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孝心女孩领着养母去读研

2019-04-25筱婕

妇女 2019年1期
关键词:养父养母读研

筱婕

不负养父恩,跪着也要念完大学

1991年深秋的一天傍晚,刚出生不久的孙玉晴被遗弃在湖北随州市火车站。65岁的孙希贤和52岁的吴世菊夫妇膝下无子,把她抱回了家。

养父孙希贤是小学民办教师,当时月工资仅50元。没有工作的养母吴世菊靠养猪、收废品补贴家用。一年四季,吴世菊都要到池塘捞水草做饲料,冬天池水刺骨寒冷……但自从家里多了女儿,这对朴实老夫妻的心头常常有暖流滚过。

养父母待孙玉晴如亲生,一心希望她多读书,将来能有一个明媚的前程!2010年,就在孙玉晴即将参加高考时,养父突然瘫痪,后因病情加重住进了医院。弥留之际,养父攥着她的手,眼含愧疚和不舍,“晴晴,爸爸……不能供养你上大学了,以后苦了你……”孙玉晴对养父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把妈妈照顾好。”84岁的养父离世时,孙玉晴刚满19岁。

带着悲伤走进考场,因发挥失常,孙玉晴只过了专科线。懂事的玉晴没有让71岁的养母作难,而是通过申请助学贷款,上了湖北文理学院。为了不辜负养父母的期望,孙玉晴刚入校就定好了目标:三年后专升本,即使“跪”着也要念完本科!

读大专期间,考虑到体弱多病的七旬养母已没有劳动能力,为了自己解决生活费,孙玉晴选择去校园食堂做兼职。她卖饭、洗碗、擦餐桌、倒剩饭,早中晚三个时段的忙碌,换来每月80块钱的工资。很多同学不明白,食堂给的钱那么少,她为什么要去干那种又脏又累的活。孙玉晴的回答,令从没有为生活犯过愁的同窗们心头一振:“这样可以省去一日三餐的生活费啊!”

每天晚上,孙玉晴要在学校食堂工作到八九点,然后再一路小跑赶到自习室、图书馆学习,最后总是在熄灯时被保安“赶”出去。

深情感天,孝女领着养母去读研

节假日更被孙玉晴安排得满满的,她要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多赚些钱。发传单、做销售、当翻译、一天三个家教……在同学眼中,孙玉晴是一个从不会玩的“怪人”,因为除去兼职时间,她课余都是在图书馆度过。“我舍不得睡觉,从来没午休过,专升本只有一次机会,我必须确保万无一失。”孙玉晴在日记中写道。

除了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养母每况愈下的身體是孙玉晴最忧心的事。读大专那几年,吴世菊每年都要住院三四次,孙玉晴每半月就要从学校回家一趟,火车票放了满满一抽屉。

而且为了减轻养母的负担,从上大专开始,孙玉晴就没向老人要过一分钱。她把打工挣到的钱留一部分做生活费,其余的悉数寄给家乡的养母,并含泪写信告诉吴世菊:“妈,您不要再出去捡废品了,女儿现在有能力养您了!”苍天不负苦心人。2013年9月,孙玉晴专科毕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湖北文理学院的全日制本科。

2015年7月,孙玉晴本科毕业。当别的同学都忙着找工作时,她想到了养父对自己莫大的期望,又毅然选择了考研。2016年3月,孙玉晴顺利考上了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研究生!

收到录取通知书这天,孙玉晴喜忧参半。读硕士是她瑰丽的梦想,可76岁的养母不仅身体孱弱,记忆力也模糊了,时常忘记吃饭和回家的路。带老人到医院一检查才知道,养母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

让年迈的老母亲一个人在随州生活,孙玉晴放心不下。考虑再三,她决定带着养母去西安读研。在出发去学校之前,孙玉晴拨通了自己素未谋面的辅导员的电话,请求他在学校附近给自己和养母租个便宜点的房子。辅导员在了解了情况之后,被孙玉晴的拳拳孝心所感动,不仅帮她找到了便宜的房子,还帮她向学校申请了各种补助。

2016年9月,孙玉晴领着养母从湖北随州来到“西工大”报到。辅导员为她租的房子就在学校家属区,离教学楼非常近。孙玉晴白天去学校上课,担心养母一个人在家寂寞,便给她买了一台二手彩电。每堂下课,孙玉晴都会一路小跑着回来看看,看看养母在不在家,在干什么。看到养母在家里看电视,她心里就安稳很多。如果看到养母不在家,她就风风火火出去寻找,直到把养母找到为止。

在孙玉晴和母亲的生活中,“寻亲”场景经常出现。年近八旬的母亲精神恍惚,脑子糊涂,却在家里待不住,早晨五六点就要起床出门玩,拦也拦不住,像个任性的孩子。但她经常迷路,走丢几次后,孙玉晴给母亲买了手机,并在她兜里放上写有信息的小字条。即使这样,还是不时得出去把她找回来。

为了照顾老母亲,孙玉晴只能把自己的活动范围限定在校内,别说像同学们一样出去看电影、逛商场了,在西安读研期间她连学校附近的公园都没去过。尽管孝亲与求学同步进行的生活磨难重重,孙玉晴却坚定如初:“她养我长大,我陪她到老。没有养母,就没有今天的我。”

逆风飞扬,“自强之星”弘扬正能量

子欲养而亲不待,养父离世是孙玉晴心中永远的痛。2017年春,为了在还来得及的时候报恩尽孝,孙玉晴决定奢侈一次,帮养母完成“到北京看看毛主席”的心愿。为此,孙玉晴筹划了很久,她拿出积攒的奖学金,提前挤出更多的时间打工。当年4月,孙玉晴带母亲去了天安门、故宫、圆明园等地,还背着妈妈爬了长城……

母女俩在北京第一次坐缆车、第一次坐游船、第一次吃烤鸭。母亲最想参观毛主席纪念堂,看到毛主席遗容的那一刻,母亲身子晃了一下,紧紧抓住孙玉晴的手。在北京的4天花了3500多元,是她这些年最“任性”的一次。“但看到母亲开心的样子,我觉得很值!”女孩含笑说。

如今,虽然养母的头脑时不时就不清醒,总跟孙玉晴闹脾气,还不时走丢。但她总会时不时无意提起“我去过北京”“坐过飞机”的事,这让孙玉晴在疲惫中多了一丝安慰。

读硕士期间,孙玉晴一边悉心照顾养母,一边砥砺前行。在学习科研上,她赴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参加外语类顶级国际会议并作口头汇报;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并获得了多项奖学金;被评选为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以及“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

一路走来,外界的每一份关怀,于孙玉晴而言都弥足珍贵。“这些年,我应该感谢的人太多了,我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回馈那些帮助过我的人。”

2018年,读研二的孙玉晴27岁了。谈及对未来的规划,她说明年研究生毕业后就进入大学教书。“因为我的养父是一名教师,而且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也一路承蒙师恩,所以我也想做同样的事情,去引导和影响我的学生。”

2018年6月,孙玉晴因孝老爱亲入选了“陕西好人榜”,引起市委领导的关注,并号召全市青年向孙玉晴学习,弘扬社会正能量!

目前,孙玉晴和几个同学,还发起了一个辅导教学类的公益创业项目,整合在校大学生的家教资源,开发包括在线直播在内的软件,让贫困农村的中小学生找到免费的专业辅导老师。

虽然曾被命运一次次扼住喉咙,孙玉晴不仅没有一蹶不振,更是选择了逆风飞扬,书写了让无数人敬佩的华美青春!

编辑/倪萌

猜你喜欢

养父养母读研
不事张扬的爱
晨光下的独舞
一例大四学生的职业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大四学生的职业咨询案例报告
一个女博士的自述:遇见你,是我人生不幸中的大幸
关于在校本科生攻读硕士研究生情况调查报告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就业状况与问题分析
致我的养父养母:活着死去都是爱的花朵
重情养女,孝义独扛一个家
感动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