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 背景下的就业指导课改革思考

2019-04-26王华斌党建波苗亚静官莉萍郭理想

文教资料 2019年5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课堂改革创新创业

王华斌 党建波 苗亚静 官莉萍 郭理想

摘    要: 就业指导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传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容易禁锢当前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针对目前就业指导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就业指导课改革的创新思维,实施分类指导、精准指导和精准帮扶,从而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 就业指导课    课堂改革    创新创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是确保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工作。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问题倍受重视,各级政府出台了多项举措促进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旨在改善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环境,提高他们的就业和创业水平。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全社会都要把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李克强总理先后5次专门到高校视察指导高校就业创业工作,国务院先后印发了8个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文件,密度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对于高校而言,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始终是衡量高校水平的重要指标,是高校人才结构和培養质量的综合反映和重要标志。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创新驱动的发展为大学生和企业均提供了新的战略机遇。我们要牢牢把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脉搏,在“双创”的背景下开展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改革,从而帮助学生转变就业和创业观念,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和创业。

一、“双创”背景下当前就业指导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研究通过大量调研考察,发现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仍有一些方面需要加强和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就业指导课的管理体系不完善。

部分高校就业指导课没有专门教研室,也没有专业就业指导教师的岗位设置。从课程体系角度来看,甚至极少数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不包括在教学计划中,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课程设置随意,某些高校部分班级的就业指导课程安排在夜晚和周末,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甚至让一些学生感到反感,对上课有抵触心理。部分高校就业指导课仅仅在毕业生中设置,而对在校生考虑不够,缺乏对高校非毕业班学生的就业指导,没有将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很好地衔接起来[1]。

(二)就业指导课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很多高校就业指导课的师资来源于高校招生就业处或者学工部下属办公室的行政工作人员,还有各院系的主要负责毕业生工作的辅导员。但因为就业指导中心缺乏对这些人员的综合评估功能,加上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日常事务性工作繁多庞杂,很容易导致教学人员不稳定,从而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授课教师在学科背景上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缺乏实际的就业指导工作经验,缺乏系统性的培训教育,并且就业指导课教师多为兼职,一旦行政事务繁忙,教师备课、上课精力就会大打折扣。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师资背景要求是复合型、实践型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如果采用纯理论化、学术化的讲授方式,则会让学生越学越没意思,理论脱离实际,如果再因师资短缺而采用超大班式教学,更容易让学生和教师感到疲惫,容易将就业指导课教学趋于形式化,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面对当前就业形势,学生应该掌握最新的求职能力与技巧,就业指导课教师应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小班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团队训练、小组讨论、模拟应聘活动等形式,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尽快由学生向求职者转换,更容易理解什么是社会人际交往,什么是团队协作,等等。

(三)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形式单一。

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课程形式单一,除传统的课堂教学外主要以讲座、会议等形式出现,此类形式往往学生的重视程度不足,课程体系的专业性、深入性、针对性有待进一步强化。比如在内容方面,纯理论偏多,专业针对性不强,千篇一律,过于笼统,缺乏精准教学指导,不能分专业,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部分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几乎成为各类考试的指导和面试的指南,忽略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核心环节及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四)就业指导课的教材尚需本校化。

目前,各高校使用的就业指导课教材主要是由国家教育部或者某些重点高校有着心理学、教育学背景的专家学者,或者从事就业工作的人员组织编写的,内容大多停留在国内外理论流派,理论性偏强,不一定适合所有高校[2]。因此,就业指导课教材尚需本土化、本校化,因地制宜地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更好地为本校毕业生服务,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的建议与对策

(一)从高校层面重视就业指导课程改革。

只有从学校层面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才能更好地重视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一方面,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要以生为本,一生一策,实施精准帮扶。在就业指导课程安排中,高校就业部门要与教务处协调和处理好就业指导课的安排,增加课时,设置小班教学,增加就业指导课教师人数,把重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落到实处。完善大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学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有机结合,形成全方位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3]。另一方面,要树立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加深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理解,要让学生行动起来,改变原有的学习观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我要学习”,学生缺什么,我们补什么,社会缺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引导学生向社会需求方向学习、发展、提高,从而依靠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完成教学。

(二)建设专业化的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

部分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难满足高校就业指导课的实际需要。因此,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一方面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广泛吸收各类具有就业或创业指导实践经验的校内教师担任就业指导课教学工作,聘请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或者优秀校友作为外聘就业创业指导师,从而从数量上满足实际需要。另一方面,要对现有的就业指导教师的知识结构进行升级和优化,增加具有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背景的教师比例,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相关理论知识水平,加强对就业指导教师的培训,请进来,走出去,提升就业指导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从而确保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鼓励就业指导教师参加全国统一师资培训,组织参加全国范围的就业指导教师技能大赛,等等。

(三)持续改进就业指导课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思想和需求,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一方面,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就业指导思想,是切实提高就业指导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因此,高校应该以生为本,从关注学生对就业指导的感受和需求入手,摸索一套切实可行、因地制宜的适合校本研究的就业指导课教学方法。例如,与校团委、学生社团联合会协作,设立模拟职场,或者与优秀校友的创业企业合作,设置符合专业特点的职场,让学生参与体验工作场景,不仅能够让学生将学习理论充分指导实践,而且能够主动学习,弥补不足,以便适应工作环境。另外,根据不同类别的高校、学生的专业、市场的实际需要,结合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专业特色为基础,以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参考,实施精准帮扶和精准教学,尤其是针对贫困家庭毕业生、残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更要一生一策,将精准教学、精准指导、精准帮扶落实到位,确实保障这些毕业生真正在就业指导课上获得帮助,有力地推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与精准就业帮扶措施的实施。

(四)构建课就业指导程体系。

就业指导体系不仅仅是毕业生的事,而是从大学生刚入校开始,就应该灌输就业创业的思想。以大学本科在校期间四年为例,大一期间是职业摸索期,学业生涯规划要从刚入学教育就开展,因此就业指导的重点是学生自我探索,让学生真正认识自己;大二期间是职业定向期,在这一期间,学生要初步完成职业规划;大三期间是职业目标稳定发展期,重点要让学生发展专业素养;大四是畢业季,是职业的选择期,重点要帮助学生提高求职应聘和面试技巧[4]。这样才真正实现了就业指导课程的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从而体现了就业指导的完整性。

此外,高校还应该紧密结合当前就业形势和学生就业求职实际,围绕“精准化”指导发力,着力构建“导向性”指导课程体系,不断推进标准化备课,加强实效性考核,延伸深层次就业指导服务,加强信息化宣传,拓展实践化平台方面做强做实,拒绝单一传统的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探索课堂教学、就业创业讲堂、就业文化活动三位一体的“1+2”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全光华,刘尔球.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创新思考与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37(08):133-134,50.

[2]李亭,杜江山,杜伟.高校就业指导课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4,13(01):93-94.

[3]陈均土. 大学生就业能力与高校的课程设置——来自美国高校的启示[J]. 中国高教研究,2012(03):75-78.

[4]董金宝,易宏琤,翁婧,朱庆.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J]. 中国林业教育,2011(S1):94-98.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课课堂改革创新创业
浅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高校就业指导课中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关于高职院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