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胆囊癌的价值分析

2019-04-26何振福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2期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胆囊癌超声诊断

何振福

【摘要】目的:分析胆囊癌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12月一2018年11月收治胆囊癌患者36例,回顾性分析影像学检查结果,同时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法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在淋巴结转移、肝脏侵犯、原发灶检出率无比对意义(P>0.05);经诊断后弥漫型胆囊癌20例,其中12例伴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肝脏侵犯;厚壁型胆囊癌6例,其中2例伴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及肝脏侵犯;肿块型胆囊癌10例,其中4例伴腹腔淋巴结转移及肝脏侵犯。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胆囊癌疾病,诊断准确且方便,操作无创并简单,费用较少,值得应用。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胆囊癌;价值

临床肿瘤科室及肝胆外科常见且多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就是胆囊癌,包括肿瘤、功能障碍、感染、畸形等类型,常见的胆囊病变分为胆囊癌、胆囊息肉、胆囊炎、胆石病,经研究胆囊疾病在临床症状上较为相似,术前行超声检查存在误诊或漏诊情况,不利于后续治疗。因此,为了找到最佳的诊断方案,提高预后及治疗效果,本次选择36例胆囊癌患者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胆囊癌患者36例,最大年龄85岁,最小年龄49岁,中位年龄(69.5±0.9)岁;男性15例,女性21例;最長病程14年,最短病程2年,中位病程(4.9±1.1)年;其中6例初中学历,12例高中学历,18例本科及以上学历;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院后临床表征为反复右上腹疼痛不适、厌油腻、纳差、腹胀等。

1.2方法

采用本院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开展超声诊断,取左侧卧位及仰卧位,指导患者检查前8h需空腹,将探头频率设置在3.5MHz,指导患者适当饮水,以此提高清晰度,指导患者改变体位,观察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情况、胆道系统、胆囊周围肝实质、胆囊腔内肿物回声、胆囊壁厚壁、胆囊大小情况,对特殊部位或病变部位采用局部放大功能仔细观察,观察病变内部是否出现血流信号。

1.3评定指标

由2名高年资医师共同阅片,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对。

1.4统计学分析

将胆囊癌患者36例临床指标数据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卡方检验,以%形式展开计数资料,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形式展开计量资料,两组患者数据比对结果为P<0.05为有意义。 2结果

2.1影像学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

36例胆囊癌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后存在2例腺鳞癌,34例中腺癌,与手术病理结果在淋巴结转移、肝脏侵犯、原发灶的检出率比对无意义(P>0.05)。

2.2并发结石

36例胆囊癌中6例出现囊内伴发结石,其中2例多发,4例单发,影像学表现为2例结石活动较差,4例变化体位未出现结石活动。

2.3影像学表现及分型

现阶段胆囊癌主要分为弥漫性、厚壁型、肿块型及息肉型,本次研究未出现息肉型病例。

弥漫型胆囊癌20例,其中12例伴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肝脏侵犯。声像图多表现为胆囊肿大明显,未出现胆囊正常形态,且胆囊轮廓不清晰,回声消失并中断,存在较低的回声;其中胆管受侵患者呈现出现梗阻近端胆管扩张;部分患者影像学出现肝内胆管扩张,CDFI内存在点段状血流信号,且存在血流信号;肝内转移患者出现低回声区域,境界不清,肝区出现回声不均匀且减低胆囊、肝脏间消失了正常强回声带。

厚壁型胆囊癌6例,其中2例伴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及肝脏侵犯。声像图多表现为囊腔狭窄,胆囊出现形态改变,内壁出现较低回声且欠规则,厚壁在5~18mm,弥漫性及囊壁局限性出现不规则厚度增加,多在体部及颈部位;其中2例的增厚囊壁中出现形条状彩色血流信号。

肿块型胆囊癌10例,其中4例伴腹腔淋巴结转移及肝脏侵犯。声像图多表现为:肝脏受累患者出现胆囊与肝脏间强回声带消失;CDFI肿块内出现血流信号,胆囊动脉及其分支出现扩张,胆囊内不均质且回声较强,胆囊轮廓模糊。

3讨论

胆囊癌主要分为继发性与原发性,多发且最常见的类型就是原发性胆囊癌,在任何胆囊部位均可见,多发于颈部与底部。原发性胆囊癌诱发主要与感染、结石、饮食、人种、性别、年龄等因素有关,继发性胆囊癌发病率较少,多因消化系肿瘤的转移及侵犯所致,而原发性胆囊癌多为血型转移、淋巴转移、局部浸润,其中较为少见的是血型转移,以组织学理论而言腺癌的发病率较高。经研究,原发性胆囊癌多发于58岁的患者中,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且农民发病率高于其他职业群体。原发性胆囊癌主要征象为弥漫性低回声、轮廓不清,未出现胆囊形态,弥漫性厚度增加,囊壁出现局限性,胆囊壁出现肿块或结节,同时出现腹膜后腹腔及腹腔淋巴结肿大,肝内外胆管出现扩张,合并结石,邻近肝脏受到侵犯;在本次影像学诊断中可清晰检查囊腔周围组织脏器及囊腔内肿块大小、囊壁硬度及厚度、胆囊形态大小,且肿块内出现结石会伴有强烈回声;同时血流动力学信息可为诊断提供依据,可对特定的血管进行定位,观察患者血流速度、血流性质及运行情况,便于后续鉴别较重的慢性炎症及胆囊息肉,经荔姣媛等人研究表明,临床首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胆囊癌疾病,且动脉频谱的最大血流阻力指数及速度可最为鉴别诊断与诊断的黄金标准,即PSV超过20cm/s是胆囊病变恶性诊断的重要标准,具备较高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吲。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胆囊癌疾病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虽然CT诊断胆囊内部肿瘤过程中可检查其移动情况,但其诊断方案受到体位及姿势的限制,导致诊断结果受到影响。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通过血流显像可合理区分患者病情,尤其是针对胆囊内部沉淀物较多的患者,可提高诊断正确率。②经研究早期胆囊癌患者行CT诊断会出现极大的漏诊及误诊率,主要因早期胆囊疾病的影响学信息存在共通特性,加之患者临床表征不明显,即会出现漏诊及误诊的情况。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有效查看并记录患者胆囊内部肿块移动位置及移动特征,解决并有效排查感染因素、浓稠胆汁、泥沙结石,提高确诊率。⑧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有效诊断胆囊癌,特别适用在息肉病变程度超过1cm的患者、腺肌增生、胆囊壁内部钙化萎缩局部位置增厚、病程较长的胆道病史、多发结石患者、结石直径超过2cm、年龄超过50岁以上及非晚期患者中,同时通过多次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提高病情确诊率旧。④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不需要对比剂,操作较为简单、快捷,经济费用较低,患者及其家属易接受,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操作灵活,不会对患者产生辐射,不会伤害受检者身体。⑤彩色多普勒超声较其他影像学诊断方案可更高的确证胆囊癌疾病,为后续治疗提供有效、正确的临床依据,减少淋巴转移的发生率,改善预后。虽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具备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实际操作过程中还会因操作角度及手法影响诊断正确率,因此需找到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正确率的对策,结合本次研究结果需在影像学诊断中开展以下操作:胆囊癌诊断中需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病灶血流情况;若患者胆囊轮廓不清晰,应密切关注患者胆囊解剖学标志情况,对胆囊边界进行辨认;针对胆囊结石较多的患者需观察是否出现囊壁连续性,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癌肿浸润;检查过程中可指导患者适当饮水或者多变化体位,以此避免漏诊情况检查过程中需仔细、严谨,遵循多角度、多体位的原则,高度警惕长期胆石症患者及慢性胆囊炎患者,避免因其病症对诊断结果造成影响;诊断后需开展短期随访;定期对科室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医师技能,避免因医师因素造成误诊情况。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胆囊癌疾病较病理学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诊断准确且方便,操作无创并简单,且检验费用较少,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彩色多普勒胆囊癌超声诊断
DNA 突变让老美易患胆囊癌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甲状腺肿瘤的临床意义分析
门脉海绵样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45例甲状腺癌的超声特征性表现分析
胆囊癌26例超声诊断分析
胆囊癌误诊13例
治胆石症防胆囊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