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小见大

2019-04-26卜晖霞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以小见大语言表达能力瓶颈

卜晖霞

【摘要】本文论述突破学生语言表达瓶颈的有效途径,提出由“小”到“大”,小练笔成就“大作文”;从“小”入手,生活点滴作话题;累“小”成“大”,积跬步至千里的主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以小见大 瓶颈 途径 语言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2A-0106-02

这一两年来,我们参加了新派作文教学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师生都受益匪浅,认识到作文教学是“情感、思维、语言”三位一体,并对语言表达方面有了更多的认识。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注重情感的激发和思维的发散,让学生写作文时轻松有效地表达呢?笔者认为,以小见大,是突破表达瓶颈的有效途径。“小”指的是在作文教学的过程当中着眼细节的落实,如遣词造句、选题立意、表达技巧等这些细枝末节,如果说一篇作文就是一棵树,那么“大”就是一整篇作文,“小”就像是一棵树的枝枝叶叶。

一、由“小”到“大”,小练笔成就“大作文”

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小处落实是让“小练笔”成就“大作文”的关键。从三年级起,教材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一次作文,开学伊始,教师在备课时要从宏观上做计划,全面了解一个学期的教学内容,对整个学期作文的内容和任务了然于胸,全面考虑如何结合阅读课的内容,做到以课文为例子,在阅读教学中融入作文教学,且能根据不同课文的内容、表达形式、表现手法等,挖掘可进行作文小练笔的途径,如仿写、续写、写留白……

如学习《北大荒的秋天》一课后教师就可以布置作业:学习课文写作的方法(总分的构段方式,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写一写《校园的秋天》或者《    的秋天》。教师这样抛砖引玉,学生便“有样可仿”。通过学习课文,学生知道了北大荒秋天的特点,了解了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而且,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热爱秋天的感情被激发,带着对秋天的热情再写一处自己熟悉的或者喜欢的地方,表达的难度就降低了。教学后面单元的“大作文”训练时,老师可以说:“同学们很厉害!你们已经提前尝试过写这一习作了,而且很多同学做得很好……现在,当你再看到习作要求时,你又有了哪些不同的想法?哪些地方秋天的景色也同样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用你的笔写下来,让更多的同学知道这些美丽的地方!”就这样,“大作文”在随文练笔的“小作文”中完成了。

二、从小处入手,生活点滴作话题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文部分的总目标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而分阶段的要求也都明确: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写自己生活中的事情。所以,教师首先要学会从小处出发,截取生活中种种的“小细节”,然后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这些细节。生活本身的范围虽然无限广阔,但它总有与“我”相关的部分,教师只有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入手,激发兴趣,调动原有的体验,使生命的主体有了触动和思考,才能让学生“情动而辞发”。

(一)关注瞬间,捕捉生活中的小事

教师如果善于抓住课堂上或生活中瞬间发生的事情,引导学生开展习作,就能起到良好的作文教学效果。记得有一次,笔者出差十多天后回到课堂时,发现学生异常兴奋,特别是笔者说有礼物要送给他们时,学生更是乐开了花。这时候,笔者趁机提出观察要求:从这个场景中你看到了哪些平时看不到的情景?请大家回忆刚才见到老师时的样子、老师分发礼物时的表情、同伴拿到礼物时的表情及心理活动等,请说说你对这些场景的印象。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同学们喜欢老师送的礼物吗?老师很想知道当你听到老师说送大家礼物时是怎么想的,同学们的表现又是怎样的。”接着,笔者让学生用“当老师说有礼物送给我们时……”续写作文。没想到,学生的表现让人惊讶:“当老师说有礼物送给我们时,安静的教室顿时沸腾起来,‘大嗓门德喜的声音就‘爆出来:‘老师,我们爱你!”“当老师说有礼物送给我们时,同学们的目光都聚焦到老师身上,就像一条条哈巴狗听到主人赏食时的模样,可爱极了。”“当老师说有禮物送给我们时,像有一股神奇的力量通过我的身体一样,我一下就清醒了,我非常想知道,是吃的、玩的,还是……?”对此,笔者并没就此“罢休”,而是接着让学生写“发礼物时”“发礼物后”的情景。事实证明,这次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整体效果比往常的都好。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这样的精彩瞬间,但需要教师有一双慧眼,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瞬间,让小瞬间变得精彩无限。

(二)由表及里,挖掘生活中的小事

在大多数人身上,发生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小学生也不例外,如何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小事写成有意义的事情,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挖掘生活本质。例如,《记住这一天》曾经是上海中考的题目,有一名考生截取他这一天和父亲“喝茶—品茶—品人生”这件“小事”来写,作者先写刚喝茶的感受“苦”,然后和父亲一起喝茶、说茶,慢慢地对茶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苦中带甜的滋味令他回味无穷。此时作者读懂了父亲对他说的话:“你能品尝出来就好,其实,人生也是如此,只有慢慢地学会尝苦,才能感受到甜。‘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的感觉即是品茶的短暂瞬间留下来的痕迹,古朴的凝重成了岁月的沉积,正如茶叶的涩味停留在喉口没有散开,茶如人生啊!”最后,他说:“这一天,我收获很多。品茶,本是件微乎其微的事,但龙井茶的苦中带甜以及爸爸的那番话却永远印在了我的心里,予以我深刻的启迪。正如爸爸所说的,人生如茶。人的一生就是由许多困难挫折和平安幸福所铺就的。如果我们囫囵吞枣地看待我们的人生,那么我们只会看到人生中的不幸与灾难,而把一些幸福快乐的事忽略了。只有静下心来,慢慢地品,慢慢地赏,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不幸的背后也许就是幸福的嫩芽。我永远记住这一天。”

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这一天”虽然很“小”,但是作者通过“以小见大”,紧紧抓住平常的微乎其微的喝茶“这一刻”,深入细致地描写,把喝茶的“小小的一刻”感悟出人生的“大道理”,叙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给人一种水到渠成、信手拈来的感觉,从而使小小的“这一刻”的主题思想被无限放大延伸,于是成为一篇满分的中考作文。可见,教师进行作文指导时要注重由表及里,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小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累“小”成“大”,积跬步至千里

(一)从小抓起,重视积累

万石谷,粒粒积累;千丈布,根根织成。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都有积累成功的故事。如有“诗鬼”之称的李贺发现好句子,就写在纸条上,装进口袋,晚上回家后打开,如此日积月累,终于成为伟大的诗人。积累是吸纳,表达是倾吐。笔者认为,要想让学生在日后能拥有更强的表达能力,需要我们从小(低年级)就注重培养,从小抓起。如先从课堂上简单的组词开始,一字组多词,用词造句,连句成篇,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密切联系起来等;课外要引导、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大量的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到了中高年级,让学生人手一本《采蜜本》,每星期进行相关的“采蜜”记录(记录学习生活中你觉得好的字词句或谈谈感想等)至少三次:一次“师生共读”所得,一次自由阅读所得,一次日常生活“偶拾”。渐渐地,学生的积累就会越来越丰厚。

(二)从小处着眼,注重锤炼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丰富的积累为表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表达的精彩与否还得靠锤炼。指导学生锤炼语言首先考虑从小处着眼,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出发,因为这样“小”的训练可以信手拈来:可以让学生给“雨”字组词,用自己组的词说一句话,把这句话扩写成一段话;可以利用课文内容进行训练,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让学生思考句子为什么用“绿”和“冒”;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同一个内容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会达成的不同效果,如句子“小树在风中摇摆”,可以这样写:这棵小树像个小姑娘跳舞似的在风中摇摆;小树在疯狂的不断嘶吼的风中摇摆;这棵小树像是欢迎春姑娘到来似的,穿上了绿衣裳不停地在风中摇摆”……同一个情景,用不同的修辞手法描写能表达出不同的效果。如果教师能经常运用这些“微小”的细节对学生进行锤练,天长地久,就能使学生内化为一种能力。

综上所述,以小见大,无限风光尽在细微处。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细微处入手,在教学中更多地关注那些“小”的环节,并为学生搭建平台,让他们在这些小事中扎扎实实地训练,从而解决表达困难的问题。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以小见大语言表达能力瓶颈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探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
突破雾霾治理的瓶颈
论中国尚简的文化艺术传统
突破瓶颈 实现多赢
如何渡过初创瓶颈期
绕过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