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的制约因素与解决方法

2019-04-26刘国栋刘露

文教资料 2019年5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青年教师创新能力

刘国栋 刘露

摘    要: 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关系到自身教学与科研水平的发展,也关系到高校教学与服务社会能力的发展,更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和社会科技与生产力的发展。然而,地方高校教师创新能力普遍存在创新精神缺乏、创新精神不足、道德素养偏低等问题。本文在分析总结以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三点建议,以期应用于地方院校的管理,提高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地方高校教师    创新能力    制约因素    解决方法

从传统意义上讲大学具有传播知识、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项功能,这一概括性含义并没有随着社会发展而发生改变,并且被广泛接受。高校教师是这三项功能的直接引领与执行者,其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其科研与服务社会的效果,并且对教学活动有间接的作用[1],随着教育研究的发展这几乎是一个普遍接受的结论[2][3][4]。

我国教育部曾多次发文要求高校积极构建创新创业体系,引导大学毕业生合理就业[5],2015年发布《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要把高校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结合行业动态和发展需求,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讲座、论坛、培训为补充,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新创业设计大赛等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多形式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加快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队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能否成功进行的关键因素是教师队伍,也就是说为了适应社会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潮流,响应国家新时代对高校发展的新要求,必须建立创新型师资队伍,这样才能有效进行学生创新创业指导。

另外,我国在2015年将大批地方本科院校划归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办学宗旨为立足地方服务地方,这给其自身发展带来制约。一方面,只能依托地方,以地方的人文与自然资源与基础发展其专业优势。另一方面,它只能服务于地方,也就是说它们的教学与科研成果是向地方应用的,它们的部分毕业生是就业于地方的。从以往的面向全国到现在的立足地方,服务地方必然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面临管理方面的转变及教学与科研方式与内容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在科研方面走出一条新路,对其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本文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在新形势下的挑战,对其教师创新能力提出新要求,即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创新能力方面的制约因素,通过分析总结和实践验证,给出三条建议,以期对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创新能力的提高有所促进,提升地方院校教师科研水平和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

1.新形势对高校教师创新素质的要求

1.1创新精神

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要求本科毕业生具有相当程度的创新能力,处在一线教学阵地上的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才能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创新精神指的是能突破现在条条框框的束缚,不畏现实条件的阻碍,敢于向权威挑战,在没有其他指导基础的情况下制订新的方案,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与实践指导中透露着自身带有的创新精神,他们提出的一个学术观点如果有新的思维,学生会觉得很有新意,就会使学生在这方面进行新的更深刻的思考,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開发,老师的这种新的思维正是来源于其创新精神的支持,因为这需要摆脱原有观点的束缚;老师在实践活动中的一句话往往是在实践中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可能和别人的观点大不相同,然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旦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其真实性和价值,就能体会到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付出的坚韧精神、探索和所付出的努力,这样的精神必然引领学生在实践中、在创业中走出自己的路。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负责任的教师,每一位学生都是需要精心培育的幼苗,高校教师不但要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还要具有创新精神,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引导、感染学生,使其走上创新创业的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新的活力。

另外,精神是能力、付出与责任的基础。大学教师要进行教学活动,其大部分活动是围绕科研与创新活动展开的,这更要求大学教师具有坚韧宏大的创新精神。我们在21世纪开始大范围普及高等教育,大量地方本科院校出现,近10年为了补充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空缺,引进大量青年硕士、博士毕业生参加教学活动。然而,出现的情况是青年一代教师长期接受应试教育,在进行科研活动时缺乏想象思维和坚韧精神,表现出创造力不足等问题,使原本发展落后的地方高校发展受限。其更说明创新精神对支持科研活动的重要性,没有创新精神,总是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或是总在狭小的空间中打转,认为书本上的东西就是真理,就很难提出新观点,很难走出自己的新道路,这将对自己对学校的发展必然产生局限的作用。

1.2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包含了很多内容,在思维方面要求的综合因素最多,包含较高的想象思维、一定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和较高的推理性思维。想象思维是要带领学生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模糊的问题理论化;逻辑思维是理工科思维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包含大量的推导计算问题,从宏观上讲问题与问题之间包含着一定的逻辑关系,要将一节课讲好必然要求其逻辑关系严密,这样才能使学生容易接受并乐于接受;对一门课来讲,它是一个有机整体,一章和一章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如果教师的逻辑思维不清楚,就很难将课讲透、讲活,很难给学生形成本学科的整体框架,这对学生整体性把握本课程造成不良影响;发散思维在授课讲中很重要,关系到授课当中老师能否逃脱书本的限制引用学科中的其他更有说服力的例子,让授课内容更丰富。课本中的内容往往只起指引性的作用,其中并没有大量本学科的实例,要丰富课堂内容使课堂活跃起来,就要求教师随机应变,使用发散思维引出大量课外内容,这样才能使课堂内容更有吸引力;另外,推理性思维在各个学科中是普遍使用的,数学计算要求推理思维很强,理工科要把具体内容公式化要求推理,文史学科要求考究材料的真伪也需要推理,所以推理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种思维。综合以上,创新思维在教学活动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一堂课要上好可以说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另外,创新思维在科学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研究就是创新,就是创造新知识,在研究一个问题时我们需要发散思维找到一个突破口,这样才能找到立足点;我们需要调动想象思维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抽象问题具体化、明确化,这样才能明确地提出问题;我们需要调动逻辑思维给所提出问题一个严密的逻辑框架,找到具体的研究内容并使问题清楚,给出合理的研究方法;我们需要调动推理性思维对研究结果进行判断验证,并形成严密的理论。所以创新思维决定着科研能力,它在高校老师的科研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关系到每一位高校教师事业的发展和高校研究水平提高。

1.3道德素养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明确地提出指导精神,他强调高校要切实有效地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要全面提高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6]。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提出的要求,实际上是要从根源上整治这种现象。部分地方高校教师上课不备课,导致教学内容空假虚,学生不爱听。究其原因,是一些新教师道德素养偏低。

道德素养是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它体现在人的各种行为中,于无形中规范着人的行为。在教学中它可以时时规范教师的备课充分程度、仔细程度,可以规范教师上时的言语,给学生传递正能量,带领学生走在社会主义事业的正途中;在科研中它时时提醒教师不能搞学术不端,让自己的科研成果更有利于服务社会,对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一个高校的发展完全靠教师道德素养的制约,我们在大力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时还要进一步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

2.一些地方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

2.1创新精神缺乏

近十年内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发展了一批地方本科院校,一大批青年教师涌进地方高校,这是一批接受应试教育的年轻人。他们具有活力,但一些人缺乏创新精神。具体表现在遇到问题踟蹰不前,缺少担当的精神和敢作敢为的精神;领导交代什么问题只会做什么,从不会主动承担事情以外的事情;别人说什么都很容易相信,缺少敢于怀疑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稍微吃点苦就叫苦连天,缺少坚韧的解决问题的精神;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逃避责任,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等等。

2.2创新思维不足

创新思维不仅事关高校教师个人的发展,还关系到学生的思维培养和学校的发展。然而部分新一代青年教师存在创新思维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长期的应试教育造成的;二是青年教师在摄取知识时只局限于本学科知识,或者只局限于书本知识,知识的局限性必然带来思维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授课过程中只会照本宣科,不会用感情讲,不会和学生互动,不能引用生活中或实际工程中的例子,讲课死板没有吸引力;科研工作只会模仿,发现不了新问题,做试验不能合理有效地分析问题,得出的结论没有新意和实际价值;不能有效地将科研成果推向市场,科研成果仅仅是发表的论文,没有创造性成果,社会价值不同,仅仅起到对个人评职称的作用。

2.3道德素养偏低

道德素养对个人的发展起到规范引导作用,它关系到个人的发展是否健康可持续,关系到学校乃至国家发展是否在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上。一些新教师的道德素养偏低,必然影响学校和社會的健康发展。

具体表现在人际关系冷漠,自己的事情才是大事,学校的事情漠不关心,同事有困难需要帮忙则推三阻四;政治素养不高,对国家发展和政治不关心;科研上思想不端正,数据造假,抄袭剽窃时有发生。

3.地方高校教师创新能力提高的措施

3.1发展创新精神

针对以上创新精神的内涵与地方高校教师创新精神的现状可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变:首先在引进人才时应严格把关,不但要考察引进人才的专业知识,更需要考察其科研水平,特别是考察其在科研方面的成果,作为其在科研方面潜力的评价标准;如果有可能需要对其进行人格方面的心理测评,测试其心理素质及其人格是否适合进行创新性科研活动,好的心理素质和完整的人格在引导学生人格发展时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在进行科研时表现出坚韧的毅力,想办法解决问题,这在教学和科研时显得非常重要。再者,可对在校青年教师进行社会拓展训练。社会拓展训练是许多大型公司对初招聘的员工进行的心理及人格方面的专门训练,提高员工的心理素质、提高员工的社会适应性、增强其团队协作能力、煅炼其吃苦耐劳的毅力等。高校在招聘教师时没有对其进行此方面的拓展训练,笔者认为完全可以采取此方法对在职的青年教师进行此方面的心理和人格拓展性训练,以提高青年教师的团队协作精神、吃苦的毅力和对科研岗位的适应能力。其次,可以邀请其他知名学者来校进行创新精神方面的讲座。这种讲座旨在从思想上给青年教师一个认识,青年教师的接受能力强,大部分具有较强的上进心,如果从理论上掌握这种创新精神的内涵和提高方法,就能付诸行动,这对青年教师的创新精神的发展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最后,可以通过建立青年教师互相交流学习团队、通过网络互动等方法发展青年教师的创新精神。

3.2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包含的内容较多,其包含想象思维、发散思维、逻辑思维、推理性思维等,它们缺一不可。要培养创新思维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成功的,需要长期的培养。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首先,因为创新思维培养的困难性,在招聘教师时应该有选择地招聘,看其思维习惯适不适合进行科研活动。可以通过一定的思维方式测评进行筛选,有效的方式有试卷,也可以通过面试的方法。其次,应根据其在职期间的业绩表现看其是不是适合科研工作,对其工作岗位进行调整。一般在三至五年内入职的青年教师就能在适合其的工作岗位上有突出的业绩,如果适合科研岗位其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应该感到轻松愉快,不会觉得有压力,并且应该有一定程度的成果;如果不适合这个岗位会感到骄躁,压力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对其工作岗位进行调整。再者,可倡导青年教师适当阅读一些文艺作品,单位应该给予一定的支持。实践证明,文艺活动,比如音乐、美术、文学可以有效提高人的想象思维和发散思维,适当进行文艺活动可以显著提高人的创新思维,然而对理工科学生来说正好缺少这样的思维,所以在创新思维方面显得不足;但对艺术类教师和文史类教师来说缺少逻辑推理思维,艺术类教师和文史类教师需要适当学习一些数学、物理方面的知识弥补他们在思维方面的不足。最后,可以加强理工科、艺术类、文史类教师的交流,比如建立互动团队、建立网络交流平台、聘请专家讲授等方法加强创新思维。

3.3提高道德素养

思想道德修养在引导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上文提到的问题,笔者建议高校采取以下措施提高青年教师的道德水平。一,就是在招聘教师过程中严把道德关,道德水准低下的学生坚决不录取。二,进行一些硬性指标的考核。比如党员的政治觉悟一般要高一些,可作为其道德考核的一项标准;有不正当活动的人一般档案中就有不良记录,这可以作为一考核指标。三,可以在学校进行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对一些先进事迹进行报道,对先进模范进行表彰,这样可以在校园中形成一种正气,有利于改良学校风气。四,学校应该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各项号召,对出现在身边的好人好事及时反映,对不良事件也向组织汇报,向其他党支部的先进事迹学习,及时进行民主生活会,并积极发挥党员的先进带头作用。在党的有力领导下青年教师的道德素养会得到显著提高。

4.结语

本文分析地方院校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创新能力的内涵及影响因素,发现高校教师创新能力主要受创新精神、创新思维、道德素养三个因素的影响。对此,本文提出提高创新能力提高的几点措施:通过严把招聘关、拓展训练、知识讲座提高创新精神;进行创新思维测评、进行文、艺、工科交互学习、职位调整等提高创新思维;通过硬性指标考核、对先进事迹进行学习、报道、积极响应党的领导等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童小娟.地方本科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探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26(5):73-76.

[2]杨飞云.创新型人才培养视域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天中学刊,2017,32(6):146-149.

[3]曾丽红.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7,34(5):92-96.

[4]耿敬,李明伟,胡振红,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创新能力提升策略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32):136-138.

[5]王劲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高教学刊,2017(24):35-37.

[6]王海荣.地方本科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J].继续教育研究,2018(8):95-98.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青年教师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