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儿童教育”背景下学校空间建设的思考

2019-04-27刘志彪

江苏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新时代

【摘 要】学校空间建设应关注儿童的生命成长,将儿童置于空间的中心,以儿童生活、生长的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设置为原点,将学校、儿童、教育、课程、文化等诸多元素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时空,让儿童经历一段美好的学习光阴。在教育这一宏观系统的序列中,学校空间主题及其实践应成为当下教育关注的重要命题,对此话题研究与思考必将带来对儿童教育深度的理解,为新时代教育内涵的发展作出更多注脚。

【关键词】新儿童教育;学校空间建设;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10-0061-03

【作者简介】刘志彪,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江苏扬州,225000)校长,高级教师。

2018年9月,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杨柳青校区正式投入使用。在早期的校园硬件建设过程中,学校启动了文化建设团队,来推进校区空间建设。在空间解读的层面,我们理解为硬件空间和软件空间相结合的学校空间特征,所有的硬件空间均要围绕软件空间的内涵发散出去,形成具有自我空间特征的器物和视觉环境文化。

一、“新儿童教育”内涵的解读

杨柳青校区是梅岭小学西区校的分校区之一,其文化内在和梅岭小学西区校的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梅岭小学西区校的文化主旨是“建设一所幸福的学校,让每个孩子都精彩”,这是学校的文化根基,所有的校区空间建设都要遵循“幸福学校”和“幸福儿童”这一关键词的指向。

随着学校办学实践的不断总结,学校提出用“新儿童教育”这一主题落实办学宗旨。何为“新儿童”?何为“新儿童教育”?梳理下来,我们对“新儿童教育”持三个基本观点:一是所处的时代是新的,儿童置身于新时代,自然呈现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作为新的“人”的特质;二是被赋予的使命是新的,当下儿童面对未来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是崭新的,甚至是创造性的,我们的教育当以理想关照现实,用未来审视今朝;三是基于对新儿童的认识,教育的内涵和实践方式也应发生与之相匹配的新的变化,使教育的一切出发点和归宿都指向儿童,指向未来,真正實现“将儿童置于事物的中心”,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基。

二、杨柳青校区空间与“新儿童教育”文化融合的思考

一所为新儿童打造的新校园,要充分体现儿童是学校的重要成员,要将儿童元素纳入文化的建设中,让儿童和学校的文化成为一个天然的载体,在此过程中让儿童获得一种幸福的生活。

我们的校园空间应该将儿童置于学校的中央,让儿童和空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总的来说,杨柳青校区的空间围绕以下方面展开设计:

1.设计“让儿童想到来”的空间。

学校的文化环境要充满童趣和童真,让儿童体验到校园和家园本质上没有区别,是一个值得向往的地方,让儿童恋恋不舍,愿意到学校来学习,愿意为学校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让校园成为儿童精神的家园。杨柳青校区的食堂、体育馆、操场为学生提供了活力空间,廊道、宣传牌为儿童提供了展示的空间,空间与儿童的生活紧密联系,儿童愿意来到学校。

2.设计“让儿童躺下来”的空间。

儿童之所以为儿童,就是因为儿童区别于成人的庄重和严肃,他们会直接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不是遮遮掩掩的。所以儿童要真正成为校园的主人,需要有随时随地能够让他们躺下来看天空、躺下来伸展四肢、躺下来放飞自我的空间和可能。杨柳青校区的小花圃、小公园让儿童随时可以嬉戏、休息、休闲。

3.设计“让儿童学起来”的空间。

儿童是学校的主体,但不是任由儿童在校园内随意任性,要求儿童具有一种内在认识的发展,即儿童外在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熏陶要为儿童内在的学习认识起到促进作用。儿童在校园中生活的主要意义是通过“学”来改变自己,从而改变班级的学习状态,进而改变学校的文化状态,儿童的内部和外部发生统一的变化,即儿童的自我成长和儿童的知识积累保持同步发展。杨柳青校区的三大板块为儿童提供了“学”的可能:新儿童展示榜促进自主学习和展示,新儿童竞赛榜促进儿童的选择和积累,新儿童主题榜促进了儿童校内学习和校外学习的联系。

4.设计“让儿童乐起来”的空间。

儿童生活在校园中,一是获得环境参与的身体之乐,二是获得精神成长的心灵之乐,让儿童乐起来,就是要具有这两者的共同呈现,不可偏废。从学校文化的视角来看,让儿童乐起来是让儿童获得认同感和愉悦感,这就是文化的意义触角触及儿童的心灵价值所在。这一层面在儿童的价值共享和关系建设两个维度要高度关注。

三、“新儿童教育”校园空间的实践

基于此认识,杨柳青校区的教育实践是在幸福教育的路途上寻找“新儿童教育”的因子,并赋予实践的行动。

1.视觉空间:色彩校园。

既是一座校园,也是一个育人的环境,既是一个硬件装饰过程,也是一个视觉受到冲击和震撼的新视野。走进这所新学校,应该有一个全新的感觉,这种感觉有来自新土地上拔地而起的新建筑的新鲜,有新色彩带来的视觉刺激,更应该有来自对“新儿童教育”吸引的直观感觉,儿童一走进这所校园,就被这所校园深深地吸引,愿意在这样的校园里学习。从杨柳青校区的色彩空间的特色实现来说,主要把握住以下特征,一是明确色彩与空间的协调,图书馆的色彩宜淡雅,适宜视觉的接受,拒绝暖色调的运用。音乐教室的色调适宜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避免压迫感的产生,宜采用欧式的艺术化和休闲化,拒绝严谨的单一风格和色彩。

二是关注色彩和人的和谐共处,色彩要能激发儿童产生上进的欲望,色彩不仅凸显艺术特征,关注美不美的问题,色彩还涉及儿童注意力和视觉疲劳,还要关注儿童健康成长的话题,例如将植物的色彩和教室的色彩进行协调,避免教室冷淡的空间裹挟儿童的心理。

2.自然空间:童话校园。

在校园空间环境中,应该有属于儿童喜爱的硬件条件。硬件姓“童”,生态姓“爱”,让儿童喜欢的硬件环境一定是参与性的,每一个儿童都有机会参与,不论成绩的优秀与否;每一个硬件条件都是儿童喜爱的,而不是成人视角的摆设;新环境的硬件文化中折射出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每一面墙壁和每一个角落都充满温馨,让儿童感受到适切和舒服的文化特征。杨柳青校区特别关注儿童和空间的融合,尽可能让空间为儿童所用,让儿童为空间添彩。

3.生命空间:成长校园。

区分校园和公园、小区、社区等环境场所的定位,明确校园的教育功能和价值。教育的功能和价值意义下的校园,主要体现如下特征:一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学生,一切尊重学生,一切发展学生,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者,校园文化中要时刻体现出学生的身影,校园的宣传栏、廊道、教室等场所均要有儿童参与的空间。二是建设校园文化的目的是发展儿童,学校教育中的儿童只有起点的高低,没有发展的快慢,重要的是让每一个儿童获得过程的发展,在过程中体现儿童生长的活力。三是校园文化的印迹是行为,通过文化的熏陶而形成的一种自觉的行为,特别是个体性的事件、活动、故事等具体行为,这是学校文化大旗下的生命文化的再现,能够将具有教育价值的典型印迹刻画在校园硬件和软件的建设中。

4.物化空间:器物校园。

每一所学校都是差异文化发展的结果,差异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器物的区别所在,学校文化从硬件和软件上都要牢牢刻上个性的记号。在杨柳青校园内要呈现出“新儿童教育”器物的特征,其主要表现为:新儿童标识的确定,校徽与校名的特征。物化的空间将是儿童一辈子记忆存储的情境,学校要能够有一个主要的物化空间承载学校的文化记忆和精神寄托。杨柳青校区物化空间的典型特征是校园的雕塑:其主体是一本打开的书籍,在主体周围有一群幼童雕塑,他们或阅读,或歌唱,或写字,姿态各异,造型独特,为校园带来了一股活力。

5.精神空间:未来校园。

未来社会是个未知世界,教育要能够适应这种变化,甚至要引领这种潮流,让校园充满现代气息。教育是为生命而存在的,教育也是为未来生命存在的。校园要想方设法创设未来的空间,让儿童提前和未来接轨,精神空间是依靠儿童的思维连接当下和未来的。

在教育这一宏观系统中,学校空间主题并没有成为当下教育人关注的重点,人们更多地将空间视为固化的、静态的产物,对教育主体儿童和空间的关联与互动,只是刚刚开始研究,对此话题的关注必将带来对儿童教育深度的理解。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