过时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新时代教学。例如,利用微课堂等形式,随时向学生发送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和督促学生在课下开展自主学习;通过在线评论、提问、投票等形式,吸引学生加入到学习当中,提高他们的参与兴趣;通过线上答疑,使师生之间能随时传递信息,解决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师还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通过新媒体将教学内容完美的展示出来,使教学内容变得不再枯燥乏味,千万不能将新媒体当作教学内容,這样就达不到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目的了。

(四)充分發挥多媒体的作用建设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它能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扩大校园文化的影响范围,增强校园文化的感染力。要建立以学校为中心,各专业、各班和各学生团体共同建设校园文化的形式,以服务师生、品牌活动、专题报道等为支撑,通过典型宣传、信息发布、活动组织等形式,打造符合校园特色、贴近师生生活、符合实际的校园文化。例如:可以建在微信公众平台宣扬好人好事、励志故事等,还可以展示师生的优秀作品,从而形成一股学习先进,表彰先进的热潮;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发布学院的最新教育信息,让学生及时掌握,便于更好地配合教育工作的开展,并开通服务师生通道,解答师生疑惑;利用多媒体发布学校的演讲、摄影、党支部活动等信息,吸引学生的参与。

(五)教育者要完善自身的新媒体知识结构

媒介素养是指能有效识别、使用和批判大众传媒的能力,即能正确选择和使用媒介,能够对媒介信息的真伪进行有效识别,能判断媒介信息的价值,从而利用正确媒介信息服务社会。在人们的普遍意识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应该是由教师开展的,高校建设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该是教师的责任,这种想法是不符合时代发展步伐的,教师的力量有限,不能担负起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任务。

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因此,教育者要完善自身的新媒体知识结构,并不断实践,提高新媒体运用技能,从而更好地进行文字编辑、排版设计和动画制作等,让教学课件变得丰富有内涵,吸引学生注意力。总之,教师和大学生一起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大学生需求,要做好团队成员的选择工作,保证话语内容的丰富性,从而吸引大学生关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道德观念。

结语

高校也要与时俱进,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要牢牢把握这个机遇,促进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同时还要接受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挑战,时刻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思想政治道路前进。高校在新媒体环境下,要不断突破教育形式,创新教育内容,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向新的征程。

参考文献:

[1]李凌.浅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评《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新闻战线,2018(19):150.

[2]蔡红生,李恩.改革开放40年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之旅——基于CNKI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09):132-137.

[3]李辉.新媒体环境下推进高校学风建设的理念与路径——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视角[J].教育传媒研究,2018(03):48-51.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高校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