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工坊”特色课程群的构建与实施

2019-04-27李平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课程模式

【摘要】在聋校职教课程体系下,构建“基础专业核心课程+微专业课程+职业体验课程”的融工坊课程群,通过一生一表、一坊七室七社的组织形式,实施“小师傅制”、“现代学徒制”、“模拟创业制”的递进式教学机制,实施“工学融合”、“学做融合”的学习机制,实施“工作室级工匠—融工坊级工匠—校级少年工匠”的晋级式评价激励机制,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实现“少年工匠”的职业梦想。

【关键词】融工坊特色课程群 课程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002-02

一、背景

近几年紧跟浙江省深化職业教育课程改革步伐,针对我校学生虽听力障碍和沟通不畅,但形象思维、动手能力和专注力强的特点,改变以往课程与实践脱节,实现做中学、做中教,构建了适合发挥聋生优势潜能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及开发基于融工坊平台的特色课程。

二、概念界定

(一)融工坊特色课程群

融工坊全称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融工坊残疾人服务中心,以下简称“融工坊”,由我校一位聋人教师沈颖和一位职高教师李平举办的民办非企业社会组织。宗旨:为残疾人融合、培训、实习、就业等服务。

融工坊课程群建设的基本思想是把内容联系紧密、内在逻辑性强、同属于培养聋生职业技能范畴的一类课程作为一个课程群进行建设,打破原有单项课程内容的归属性,弱化独立性,强化各课程的亲和性,凸显它们为共同的特校工学融合职业课程观服务,使它们在一个以融工坊为平台的层面上连贯起来。

(二)课程模式

工学结合是职教的发展方向,融合教育是当今特殊教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在特校中职设置“融工坊”实训平台是我省目前的特校职教新路径、新模式。融工坊特色课程模式是在以工学融合为课程观指导下,由“基础专业核心课程+微专业课程+职业体验课程”组成课程内容,学习场景转换于校内、企业行业的课程组合方式。

三、研究内容

(一)聋校职教课程体系及融工坊特色课程

1.二级融工坊特色课程群

融工坊特色课程群由“基础专业核心课程+微专业课程+职业体验课程”组成。基础专业课程是指中式烹饪和工艺美术,职业体验课程是指企业内的见习实习,本文不做详细描述。微专业课程以企业完整的运营过程作为课程核心,把工作任务(项目)作为选择、组织课程的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作为学习评价的课程模式;以实施“工作任务”或“产品研发制作”为主线进行职业技能训练,融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于一体,促进学生独立完成工作的信息收集、计划制定、任务实施和工作成果评价等完整的工作过程。在真实的微型社会工作场所中,学生完成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并体验职业生活,创建了任务驱动式特色课程。

2.三级微专业课程

融工坊特色课程群以七个微专业课程最具特色。每个微专业课程又分为订单课程、活动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每个子课程又包含了基础课程与专项课程。下文以结艺工作室为例阐述微专业课程的架构与内容。

(1)订单课程

订单课程中基础课程是按基础知识和技能设置,必修到达结艺定级中的初级。专项课程是以夯实技能、发展设计为要求设置,最终达到懂得行业规矩,满足企业用工需求的水平。

(2)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中的基础课程侧重产品管理和材料管理,专项课程侧重展示、展销、体验和专题活动。展示活动通过现场布展管理,培养审美和统筹能力。展销活动通过每周校内展销;每月在杭师大和工商大学等大专院校展销;每年在希尔顿逸林、悦榕庄、万怡酒店专项拍卖,培养文案推广和售卖能力,还独创了聋人特有的销售法——卡片销售法。体验活动从线上到线下,从售卖产品到售卖服务;专题活动根据专题作策划综合方案,实现专业知识技能的内化精进和沟通能力的提升。

(3)创新创业课程

创新创业课程以杭州市中职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载体,学员通过案例学习,确立创业项目后,融工坊申请资源,以参赛的形式逐步开展课程。本课程既锻炼学员的创业能力,又提高了学员择业层次和创新能力。

(二)融工坊特色课程实施组织形式与策略

1.组织形式

(1)一生一表

每学期职业导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从融工坊课程群中选出课程,定制出一份属于自己的、适合个性特点、满足个性发展需求的课表。三年六张课表绘制了每位学生的职业成长历程。

(2)一坊七室七社团

一坊即融工坊;七室指七个微专业的工作室;七社团指七室中的学生团体。在职业导师的指导下,横向多样化纵向多元化地为学生提供动态规划个人职业发展道路。

2.实施策略

根据课程内容和组织形式,遵循指导与建构融合、学习与工作融合的原则开展教学活动,具体策略如下:

(1)小师傅制

在工作室中推选专业技能、自我管理、团队协作能力出色学员担任小师傅。小师傅先对课程内容和工作任务进行合理分配,定岗定责,再设计出适合社团的教学流程,最后填写社团活动记录。在工作室中,学员互为小师傅示范,改变了教师“一对多”的形式,减少了沟通障碍,提高了工作效率。小师傅成了课程学习的“参与者”和“促进者”,熟悉企业的岗位分工和能力要求,增强团队合作和主动与他人交流沟通的意识,养成了良好的职业素养。

(2)现代学徒制

三师共导,培育岗位能人。融工坊体系中的学生获得企业师傅、行业专家和校内指导老师的三方指导,学习解决难易不同的订单任务,快速提升了综合职业素养。微专业工作室订单课程按难易程度分为三个层次:企业订单、私人定制、虚拟订单。订单任务的背景、内容、要求均不同,真实地体现企业和行业的需求。指导教师与企业师傅合作教学,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角度设计任务,让学生在讨论任务、分析任务、操作任务、完任务中构建知识结构,从而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2]。具体的教学过程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目标管理。企业是如何管理员工,我们就如何管理学生,完成基本技能和企业文化素养的教学目标。例如会议制度、请假制度、工作量制度、奖惩制度、提成制度等企业管理制度。以结艺工作室为例:指导老师每天列出学员需要掌握的单结,每周对学员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小结,再聘请初级结艺考证老师(杭州地区评审员结艺大师楼晓霞)进入课堂,对考证作业进行点评。经过一个学期,工作室学员基本都能拿到结艺初级证书。第二阶段对学生的产品进行质量管理。按照企业要求,指导老师和学员协商工作任务,完成任务即视为成绩合格。接下来,根据订单难易程度,每周完成核定数量的任务,以“订单任务”的数量和质量作为成绩考核,完成企业生产任务数量和质量的教学目标。结艺工作室学员一学期后都能在10分钟内完成72号线制作一组佛珠收尾组合结,5分钟完成手串收尾组合结,提成收入就能体现出学员的技能水平。第三阶段对学员的专业素质进行全面考核。目前,我校两批学员全部通过由企业师傅负责的企业考核。

(3)模拟创业制

具备一定的团队管理、成本核算、营销策划能力的学员,进入融工坊,在行业大师的全程指导下模拟创业。以结艺工作室俏小渔团队为例:俏小渔团队4人,分成设计、生产、销售、财务四个职能。撰写创业计划书向融工坊就业中心申请立项。立项后,融工坊為俏小渔团队提供大师指导、创业风投、政策支持等,学员们进入社会化创业。1年时间内,成功注册 “俏小渔”商标,申请“白蛇传”挂饰外观专利,营业额达到2万余元。

(4)晋级激励制

对学员的评价要综合考虑到残余听力、学习经历、性格特点、心理承受力等等因素。形成性和总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更为适合融工坊课程。我们设计了“工作室级工匠——融工坊级工匠—— 校级少年工匠”三级荣誉晋级激励机制。

(三)融工坊特色课程的初步成效

1.提高了聋生的就业、择业和创业能力

近三年,学校职高部共有毕业生52人,顺利就业38人,其中自主创业3人,就业率约73%。就业的38名学员中,五级面点师9人、五级美甲师18人、五级美发师21人、五级中式烹调师15人、四级装饰美工27人、四级计算机操作员25人。融工坊优秀学员王春雷自主创业,经营一家集艾灸理疗与手工编织于一体的“大艾文化”商店。学员施云华在杭州凯悦酒店文印室工作,被杭州凯悦酒店评为2015年唯一一位“优秀员工”。优秀学员汪开文,从事软陶写真人物制作工作,现在月入一万。

2.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

融工坊特色课程把企业与学校进行无缝对接。行业大师、企业师傅与教师联合传授,以技能培养为主,学生双身份,教学双主体,教学过程双控制,促进学校与企业相互服务,共同获利,实现了学校和社会资源的深度融合。

3.形成了特色课程辐射示范作用

融工坊特色课程,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了显著提升。2016年,我校“俏小渔无声手作坊创业计划书”获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特等奖。中国教育报、浙江教育报、浙江工人日报专版介绍了“俏小渔无声手作坊”的改革与创新成果。2017年6月,“中国教育—少年工匠”电视栏目,授予周坚同学“优秀少年工匠”的荣誉称号,得到了绳结传承大师陈信的肯定。先后有湖州聋校、嘉兴聋校、绍兴聋校、贵州黔东南特校的领导、老师到学校挂职学习融工坊特色课程职业教育办学经验。未来,随着融工坊特色课程的进一步深化和推广,将会带动更多的特校发展职业教育,融工坊特色课程满足聋生学习需求,开创特校职教先河,真正造福于社会。

参考文献:

[1]杨淳.高职《产品设计》课程中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探析[J].设计理论,2014(06):122-123.

[2]李德元.构建体现女校特色的“主题轴”式课程群[J]. 现代教学, 2009(10):10.

作者简介:

李平(1978-),女,浙江杭州人,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中职特教。

猜你喜欢

课程模式
我和孩子们共成长
突破传统课程模式立足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探究
“六位一体”课程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谈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MOOC”呼唤传统教育教学的新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