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二次开发和优化整合的研究

2019-04-26钱进进

文教资料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材资源二次开发高中英语

钱进进

摘    要: 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如何使用和丰富教材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本文以《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课例为范本,在此基础上讨论如何对教材进行拓展与丰富,提出教材二次开发的主要形式:重组教材原有的教学顺序,整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教学素材,融合真实体验于教材;甄选有阅读价值的课外资料,拓展教材内容,最终使教学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关键词: 高中英语    教材资源    二次开发

引言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尽管教材的编写遵循某些原则和设计理念,但Tomlinson(1998)说:“教材编写的目标群体即便再小也避免不了理想化。不经过改编和调整,再好的教材也无法满足教学实际需求。”可以看出,为了更好地适应课堂,充分发挥作用,教材必须进行适当的调整。但在现实中,一线教师对教材的利用率不尽如人意,教材内容繁杂,学生基础薄弱,中学英语教师普遍对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感到困惑(李宝荣,李慧芳,2011);有些教师无法驾驭教材,整个教学过程都很匆忙,不能在规定课时内完成教学内容(江淑玲,郑志恋,2009)。这些矛盾与教材在编排上的不足有关,但反映了一些教师对教材“二次开发”能力的滞后。

教材“二次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非课程学科专家及相关出版单位。它是基于教师教育哲学的一种课程实践:立足于教师的课程理论和实践知识,直接指向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俞红珍,2005)。教材的“二次开发”主要指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根据课程标准对既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删减、调整或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其他教学资源,从而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重组教材原有的教学顺序,整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要求以主题为引领,以活动为重点,整体设计教材学习单元。一个教材的单元学习顺序是按照一定规律呈现的,通常教师在教学时非常尊重教材顺序,严格按照教材实施教学步骤。这从根本上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教师用专业知识和能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更科学、客观地分析教材,最终设计出符合高中生学习水平的教学内容,那么既能使课堂教学、教案设计更加完美,又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

教师可以从横向和纵向角度对教材进行跨课时、跨单元的整合,并围绕课堂教学主题进行重组。如从横向看,Word power部分的有关内容可以融入Welcome to the unit中,甚至可以和Project中的部分内容整合起来;从纵向看,跨度更大,如某两个单元的语法可以合二为一,因为语法的前后关联性很强,有时不分彼此。综合看,同一语言项目会在不同板块、单元和模块中都有所体现,教师要根据课时目标、单元目标的定位,做到“一以贯之”,以目标串联教材的相关内容,这样知识的系统性得到强化,学习的连贯性得以保持。

【课例一】《牛津高中英语》Module2 Unit1 Grammar介绍现在完成时、现在完成进行时及两者间的比较,Unit3 Grammar介绍过去完成时、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之间的比较。这两个单元的语法有交集,并且现在完成时在初中时已经系统学习过,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教师可以在二次开发教材时选择将Unit3的语法和Unit1的语法一起讲解。

这两个单元的语法共同的教学目标为:(1)复习现在完成时的构成和基本用法;(2)掌握过去完成的构成和基本用法;(3)掌握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的区别并熟练使用。因此,教师在合并讲解这两个单元的语法时可以首先说明两种时态的区别并举例:

The present perfect tense is used when we are talking about a past event which relates to the present time.

Howard Carter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explorers the world has ever known.

The past perfect tense is used when we are discussing the past and want to talk about an even earlier event.

Not long after the tomb had been opened, people in Carters team began to fall ill and die strangely.

在學生对两种时态的区别有了基本了解之后,可以进行两种时态的交叉填空练习,考查学生是否可以合理地运用。

1.Ive lost my pen. ?摇          ?摇 you ?摇          ?摇(see) it anywhere?

2.I ?摇          ?摇 (work) here since I ?摇          ?摇 (move) here in 1999.

3.Paul went out with Jane after he ?摇          ?摇(make)  a phone call.

4.Tom said he ?摇          ?摇(read) the book twice.

通过对单元教学顺序的重新调整,可以使语法学习更系统化,方便学生完整地吸收知识。此外,Unit2 Grammar介绍的是将来进行时和过去将来时,这两个时态与完成时态联系不太紧密,反而可以放在最后講解,避免学生因为中间有一个单元的过渡而不能很好地将完成时态的知识联结起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单元板块可以以嵌入方式和其他课时兼容,做到齐头并进,教师要以专业的眼光学会取舍。

二、捕捉生活中的教学素材,融合真实体验于教材

束定芳(2004)有关教材的调查表明,学生渴望形式多样的语言输入,渴望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展示和锻炼交际能力。融生活于课堂教学,把生活中鲜活的事例引入课堂,创设真实的情境,使学生的生活经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感觉不是在单纯地学习教材,而是在平常的生活中学习,其中用到的英语不过是在学习中所必须使用的语言,而且使用英语是自然而然的。因此,创造尽量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更易于教学最优化。

【课例二】《牛津高中英语》Module4 Unit1 Grammar内容是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正确地将直接引语改成间接引语。书上提供的一些范例主要是和课文相关,教师在训练学生时可以先和学生谈论日常生活的事件,对话结束后,让学生改为间接引语。例如:

T: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S:I finished my homework and watched a movie.

T:What a fulfilling weekend!

S:Yeah, but I was a bit tired.

T: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for the coming holiday?

S:Im going to travel to Chongqing with my family.

改成间接引语:

The teacher asked the student what did he do last weekend.

The student said that he had finished his homework and had watched a movie.

The teacher said that it was a fulfilling weekend.

The student said that he had been a bit tired.

The teacher asked what he was going to do for the coming holiday.

The student said that he was going to travel to Chongqing with his family.

上面这段师生间的对话涉及间接引语的多个知识点,包括将陈述句、疑问句改成间接引语,还包括各种时态的间接引语。教师通过这样的日常对话练习,结合学生的切身经历和生活实际情况,不仅能活化教学内容,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观察和学习,使课堂充满活力,留给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

三、甄选有阅读价值的课外资料,拓展教材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拘泥于教材上原有的内容,就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如果能结合有阅读价值的课外资料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那么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把跨文化意识注入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培养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课例三】《牛津高中英语》Module3 Unit2 Reading内容是English and its history,主要介绍古英语、中世纪英语和现代英语的起源、使用时期、特点等。这部分教学目标为:了解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发展情况;能初步区分各个时期的英语并阅读相关材料;培养学生了解英语国家历史文化的兴趣。

虽然学生读完课文后可以对各个时期的英语有初步的了解,但是这样的了解不够直观和深刻,教师在教授这篇课文时可以介绍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辅以中文翻译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例如:

Sonnet 18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

Sometime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

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d;

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

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d

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

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est;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st in his shade,

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est: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十四行诗 18

我怎么能够把你来比作夏天?

你不独比它可爱也比它温婉:

狂风把五月宠爱的嫩蕊作践,

夏天出赁的期限又未免太短:

天上的眼睛有时照得太酷烈,

它那炳耀的金颜又常遭掩蔽:

被机缘或无常的天道所摧折,

没有芳艳不终于凋残或销毁。

但是你的长夏永远不会凋落,

也不会损失你这皎洁的红芳,

或死神夸口你在他影里漂泊,

当你在不朽的诗里与时同长。

只要一天有人类,或人有眼睛,

这诗将长存,并且赐给你生命。

正如上面例子呈现的,教师所选的课外资料一定要与学生正在学的内容互相衔接,才不至于给学生造成学习上的负担,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从而更快地学习知识。就这课而言,教师不仅可以补充文学作品,而且可以补充关于英美文化的常识,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更可以在无形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结语

教材二次开发的目的是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在最短的时间、精力和物质资源的基础上达到最佳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将教材看成一个充满变化的学习资源,摆脱“固守教材”的习惯和观念,合理调整和选用教材。既定的教材内容是基础,教师要辅以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的课外语言材料,从多方面、多渠道拓宽教材资源,做到既尊重教材,又大胆超越教材。只有教师具备了正确的教材观,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重组,并根据学情和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才能体现单元教学的完整性,兼顾内容和话题的意义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Tomlinson, B.. Materials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2]江淑玲、鄭志恋.新版高中英语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9,11(2):56-62.

[3]李宝荣,李慧芳.中学英语教学中合理使用教材的建议[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1(3):8-13.

[4]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5]俞红珍.教材的“二次开发”:涵义与本质[J].课程·教材·教法,2005,25(12):9-13.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基金项目:2018年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二次开发和优化整合的研究》(项目编号:XSJCX18_025)及2018年扬州大学大学生科创基金项目《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二次开发和优化整合的研究》(项目编号:x20180152)。

引言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尽管教材的编写遵循某些原则和设计理念,但Tomlinson(1998)说:“教材编写的目标群体即便再小也避免不了理想化。不经过改编和调整,再好的教材也无法满足教学实际需求。”可以看出,为了更好地适应课堂,充分发挥作用,教材必须进行适当的调整。但在现实中,一线教师对教材的利用率不尽如人意,教材内容繁杂,学生基础薄弱,中学英语教师普遍对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感到困惑(李宝荣,李慧芳,2011);有些教师无法驾驭教材,整个教学过程都很匆忙,不能在规定课时内完成教学内容(江淑玲,郑志恋,2009)。这些矛盾与教材在编排上的不足有关,但反映了一些教师对教材“二次开发”能力的滞后。

教材“二次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非课程学科专家及相关出版单位。它是基于教师教育哲学的一种课程实践:立足于教师的课程理论和实践知识,直接指向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俞红珍,2005)。教材的“二次开发”主要指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根据课程标准对既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删减、调整或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其他教学资源,从而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重组教材原有的教学顺序,整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要求以主题为引领,以活动为重点,整体设计教材学习单元。一个教材的单元学习顺序是按照一定规律呈现的,通常教师在教学时非常尊重教材顺序,严格按照教材实施教学步骤。这从根本上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教师用专业知识和能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更科学、客观地分析教材,最终设计出符合高中生学习水平的教学内容,那么既能使课堂教学、教案设计更加完美,又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

教师可以从横向和纵向角度对教材进行跨课时、跨单元的整合,并围绕课堂教学主题进行重组。如从横向看,Word power部分的有关内容可以融入Welcome to the unit中,甚至可以和Project中的部分内容整合起来;从纵向看,跨度更大,如某两个单元的语法可以合二为一,因为语法的前后关联性很强,有时不分彼此。综合看,同一语言项目会在不同板块、单元和模块中都有所体现,教师要根据课时目标、单元目标的定位,做到“一以贯之”,以目标串联教材的相关内容,这样知识的系统性得到强化,学习的连贯性得以保持。

【课例一】《牛津高中英语》Module2 Unit1 Grammar介绍现在完成时、现在完成进行时及两者间的比较,Unit3 Grammar介绍过去完成时、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之间的比较。这两个单元的语法有交集,并且现在完成时在初中时已经系统学习过,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教师可以在二次开发教材时选择将Unit3的语法和Unit1的语法一起讲解。

这两个单元的语法共同的教学目标为:(1)复习现在完成时的构成和基本用法;(2)掌握过去完成的构成和基本用法;(3)掌握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的区别并熟练使用。因此,教师在合并讲解这两个单元的语法时可以首先说明两种时态的区别并举例:

The present perfect tense is used when we are talking about a past event which relates to the present time.

Howard Carter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explorers the world has ever known.

The past perfect tense is used when we are discussing the past and want to talk about an even earlier event.

Not long after the tomb had been opened, people in Carters team began to fall ill and die strangely.

在学生对两种时态的区别有了基本了解之后,可以进行两种时态的交叉填空练习,考查学生是否可以合理地运用。

1.Ive lost my pen.__________ you__________(see) it anywhere?

2.I __________ (work) here since I __________ (move) here in 1999.

3.Paul went out with Jane after he __________(make)  a phone call.

4.Tom said he__________(read) the book twice.

通過对单元教学顺序的重新调整,可以使语法学习更系统化,方便学生完整地吸收知识。此外,Unit2 Grammar介绍的是将来进行时和过去将来时,这两个时态与完成时态联系不太紧密,反而可以放在最后讲解,避免学生因为中间有一个单元的过渡而不能很好地将完成时态的知识联结起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单元板块可以以嵌入方式和其他课时兼容,做到齐头并进,教师要以专业的眼光学会取舍。

二、捕捉生活中的教学素材,融合真实体验于教材

束定芳(2004)有关教材的调查表明,学生渴望形式多样的语言输入,渴望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展示和锻炼交际能力。融生活于课堂教学,把生活中鲜活的事例引入课堂,创设真实的情境,使学生的生活经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感觉不是在单纯地学习教材,而是在平常的生活中学习,其中用到的英语不过是在学习中所必须使用的语言,而且使用英语是自然而然的。因此,创造尽量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更易于教学最优化。

【课例二】《牛津高中英语》Module4 Unit1 Grammar内容是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正确地将直接引语改成间接引语。书上提供的一些范例主要是和课文相关,教师在训练学生时可以先和学生谈论日常生活的事件,对话结束后,让学生改为间接引语。例如:

T: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S:I finished my homework and watched a movie.

T:What a fulfilling weekend!

S:Yeah, but I was a bit tired.

T: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for the coming holiday?

S:Im going to travel to Chongqing with my family.

改成间接引语:

The teacher asked the student what did he do last weekend.

The student said that he had finished his homework and had watched a movie.

The teacher said that it was a fulfilling weekend.

The student said that he had been a bit tired.

The teacher asked what he was going to do for the coming holiday.

The student said that he was going to travel to Chongqing with his family.

上面这段师生间的对话涉及间接引语的多个知识点,包括将陈述句、疑问句改成间接引语,还包括各种时态的间接引语。教师通过这样的日常对话练习,结合学生的切身经历和生活实际情况,不仅能活化教学内容,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观察和学习,使课堂充满活力,留给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

三、甄选有阅读价值的课外资料,拓展教材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拘泥于教材上原有的内容,就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如果能结合有阅读价值的课外资料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那么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把跨文化意识注入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培养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课例三】《牛津高中英语》Module3 Unit2 Reading内容是English and its history,主要介绍古英语、中世纪英语和现代英语的起源、使用时期、特点等。这部分教学目标为:了解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发展情况;能初步区分各个时期的英语并阅读相关材料;培养学生了解英语国家历史文化的兴趣。

虽然学生读完课文后可以对各个时期的英语有初步的了解,但是这样的了解不够直观和深刻,教师在教授这篇课文时可以介绍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辅以中文翻译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例如:

Sonnet 18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

Sometime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

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d;

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

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d

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

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est;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st in his shade,

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est: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十四行詩 18

我怎么能够把你来比作夏天?

你不独比它可爱也比它温婉:

狂风把五月宠爱的嫩蕊作践,

夏天出赁的期限又未免太短:

天上的眼睛有时照得太酷烈,

它那炳耀的金颜又常遭掩蔽:

被机缘或无常的天道所摧折,

没有芳艳不终于凋残或销毁。

但是你的长夏永远不会凋落,

也不会损失你这皎洁的红芳,

或死神夸口你在他影里漂泊,

当你在不朽的诗里与时同长。

只要一天有人类,或人有眼睛,

这诗将长存,并且赐给你生命。

正如上面例子呈现的,教师所选的课外资料一定要与学生正在学的内容互相衔接,才不至于给学生造成学习上的负担,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从而更快地学习知识。就这课而言,教师不仅可以补充文学作品,而且可以补充关于英美文化的常识,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更可以在无形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结语

教材二次开发的目的是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在最短的时间、精力和物质资源的基础上达到最佳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将教材看成一个充满变化的学习资源,摆脱“固守教材”的习惯和观念,合理调整和选用教材。既定的教材内容是基础,教师要辅以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的课外语言材料,从多方面、多渠道拓宽教材资源,做到既尊重教材,又大胆超越教材。只有教师具备了正确的教材观,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重组,并根据学情和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才能体现单元教学的完整性,兼顾内容和话题的意义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Tomlinson, B.. Materials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2]江淑玲、郑志恋.新版高中英语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9,11(2):56-62.

[3]李宝荣,李慧芳.中学英语教学中合理使用教材的建议[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1(3):8-13.

[4]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5]俞红珍.教材的“二次开发”:涵义与本质[J].课程·教材·教法,2005,25(12):9-13.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教材资源二次开发高中英语
浅谈基于Revit平台的二次开发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浅谈Mastercam后处理器的二次开发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西门子Easy Screen对倒棱机床界面二次开发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引教材活水,滋养学生作文
基于Pro/E二次开发的推土铲参数化模块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