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唱与钢琴旋律的呼应

2019-04-26胡帅

艺术评鉴 2019年5期
关键词:声乐艺术云雀

胡帅

摘要:格林卡声乐作品《云雀》是其十二首抒情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向彼得堡告别》的第九首,创作于1840年,由保加利亚男低音歌唱家鲍里斯·克利斯多夫演唱,巴拉基列夫钢琴作品《云雀》是在格林卡声乐作品的基础上改编而来的,由莫斯科钢琴家基辛演奏。本文主要从格林卡声乐作品《云雀》与巴拉基列夫钢琴作品《云雀》的对比与呼应研究起创作方面的特点,从声乐和钢琴艺术表现方面研究其声乐演唱与钢琴演奏方面的特点。

关键词:格林卡   巴拉基列夫   声乐艺术   钢琴艺术   《云雀》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5-0009-03

一、声乐与钢琴作品《云雀》

(一)格林卡与他的声乐作品《云雀》

格林卡(Gelinka,Michail lvanovith Glinka,1804-1857),俄国著名作曲家,其创作风格淳朴简单,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俄罗斯音乐清新的气息。1840年,格林卡创作出十二首抒情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向彼得堡告别》,将多种声乐体裁融入到这部声乐套曲中,刻画出多种音乐形象。因此,格林卡《向彼得堡告别》被称为“格林卡时代俄国抒情歌曲的百科全书”。

格林卡声乐作品《云雀》是这部套曲中的第九首,由他的挚友库科尔尼亚作词,带有俄罗斯民歌风味,由保加利亚男低音歌唱家鲍里斯·克利斯多夫(Boris Christoff)演唱。

(二)巴拉基列夫与他的钢琴作品《云雀》

巴拉基列夫(Balakirev,Mily (Alekseyevich),1837.1.2-1910.5.29),俄国作曲家,“强力集团”领袖人物。与俄罗斯作曲家格林卡相同的是,他创作的音乐也常采用民间音乐主题,但与格林卡比较而言,他的音乐创作更加绚丽且富有想象力,因此极大地推动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巴拉基列夫根据其对格林卡音乐的了解和继承以及对其作品的深切感悟,用独特的创作手法对格林卡声乐作品《云雀》进行改编,创作了同名钢琴作品《云雀》,用钢琴的音色表现云雀的叫声,赋予了《云雀》新的生命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巴拉基列夫钢琴作品《云雀》,由莫斯科的钢琴家基辛(Evgeny Kissin)演奏。

二、声乐作品《云雀》主题与钢琴作品《云雀》的对比与呼应

(一)单主题声乐作品与变奏主题钢琴曲的对比发展

从主题结构上来说,格林卡声乐作品《云雀》采用的是多段并列曲式结构,全曲主要结构由A、B、C三个乐段构成,从属结构由引子、间奏、尾声三个部分组成,从属结构间奏和尾声为相同的旋律,与引子部分相呼应,调性为e小调。

巴拉基列夫的钢琴作品《云雀》采用的是变奏曲式,全曲分为主题和三个变奏部分,取消了声乐作品中的从属结构部分,将这部分的旋律材料直接融入到主题旋律中。主题部分结构为三句类一段曲式结构,a、b、c三个乐句呈平行关系,调性变为降b小调;变奏一与变奏二与声乐作品结构相同,为多段并列曲式结构,都由三个乐段构成,调性同样为降b小调;变奏三缩减为16小节乐段结构,调式上依然为降b小调。

从主题旋律上来说,格林卡声乐作品《云雀》采用的是单主题旋律,即全曲基本由2小节的主题句发展而来。若按照材料来分,引子部分为一个动机材料,即谱例1中的a材料;主题部分为一个复乐段结构,分为上下两片,上片为b+c,下片为b+d,即谱例2中的b、c、d材料。

谱例1:格林卡声乐作品《云雀》引子部分(1-4小节)

谱例2:格林卡声乐作品《云雀》主题部分(5-12小节)

巴拉基列夫的钢琴作品《云雀》将声乐作品的旋律作为主题旋律。结构上为三个4小节的乐句,看似将声乐作品的主题句从2小节扩充为4小节,实际上每个乐句都可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为声乐作品主题句的旋律,即谱例3中b、c、d材料,后一部分为声乐作品引子部分的旋律,即谱例3中a、a1、a2材料。

谱例3:巴拉基列夫钢琴作品《云雀》主题(1-12小节)

(二)单主题声乐作品与变奏主题钢琴曲的呼应发展

从主题材料的发展上来看,格林卡声乐作品《云雀》整体在e小调上进行,而巴拉基列夫钢琴作品《云雀》整体在降b小调上进行,因此主题句,即谱例2中的b句与谱例3中的b句呈向下平移增四度的关系;钢琴曲《云雀》中主题段落的第二句转为降e小调上进行,而声乐作品《云雀》依然保持在e小调上进行,因此谱例2中的c句与谱例3中的c句呈向下平移小二度的关系;随后钢琴曲《云雀》的中主题段落的第三句转回降b自然小调,使谱例2中的d句与谱例3中的d句再次回到向下平移增四度的关系。

从整体材料的发展上来看,巴拉基列夫钢琴作品《云雀》由主题和三次变奏共同组成,除其主题和第三变奏由一段曲式构成,其它两次变奏均与格林卡声乐作品《云雀》的旋律相似,为多段并列曲式,可分为三个乐段。第二次变奏,整体保持声乐作品旋律在降b小调上进行,在主题旋律的基础上移高八度,伴奏织体先行出现,没有采用声乐作品中柱式和弦和八度的结合进行,而是转变为半分解和弦,但基本的和声走向与声乐作品相同,都以t-s-t-s-D-t的和声功能序进,旋律结束时,插入左右手同时进行的华彩乐句连接变奏二和变奏三。第三次变奏,同第二次变奏相似,依然保持声乐作品的旋律,织体更为丰富,将原来的四分音符缩减为八分音符,即谱例4中主题旋律材料,伴奏织体为引子部分的旋律,即谱例4中引子部分材料,引子部分材料与声乐作品主题旋律材料由钢琴作品《云雀》主题部分的前后进行变为重叠同时进行。

谱例4:巴拉基列夫钢琴作品《云雀》第三变奏(34-35小节)

从整体材料布局上来看,格林卡声乐作品《云雀》中从属结构包括引子、间奏、尾声三个部分,其中间奏和尾声的材料完全相同,都是在引子材料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引子部分出现在乐曲的最开始,主题材料出现之前;间奏部分出现在第一部分结束和第二部分开始之间;而尾声部分出现在乐曲的最后。巴拉基列夫钢琴作品《云雀》取消了声乐作品中的从属部分,将引子部分的旋律融入到主要部分中,分别出现在主题段,第二变奏的开始部分和第三部分。因此,按照其整体的布局来说,不仅仅在两首乐曲内部首尾呼应,两首作品之间也遥相呼应。

三、声乐艺术与钢琴艺术在表现云雀时的体现

(一)用声乐艺术表现云雀的特点

艺术歌曲是作曲家格林卡创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在其创作的众多艺术歌曲中,《云雀》最为人所熟知,这首作品是其声乐套曲《向彼得堡告别》中的一首,作品《云雀》中格林卡運用了俄罗斯本土曲调作为主旋律,在人声进入时,歌词写道:“听这歌声多嘹亮,响遍天空大地,歌声好像清泉水,叮叮咚咚不息。田野上的小云雀,对着他的伴侣,唱的婉转又悦耳,却不知在哪里?”这样的歌词完整地展现出了大自然的优美情境,同时钢琴伴奏部分大量运用半分解和弦来模拟出云雀的叫声,与人声交相呼应,使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二)用钢琴艺术表现云雀的特点

在巴拉基列夫的钢琴作品《云雀》中,云雀的声音特点由琶音和十六分音符、八分音符以及倚音共同演绎,即谱例4中a句的动机发展而来,贯穿全曲,在全曲的开端、中间和结尾出现,与整首作品的主题旋律交替进行,像是清晨云雀在大森林中自由歌唱,声音由弱到强,时近时远,缓慢的循序渐进。

第一变奏(13-33小节),优美的主题旋律依旧,提高一个八度进行,音乐在伴奏织体半分解和弦的带动下缓缓进行,仿佛感受到了春天大森林中清新的气息。随后一小节(第33小节)的华彩句,由先下后上的琶音以及紧凑的下行音阶和双手交替上行的琶音构成,不仅连接了两次变奏,还将整个乐曲推向了高潮。

第二变奏(34-55小节),旋律依旧,但相比于第一变奏的旋律更加丰富,云雀的叫声再次出现,相比于第一变奏的清新,第二变奏更加的热闹,像是一个热闹的午后,小动物们齐聚在大森林中,尽情的歌唱。紧接着第二个华彩句(第55小节)出现,由双手交替进行的琶音、柱式和弦以及下行的半音阶组成,也由此将热闹过渡到安静的氛围中,声音由强到弱、由快到慢。

最后一个部分,即变奏曲的第三变奏(56-70小节),共16小节,现行出现的是主题旋律,共9小节,热闹的大森林安静下来,旋律缓慢下来,紧接着华彩乐句再次出现连接着云雀的叫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巴拉基列夫钢琴作品《云雀》是在格林卡声乐作品《云雀》的基础上改编而来,因此在创作上带有一定的共性。格林卡声乐作品《云雀》为多段并列曲式,可分为三段,而巴拉基列夫钢琴作品《云雀》为变奏曲式,主题由声乐作品《云雀》的主题和引子部分材料共同构成,第一、第二变奏均与声乐作品《云雀》的结构相同,但在织体上更为丰富。声乐作品《云雀》的主题旋律与引子部分的旋律穿插出现在钢琴作品《云雀》中,在钢琴作品《云雀》的内部,及与声乐作品之间遥相呼应。最后,声乐艺术与钢琴艺术的表现上,用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琶音、倚音以及华彩乐句等来表现云雀的叫声。

猜你喜欢

声乐艺术云雀
鹰和云雀
云雀
云雀叫了一整天
蚂蚁与云雀
云雀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表演美及民族特色
审美定位在声乐演唱教学中的重要性探析
声乐艺术中唱法跨界问题研究
声乐艺术唱法及其跨界问题探讨
谈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