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人文馆员职业能力构成及培养策略

2019-04-25胡绍君东北石油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9年3期
关键词:馆员人文图书馆

胡绍君(1.东北石油大学图书馆;2.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1 引言

近几年,数字人文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用数字技术、云计算等解决人文学科的问题将对科学研究产生深刻的影响。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保障与知识发现分析等属性决定了其将在数字人文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ACRL)在研究报告中多次把数字人文列为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之一。[1]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非常重视数字人文,很多高校图书馆专门设置了数字人文馆员(DigitalHumanitiesLibrarian)岗位。我国对数字人文的研究刚刚起步,围绕数字人文馆员开展的研究屈指可数,目前鲜有学者针对数字人文馆员职业能力构成展开研究,也尚未发现有高校图书馆设置数字人文馆员岗位。然而随着数字人文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这一岗位在国内的产生已经成为必然,有必要对图书馆员在数字人文背景下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清晰定位。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国外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馆员岗位职责和作用发挥情况的案例分析,结合我国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探讨归纳数字人文馆员的职业能力构成,为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馆员岗位设置、人员选聘和培养教育提供参考建议。

2 数字人文与图书馆

2.1 数字人文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学术界一般认为,数字人文起源于1949年,意大利学者罗伯托·布萨(Roberto Busa)最早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文本分析,并对数字人文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宏观展望,开辟了人文和计算机两大学科融合发展的全新研究领域。[2-3]这个新的领域起初是以“人文计算”(Humanities Computing)命名的,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演化为“数字人文”(DigitalHumanities)。一方面是指数字资源在人文学科中的系统化应用,另一方面是指对这种应用的反思与反馈。近两年,数字人文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人文学科的研究领域。2004年以来,以国际数字人文组织联盟(TheAlliance of Digital Humanities Organizations,ADHO)为代表的全球性数字人文组织陆续成立。[4]在这些组织的推动下,数字人文得以迅速发展,众多高校纷纷启动数字人文工程项目或成立数字人文中心,并获得了较大的影响力。如,哈佛大学的地理研究中心项目、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高级空间分析中心项目和耶鲁大学的“数字喜马拉雅”项目等。截至2017年底,全球范围内有近200个直接以“Digital Humanities”命名的中心或学术团体,其中80%以上分布在北美和欧洲。[5]美国将数字人文列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首要重大事件”,多数高校和人文研究组织均有数字人文中心在开展项目研究。[6]自2011年以来,亚太地区每年都召开“数位典藏与数位人文国际研讨会(DADH)”。日本于2017年成立国家层面的人文学开放数据共同利用中心,以加强国内数字人文研究的整合研究以及与国外同行的交流合作。

从已公开发表的文献来看,我国的数字人文研究始于20世纪末,其中港澳台地区的研究早于大陆地区(台湾地区称为“数位人文”)。2018年4月,笔者在CNKI(中国知网)以“数字人文”为主题进行检索,发现有关数字人文的研究文献仅437篇,但从文献分布来看,该领域研究热度持续升温,尤其从2016年开始呈直线上升趋势。从相关文献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对数字人文的研究主要着眼于以下几方面:①对数字人文研究热点与趋势的分析;[7]② 探讨数字人文在史学研究、历史地理学、档案学等具体人文领域的应用策略;[8]③ 有关数字人文研究的支撑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图书馆、档案馆对数字人文研究的支持策略;[9-10]④ 从人文学科的视角讨论数字人文对人文研究方法和人文精神的影响。[11]在具体实践方面,2011年,武汉大学建立了我国大陆地区首家数字人文研究中心;2016年,北京大学数字人文小组成立;[12]2017年,南京大学成立数字人文研究中心,2018年又成立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数字人文创研中心,并出版了《数字人文导论》等数字人文研究丛书。

2.2 图书馆在数字人文中的角色

迅猛而广泛的技术变革,为科研活动中海量数据与信息的获取、存储、处理和传播提供了新方法。在开放科学环境中,人文学科的学术实践与学术文化转向是必然趋势,科技与人文需要更为生动和深刻的融合,图书馆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或缺:一方面,人文研究人员需要依赖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和文献资源来开展研究,依靠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平台开展跨学科学术交流,并对完成的研究成果进行推广;[13]另一方面,数字人文也为图书馆转型发展带来了机遇,图书馆借助数字人文这一发展契机,可积极创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层次,在数字人文合作中扮演好联系者、参与者与指导者等多重角色。

鉴于图书馆与数字人文的紧密关联,国内外图书馆界高度关注数字人文的发展动态,并积极投身相关研究、探索与实践。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IFLA,以下简称“国际图联”)对数字人文研究的高度关注,不仅体现在2013年的国际图联趋势报告中,而且还为此专门建立了“数字人文/数字学术特别兴趣组”。[14]2017年8月,国际图联年会上举办了“数字人文——机遇与风险:连接图书馆与研究”会议。国外高校图书馆的数字人文服务实践起步比较早,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值得借鉴。纽约大学图书馆专门将全球与英美文学相关的数字馆藏和数字人文项目进行专题推介;[15]北卡罗来纳大学图书馆将校内外的数字人文项目按学科进行分类展示,并分类推介数字人文工具,为本校的人文研究和教学提供向导;佐治亚大学图书馆依托研究计算中心为数字人文项目提供虚拟服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图书馆利用其资源、技术和存储优势,为研究者提供免费的数字人文出版服务。在欧美高校,从数字人文教学团队组创到教学课程设计,再到课堂阅读材料选择等,都离不开图书馆的参与。[16]哈佛大学图书馆联合其他图书馆以数字人文工作坊的形式向人文学者普及人文领域常用的数据库、数据集、数字工具等。此外,美国西北大学、堪萨斯大学、加州大学及英国牛津大学等高校,均开设了专门的数字人文课程。

随着数字人文在国内的逐步推介与升温,我国图书馆界也在积极开展相关的研讨和交流。2014年,上海图书馆学会举办了以“数字人文与语义技术”为专题的图书馆前沿技术论坛;2016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设置“数字人文——图书馆的历史传统与时代使命”分会场;[17]2017年12月,“图书馆与数字人文国际研讨会”在深圳大学城图书馆举行,与会人士围绕数字人文中的关键技术、用于数字人文的数据/资源/网络/平台构建、高等教育与数字人文、数字人文与多学科应用研究、图书馆在数字人文发展中的角色等5大主题进行交流,探讨未来数字人文领域的发展路径以及图书馆界面向数字人文的服务模式创新,为进一步促进国内数字人文及图书馆发展提供借鉴。

2.3 数字人文馆员的设置情况

为满足迅速增长的数字人文项目服务需求,国外很多高校专门设置了数字人文馆员岗位,这是图书馆的发展空间与服务范围在数字人文环境下拓展的集中体现。数字人文馆员与学者合作,将技术融入人文学研究中,积极为人文领域的数字化项目提供帮助,为研究者提供更专业、更具针对性的咨询和服务。2011年,美国纽约大学图书馆最早开始招聘数字人文馆员。2015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出现文学与数字人文馆员。[18]此后,越来越多的美国高校均设置了与数字人文相关的馆员岗位,职责范围包括数字人文理论与方法指导、数字技术实施、版权咨询、项目管理、数据管理与元数据指导、项目成果推介等。部分高校还出现了数字人文与英语馆员(Digital Humanities and English Librarian)以及版权与数字人文馆员(CopyrightandDigitalHumanities Librarian)等岗位。[19-21]很多高校对数字人文馆员的岗位职责进行了说明,以布朗大学图书馆为例,该馆对数字人文馆员的要求主要有:① 能使用数字网络技术和工具(如可视化、文本分析和编程)等协助解决人文资源数字化难题;② 可协助人文科研人员创作数字对象,并为数字分析提供工具或其他技术支持;③ 熟悉新科研范式下学术交流活动中的最新出版业态,具备一定的著作权、开放存取和网络资源许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④ 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能融洽图书馆与科研人员之间的关系;⑤ 在数字存储方面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可帮助实现人文研究成果入库;⑥ 具备公开宣讲和对外推介展示数字人文成果的能力等。[22]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图书馆员应对数字人文的角色转变和能力需求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欠缺。笔者2018年4月在CNKI,以“数字人文+馆员”为题名进行检索,仅获得7篇文献,且绝大多数为2017年以来成果。[23-29]

3 数字人文馆员职业能力的构成分析

数字人文馆员作为图书馆的新设岗位,与传统的学科馆员、资源建设馆员、版权馆员等岗位在职责范围上存在部分重叠,然而由于其具备服务的针对性和技术的前瞻性等特点,又是其他岗位无法替代的。未来,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可能将进一步拓展到知识产权咨询、开放存取期刊管理、数字化资源存储等多个领域,数字人文馆员的工作内容将非常广泛,甚至迈向职业化的发展道路,只有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者才能胜任,因此有必要对数字人文馆员职业能力的构成进行分析。《数字人文宣言2.0》对数字人文从业人员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认为其职责可能包括“进一步探索人文学科知识的质量与方向”“进一步拓展人文学科知识的界限与影响力”“能直接参与丰富、多维、多类型的人文学术交流,并规划实践和发展过程”等。[30]此外,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也对馆员涉及数字人文领域的10类职责进行了说明,其中信息获取与分析处理、资源维护、信息组织/编目/分类相关服务、评估和响应用户的需求和偏好等被认为比较重要。结合前文阐述,数字人文馆员职业能力可由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构成(见下表)。

表 数字人文馆员职业能力构成

3.1 数字人文馆员的一般职业能力

(1)协作沟通能力。面向数字人文,图书馆将根据数字环境和用户行为与需求的变化,开展丰富多彩的跨学科、跨机构和跨地域的数字科研交流活动,而数字人文馆员是资源与用户、知识与用户、技术与用户以及用户与用户之间沟通的桥梁,[31]要具备与不同学科研究人员合作的沟通能力,形成平等的协作工作模式。随着移动互联网和通讯软件的发展与普及,人们的交流沟通越来越依赖QQ、微信、微博、E-mail、移动图书馆等互联网交互软件,面对面的交流不断减少,馆员只能通过文字、图片或在线演示等渠道向师生展现服务态度和职业素养,这对数字人文馆员使用沟通工具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对网络交流的礼仪和技巧掌握到位。

(2)环境适应能力。数字人文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数字人文馆员可能会面临全新的工作环境,必须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应及时掌握新技能以适应不同环境下的工作行为和习惯。应保持积极主动的服务态度和按需应变的服务原则,以饱满的热情与数字人文团队开展协商合作,提供高效、灵活的个性化服务。

(3)协同研究能力。馆员参与数字人文研究能对数字人文研究人员的数据密集型信息环境有充分的了解,对他们的需求将有更准确的把握,从而提供高度个性化的知识服务、学术交流服务以及工具技术服务。[32]因此,数字人文馆员应积极嵌入数字人文研究项目,了解所服务学科的研究前沿,有能力进行学术交流服务,能够满足项目参考咨询等工作需求,从而提供精准的项目协同以及嵌入式服务。

(4)持续学习能力。从实践主体来看,图书馆员不仅要做数字人文的积极参与者,而且要做推动其发展创新的生力军。[33]要始终保持开放的思维和强烈的求知欲,激发自己的创造力,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理念,开拓自己的视野,不断掌握新技术和新技能,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2 数字人文馆员的专业职业能力

(1)数据策管能力。跨学科合作所带来的研究范式的革新——数据密集型科学模式,使数据在科研中的作用越发突显,对获取的海量数据进行组织、处理与分析将成为数字人文研究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34]这促使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从传统的以文献和信息资源逐步演化到以数据服务为主,因此要求数字人文馆员必须具备数据策管(Digital Curation)技能,如数据收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关联、数据挖掘以及可视化表达等,[35]以帮助科研人员使用合适的工具,发现并利用有价值的信息,构建模型、解释数据、提供方案,不断提升数据密集型的研究能力。

(2)资源整合能力。数字人文馆员的资源整合能力既包括知识资源整合能力,又包括平台与工具整合能力。如何高效且准确地获得项目所需要的学术资源是科研人员在开展研究前和研究过程中都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目前,世界上有数以百计的数字人文组织,与数字人文相关的数据库、系统平台、工具软件也多种多样,但标准不统一、格式不规范、接口不兼容等问题影响着科研人员对信息的获取。[36]数字人文馆员需要在这些资源的发现和整合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整合馆藏资源、挖掘开放资源、共享内部资源,集成各类数据库,整合目录、理顺格式,做好信息分类与加工工作以实现资源增值,并使用专门的网页或推送信息进行展示,方便科研人员一站式访问。

(3)工具使用能力。数字人文工具是数字人文基础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技术的高度发展,可用于数字人文的工具软件越来越多,如数据可视化工具(DataVisualization、Facebook)、数据提取工具(Netvizz)、社会网络分析工具(Network Analysis)、最为相关词发现工具(Open Calais)、地图加工工具(Mapping Tools) 以及 DH Toolkits、DH Press等专用工具包。[37]一方面,馆员需要具备开发设计或熟练操作这些数字工具来解决传统人文研究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应积极探索将非人文研究领域的数字工具引入到数字人文研究中来。

(4)成果管理能力。数字人文研究的数字化特征,决定了项目研究成果的数字化。在云计算和大数据的背景下,多数研究成果都是以集成化的形式存储于云端,然而由于数字人文工具的多样性以及不同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应用接口、服务协议不同等原因,给数字人文项目的后续深度研究、横向合作等增加了数据清洗、分析、抽取和应用难度。数字人文馆员需要帮助项目团队管理好研究成果,协调好成果格式并协助规范服务协议,构建科研协同创新平台,建立学者个人知识库和机构知识库,以方便对成果进行展示,还要能处理好成果知识产权问题,积极协助专利申请等。[38]此外,还需具备成果宣讲、推介以及转化的能力,具备对成果收集、整理、编目、检索、维护、保护、转化等一系列技能。

3.3 数字人文馆员的综合职业能力

(1)跨学科专业知识。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资源管理以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是图书馆员知识体系结构的主体,而数字人文是典型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对馆员的知识结构有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数字人文馆员,在具备上述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背景,精通一门、两门甚至多门人文学科,并准确把握这些学科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趋势,这样才能有效参与数字人文项目;其次,应该注意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用于项目研究。此外,还应具备一定的著作权及版权知识,了解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准确把握学术交流的新环境和新模式,紧跟时代的步伐。[39]

(2)项目管理能力。数字人文的研究一般都是通过具体的数字人文项目将不同学科、不同背景的研究机构与学者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个项目管理团队。图书馆所提供的数字人文服务也将落实到具体的项目团队,实行“项目制”管理。因此,数字人文馆员必须具备项目管理的经验和能力,具备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熟悉数字人文项目的基本流程和生命周期,能够对所参与的数字人文项目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评价等全过程有深入了解,能紧跟数字人文项目研究的进度,并适时提供所需的服务和资源,这样才能为项目提供更好的服务。

(3)挖掘需求能力。为数字人文团队提供研究动态、热点分析和发展趋势是数字人文馆员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求其拥有搜集、分析大数据和研究情报、预测研究趋势的能力。[40]具体而言,数字人文馆员需要从文献梳理的角度出发,把握数字人文项目的发展动态,及时分析和预测项目发展方向与发展前景,具备利用信息组织的经验和文献计量的能力,定期对数字人文研究环境进行扫描,发现研究热点,挖掘新的研究需求。

(4)教学推介能力。数字人文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对其进行广泛宣传,普及数字人文理念、吸引更多的科研人员关注并参与进来,是图书馆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国内高校的数字人文培训和课程体系尚未完善的情况下,[41]数字人文馆员需要在数字人文项目服务实践中积极寻找切入点,开展与数字人文相关的知识技术讲座以及教育培训活动。这就对数字人文馆员的教学与推介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学推介是一项复杂而极具创造性的综合技能,融合了表达、判断、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素质。

4 数字人文馆员职业能力的培养策略

4.1 选拔多学科背景人才从事馆员工作

从数字人文的普及面来看,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还不具备建立数字人文中心的条件,多数图书馆将主要面向数字人文项目服务。[42-43]图书馆既可以根据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在现有馆员中培育数字人文馆员,也可以通过招聘来充实数字人文队伍。从馆内选拔有多学科背景的人才从事数字人文馆员工作固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从数字人文的发展来看,未来高校研究人员对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在内部人员无法满足数字人文馆员岗位需求的情况下,公开招聘跨学科人才将很有必要。可结合工作内容,根据学历、学科背景、相关领域工作经验、数字数据技能、项目管理能力、沟通能力与服务意识等指标对应聘者进行综合评判。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依托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资源管理等图情类专业开展面向数字人文领域的研究生定向培养项目,根据工作分工和侧重点定制馆员。图书馆管理者应具备战略眼光,提前做好数字人文队伍的建设规划,为数字人文馆员提供职业发展支持,做好人才储备。[44]

4.2 制定数字人文馆员职业能力标准

图书馆员在数字人文服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图书馆提升服务能力的人才基础。作为对馆员综合素质有较高要求的数字人文馆员岗位,图书馆必须对其角色分工和工作职责做出准确阐述,对馆员职业能力设定明确的标准,对数字人文服务工作流程、服务指南和标准要求等进行统一规范。[45]数字人文馆员职业能力标准是一把标尺,既有助于数字人文馆员的岗前培养和能力评估,也有利于在岗人员的自我认知。政府部门、图书馆行业学会等也可参考部分行业的职业认证体系,探索数字人文领域的职业资格准入或认证制度,[46]以保证数字人文馆员队伍的专业性。

4.3 鼓励馆员参与数字人文继续教育

数字人文技术日新月异,数字人文领域的继续教育亦将永无止境。继续教育是数字人文馆员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水平、加强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高校图书馆可依据数字人文馆员的知识结构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培训和继续教育,对其专业知识与服务技能体系中的短板进行修补。基于国内多数高校数字人文服务尚未起步的状况,图书馆应鼓励馆员多参加与数字人文相关的研讨会和专家论坛,使他们了解数字人文研究的最新动态,也可以利用MOOC平台、QQ群直播、微信群直播等新媒体工具开展在线学习或远程教育。已建立数字人文中心的图书馆应加强与国外高校在数字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选派馆员参加国际研讨交流,结合国情馆情,引进国外成功服务案例并逐步在国内高校进行推广。

4.4 建立科学的馆员评价与激励机制

开展科学有效的数字人文馆员绩效评价,能有效提高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馆员职业能力的提升。图书馆可以参照数字人文馆员职业能力标准,借鉴“LibQUAL+”等成熟的评价模式,根据岗位技能、服务态度、服务内容、服务效果、服务对象意见等对参与数字人文服务的馆员开展以自评、互评、用户评价、组织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考核,[47]图书馆还应与高校管理部门协调,积极完善对数字人文馆员的激励机制,为他们的成长创造必要的条件,激发其工作热情,在竞争中提升数字人文馆员队伍的整体能力水平。

5 结语

我国数字人文研究与实践虽刚刚起步,但发展势头已十分迅猛,未来数字人文馆员的需求缺口将越来越大,高校图书馆应紧紧抓住数字人文的发展机遇,主动嵌入到数字人文的教学与科研中去。同时,高校图书馆需要积极借鉴国外研究型图书馆的有益经验,做好角色定位,灵活设置数字人文馆员岗位,不断提高馆员职业能力,打造一支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数字人文馆员队伍,以积极推动数字人文在国内向更高层次、更深领域发展。

猜你喜欢

馆员人文图书馆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探讨
图书馆
探讨党校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素质及培训策略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实现高职图书馆长远发展与青年馆员自我实现协调统一
人文社科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