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数据资产的建设框架与管理体系

2019-04-25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9年3期
关键词:数据管理馆员资产

胡 琳(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

随着大数据理念与技术的不断发展,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将大数据视为一种战略性资源,并制定了大数据资源发展战略。[1]与此同时,在外在信息环境和内部发展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图书馆大数据在图书馆事业发展中也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被视为未来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性资源。图书馆大数据是在图书馆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过程中采集到的、具有隐性价值的、有利于促进图书馆和用户发展的数据集合,它能够在图书馆科学决策、均衡发展、服务质量提升、服务设计优化、支持用户个性化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经过多年发展,对图书馆大数据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图书馆实践中也有了很多成功的应用,但将数据作为图书馆重要的资产进行建设和管理的相关研究还极少见。对图书馆来说,如何建设和管理好数据资产、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重要作用,仍然是当前图书馆大数据研究与实践面临的重要挑战。鉴于此,本文基于数据资产的视角,探讨图书馆数据资产的内涵、特征、整体建设架构及管理体系,以期为图书馆大数据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1 图书馆数据资产的涵义及特征

1.1 图书馆数据资产的内涵

数据资产是指对组织发展有重要价值的、可控制的、可量化的数据资源。[2]目前,学界和业界对图书馆数据资产的涵义尚未达成共识,但借鉴数据资产的定义,我们认为可以围绕图书馆的建设和服务来确定图书馆数据资产的内涵:图书馆数据资产是图书馆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图书馆拥有或控制的、能提升和改进图书馆管理或服务水平、能有效促进图书馆发展且有重要价值的数据资源。图书馆数据资产是从图书馆建设或服务活动中采集而来,如用户服务、文献资源建设、科研数据管理、培训和交流等都是图书馆数据的重要来源。同时,“人”和“物”是图书馆数据资产的重要来源,“人”是指图书馆管理者、馆员和用户,“物”是指图书馆的网站、在线服务平台、多媒体设备、智能设备、信息管理系统、服务器等。[3]图书馆数据资产的使用者包括图书馆管理者、图书馆员和用户等,主要用于用户画像、用户需求分析与预测、馆员服务评估、支持图书馆管理与决策等方面。

1.2 图书馆数据资产的主要特征

① 虚拟性特征。同有形资产相比,图书馆数据资产是虚拟的、隐性的,主要通过各种智能设备、服务器或系统平台进行存储、传输和利用。但数据资产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上述设备或系统,而是用其中的数据资源来分析用户需求、馆员行为以及资源的状态和价值等。② 动态性特征。图书馆固定资产的外在形式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变化的,如电脑、纸质文献、桌椅等,而图书馆的各种系统和设备等则源源不断地产生新数据。在图书馆采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数据被不断地清洗和完善,并以此满足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需求。③ 共享性特征。当馆员或用户需要图书馆管理或服务数据时,只要通过网络和信息系统共享即可实现。另外,数据库终端可以同时为不同用户提供数据资源服务,不受时空和用户数量的限制。每一类用户群体都可以根据图书馆所设定的使用权限,在图书馆数据平台上获取自己所需的数据。④ 难量化性特征。图书馆数据资产在用户行为和需求分析、图书馆科学决策和发展预测甚至是图书馆学研究方面,都可以发挥重要价值,但这些价值却无法单纯用货币计量。同时,不同图书馆的数据资产在质量和数量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相互之间难以借鉴,也无法简单地评测某一个图书馆数据资产的价值。

2 图书馆数据资产的建设框架

图书馆在建设数据资产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建设主体、建设内容及建设方法。本文从数据资产归一化处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数据分析和管理平台建设、数据资产应用模式四个维度对图书馆数据资产的建设内容进行分析(见图1)。

图1 图书馆数据资产建设框架

2.1 图书馆数据采集与归一化

随着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运用,图书馆数据的内容和类型不断丰富,数据规模不断扩大,对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带来了难度。为保证数据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必须要对相关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首先,建立系统化的数据采集模式,图书馆系统的基础支撑层、资源层、服务层、用户行为层的有效数据都需采集。其次,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制定相应的采集方式,如对纸质资源、电子资源、用户数据及图书馆的人事、财务、固定资产等数据进行采集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物联网感知模式、数据交换模式、情感识别模式和动态生成模式等。数据使用者对数据的类型、格式、粒度及时效性等要求不同,只有通过归一化处理,才能保证数据描述和分类在图书馆各个系统平台的统一,进而实现数据资源的高度共享。数据完成归一化处理后,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可以帮助馆员掌握用户状态,了解用户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帮助,进而体现数据资产的价值。

2.2 图书馆数据管理团队建设

随着图书馆数据资产的不断增加,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变得十分必要,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首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尤其不能泄露用户的隐私数据。其次,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第三,由于图书馆数据资产面向公众服务,具有准公共性的特征,因此要具备良好的公平服务观念。最后,在工作技能方面,管理人员要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悉图书馆业务,能有效运用工具采集、管理、分析和利用各种数据。

专业的图书馆数据管理团队建设要朝着3个方向努力。① 全面性。运用大数据技术持续、全面、实时地采集图书馆活动中的各类型数据,如用户在馆和在线时长、资源使用特征、馆员和用户交互的状态等。② 准确性。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的预测与实际基本相符,馆员可以准确地掌握用户的状态和需求,为其提供精准服务,用户也可以通过图书馆的服务准确识别自身的需求。③ 及时性。通过大数据技术及时发现用户状态的变化及遇到的问题,以便根据数据所反馈的信息灵活调整服务策略。

2.3 数据分析与管理平台建设

为了保证数据分析的流畅、准确和具有针对性,图书馆采集的不同格式、类型的数据需要在不同的分析平台进行分析。由于图书馆的数据平台主要由第三方开发建设,图书馆要根据自身资源特色和服务理念,选择符合本馆发展理念的多功能数据分析平台,同时数据平台应有严格的权限管理制度,确保图书馆数据资产合理合法。数据平台的管理和运营以数据采集为前提,平台管理人员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入到数据库,馆员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和提取相应的数据。之后,对平台数据进行整合和深度分析,将分析结果通过可视化终端(如平板电脑、手机以及多媒体投影等)进行呈现,进而实现数据的全过程管理。数据平台提供可视化分析功能,能够从不同维度来分析数据,用户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设置数据分析报告的格式和内容。最后,数据分析和管理平台要有较强的计算能力,在处理复杂数据时既可以保证稳定性,也可以保证时效性。

2.4 数据应用模式的设计与优化

如何利用好数据是图书馆实行数据资产管理的落脚点,而这取决于图书馆数据应用和服务模式的设计与优化。针对图书馆建设、发展和服务情况,确定数据资产应用于图书馆不同情境的类型和流程,并根据数据服务效果的反馈不断完善数据应用和服务模式,优化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效果。如,分析用户数字资源利用的数据,可以通过检索图书馆数据管理平台,了解用户数字资源使用的停留和跳转情况、登陆时间节点分布、馆员与用户交互数据、不同特征用户的使用情况差异等,[4]分析其背后原因,这样不仅可以对改进平台功能服务和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提供对策和建议,还可以对数据平台的应用模式进行检验、评估和修正,不断提高其应用的可行性,进而为馆员和用户提供精准的数据服务。

3 图书馆数据资产管理体系

3.1 图书馆数据资产管理的理论依据

数据资产管理(Data Asset Management,DAM)是规划、供给、控制数据资产的一系列业务的统称,[5]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和维度,如:设计、研究、执行和监督数据开发和利用的方案、政策或制度,控制并保护数据,发掘数字资产的潜在价值,提高数据利用效率等。目前,许多发达国家都在研究数据资产管理和运营的方法,并催生了数据管理这个新产业和新行业。许多企业也在利用数据资产分析客户行为,进而寻求新的市场竞争优势。数据资产管理通过对海量高质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体现价值,确保其能作为组织的重要资产。[6]

国际数据管理协会(Data Management Association,DAMA)对近年来数据管理理论进行了提炼和总结,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数据管理知识体系,即DAMADMBOK (Data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该体系主要包括数据管理的指导原则、具体职能、应用标准、范围边界、相关定义、角色等内容,为管理者、数据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图书馆员提供了数据资产管理的整体框架。[7]依据管理知识体系和数据生命周期理论,图书馆数据资产管理的架构体系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由高到低分别为价值层、分析层、数据层和基础层(见图2)。

图2 图书馆数据资产管理的架构体系

3.2 图书馆数据资产管理体系

本文认为,图书馆数据资产管理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先进的技术和合理的方式对图书馆数据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进而实现其重要价值的过程。根据图书馆数据资产积累和发展的规律,建立有效和稳定的数据资产管理系统,可以深度发掘和利用数据资源,进而推动图书馆业务建设,不断改进用户服务质量。本文建构的图书馆数据资产管理主要包含数据资产管理的流程、规范、对象及数据资产的安全、质量和权属管理。

3.2.1 管理流程

一般来说,图书馆数据资产管理的主要流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加工、数据分析和数据应用。数据采集是基础工作,是数据开发和利用的前提条件,在此阶段,可以根据 5W(Who,What,Where,When,Why)原则明确拟采集的数据类型。① 描述用户和馆员的数据(Who),如年龄、学历、性别等基本数据。② 描述用户和馆员行为的数据(What),如用户活动轨迹、在线交互状态、检索查询行为以及馆员的媒体使用行为、资源利用行为以及咨询和推广行为等。③ 描述图书馆服务场景或空间环境的数据(Where),如采用视频监控、物联网设备及其他智能系统或开源软件采集到的用户行为数据。④ 描述与时间序列相关的动态数据(When),如,用户在使用图书馆资源时的停留时间及跳转到其他资源时的时间节点等,帮助图书馆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偏好。⑤ 描述关联性的数据(Why),如不同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数据预测的结果与实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或相关性等。

数据加工是指对采集到的相关业务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以便为后期数据分析和利用做准备,主要包括数据的清洗、规范化、交换和存储等。其主要目的是从海量、复杂、多种类型和结构的数据中提取对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有重要价值的数据。

数据分析是指在海量数据中有效提取和分析相关数据,从而为图书馆真正把握用户需求并进行资源推送等服务提供依据。如,在对用户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定制或组合图书馆相关资源和服务并通过在线服务平台将其推送到用户的学习空间,满足用户个性化服务需要。

数据应用包括基于数据的图书馆研究、图书馆重要决策及趋势的预测等服务,数据分析结果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如,图书馆可以根据用户使用数字资源的种类、次数和时间等,分析用户资源使用的喜好,为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提供依据。

3.2.2 管理规范

图书馆数据资产管理规范是指通过建立规章制度的方式,明确图书馆数据资产管理的流程、标准、内容和禁忌等,为图书馆领导、学科馆员和其他参与者的数据管理行为提供规范的操作指引。管理规范必须体现以下三个特征。① 规范性。需要让管理人员明白哪些需要做、哪些不能做、具体如何操作等。② 强制性。管理规范对所有的参与者都有强制约束力,参与者需严格遵守规范,不得越界。③ 群众性。图书馆利益相关者都有义务参与数据资产的建设和管理。

确定图书馆数据资产管理的职能设计后,为了保证各部门业务活动的正常开展,需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加以规范。由于图书馆数据的收集过程涉及多方参与者,需要明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人员在不同工作环节中的责任和要求,让参与者的活动有章可循。图书馆领导作为组织者和决策者,应通过顶层战略设计使所有的参与者拥有共同的目标和愿景,进而形成一个合作紧密、秩序井然的整体。规范、有序、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充分整合和发挥多部门优势,提高图书馆数据资产管理水平,进而充分发挥图书馆数据资产的价值。同时,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工具连接图书馆、政府、社会等管理体系,建立数据资产共享利用平台,以帮助图书馆更好地融入外部环境,获取外部知识,进而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3.2.3 管理对象

一般情况下,管理对象主要包括人、物资、资金、信息等。这里的人既是图书馆数据资产管理的对象,也是图书馆数据资产管理的主体,包括图书馆馆员,图书馆的合作伙伴、供应商、用户等。管理主体既负责数据资产的经营和管理,同时也享受数据资产带来的数据服务。财物是指图书馆内部有关资金使用、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有价值数据,是图书馆能够自主支配和使用的物资的价值表现。对图书馆财产数据的管理主要是最大化其价值,保证财力的有效应用。物是指图书馆内部配置的能产生数据资产的智能设备,如智能桌椅、多媒体设备等,要通过对物的有效配置,提高其使用效率。在数据资产管理过程中,信息是关键要素,如何处理和利用信息直接影响到图书馆数据资产管理的效能。图书馆数据资产的管理者要能有效地识别、采集和分析,并将最有价值的数据反馈给用户。

3.2.4 安全管理

首先,要提高图书馆数据资产管理主体的安全防范意识。用户数据是图书馆数据资产的重要组成内容,随着图书馆业务活动的日益频繁,数据的使用和交换变得更加开放,图书馆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让数据资产管理者充分认识到隐私数据管理的重要性,避免信息泄露引发法律纠纷。其次,要加强数据安全技术的优化和升级。图书馆要用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搭建数据安全管理平台,做好隐私信息的识别和分类管理,建立重要信息、敏感信息的安全加密机制,降低隐私信息泄露的风险。另外,为了有效预防病毒攻击和感染,图书馆数据安全管理平台要不断提升病毒防护能力,及时调整病毒防护策略,保证数据安全。

3.2.5 质量管理

数据分析和有效应用的前提在于数据质量。在数据管理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有可能降低数据质量。为提高图书馆数据资产的质量,首先要提高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从源头上保障数据的供给质量,因此在数据采集时,不仅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更要提升参与者的主体意识。其次,要组织专人负责数据质量的管理,制定完善的数据质量管理制度,对各部门、各岗位馆员的数据采集和利用行为进行规范。最后,要运用先进技术监测数据质量。数据管理人员要具备较高的数据质量监测能力,能够有效运用先进技术和工具及时发现并纠正数据质量问题。同时,也要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在图书馆数据资产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加强质量管控,最大程度地提高数据资产的质量和应用价值。

4.2.6 权属管理

作为无形资产的数据资源,其所有者的权益应该受到保护。如果数据资产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有重大的促进作用,说明其拥有很高价值,这些数据资产能得到政府或其他组织机构的认可和保护,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在利用图书馆数据资产过程中,要保证数据权属清晰,让用户能够准确了解使用数据的范围和方向。如,图书馆可以和数据供应商、企业等建立合作,就图书馆数据资产的权属签订各种协议,明确图书馆数据资产的使用权限。利用大数据平台加强图书馆与政府、企业与社会之间的高效连接、积极沟通和广泛合作,有效提高图书馆数据资产的价值,实现多方共赢。[8]

当前,我国有关图书馆数据资产建设和管理的理论框架尚未完善,也极少有成功的案例可以用于推广,因此总体上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作为数字资产管理的主体,馆员必须加强自我学习,掌握数据采集分析的关键技术,不断提升数据素养以推动图书馆变革。同时,政府部门也要重视图书馆的数据资产,不断加强引导和支持,推动数据资产在图书馆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数据管理馆员资产
企业级BOM数据管理概要
定制化汽车制造的数据管理分析
海洋环境数据管理优化与实践
CTCS-2级报文数据管理需求分析和实现
守住硬核资产是“硬道理”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探讨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探讨党校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素质及培训策略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实现高职图书馆长远发展与青年馆员自我实现协调统一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