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课程中的“三韵”教学研究

2019-04-24刘薇

考试周刊 2019年37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能力教学

摘 要:“三韵”教学指音乐教学中以音响的声韵及其所表达情境的意韵进行思想情感的情韵表现与交流的一种模式,从中引导学生以声韵为基础,掌握聆听、表达、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奠定音乐学习的关键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三韵”教学;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国音乐教育界开始了新的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大多数教师也开始积极探索对新课程改革更加适应的音乐课堂教学。音乐教学也从传统的“知识教学”类型转变为“情感体验”类型。然而,一些音乐教师并不清楚音乐课程教学中的主要指导思想,对课程改革认识有偏见,易采用形式主义,不注重音乐课程本身的内在特征。因此,笔者认为,在音乐教学改革中,必须充分把握三个“要素”,以促进音乐教学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一、 “三韵”教学的基本概念

音乐是一种基于听觉的美学艺术。“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这是小学音乐课程的三个特点。声韵即音乐音响的声音韵律,意韵指音乐教育的思想意境,情韵指音乐教学的情感韵味。然而,在我们当代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过分关注音乐美学和教学技巧的教授,忽略了过程中生动活泼的音乐练习活动,导致许多学生喜欢音乐,但厌倦了音乐课。研究音乐教育如何从根本上反映美学和人性,引导学生在感受音乐之美的过程中体验节奏之美,进而产生音乐的情感共鸣。这就是音乐教学中需要实现全新的音乐课程理念。

二、 “三韵”教学的基础模式

在作者长期的教学生涯中,逐步领悟了“三韵”教学主张,并引领学校的团队教师通过对“三韵”教学的理解和研究探索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在“三韵”基本教学模式下,不同的音乐教学课程有不同的教学过程。比如教唱课教学的基本环节:整体感知(声音刺激)——审美体验(韵律的解释)——表演音乐(感性升华)——能力形成(提高识字率)。审美体验是歌唱教学过程中的“生命之门”。此外,学生应通过听,唱,演等综合艺术表演或创编一些不同的音乐形式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以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二年级“小音乐家”教学为例,以第二段的节奏和旋律为切入点。摩擦手掌,敲擊凳子分别模拟“莎莎”的声音和手鼓“咚咚”的锣声,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第二阶段的节奏和旋律;听完整首作品后,学生会逐渐掌握乐曲中节奏、节拍和段落情绪。然后,进行对比聆听并选择音乐效果最好的形式。在整个过程中,它是对美妙音乐的追求,并将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体验不同形式的音乐,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表达他们对音乐的主观感受,从而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欣赏课教学基本环节:情境介绍,激动人心,鼓舞人—整体欣赏,感性形象—体验情感—整体倾听—升华情绪—艺术发展,表现创新。以“道舞”教材为例,笔者采用纸杯作为长鼓进行×××节奏敲击,并辅以三种不同的主题,不同强度的身体动作。让学生感受到特定乐器的节奏和强度,并感受到“意韵”的美。在对音乐的完全感知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自己的表达形式(拍打节奏,歌唱,表演等)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并重现“情感”的快乐。通过这种方式,在“意韵,情韵和声韵”这三种要素相互融合下,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听力技巧,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感知音乐能力,学会感受美,表达美,欣赏美,创造美。这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形象思维。如何实施“三韵”模式的基础教学? 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听觉辨识能力出发,“声韵”激发了其生命力,在音乐表现中不同的声音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些不同的音乐形象不仅仅是基于语言介绍和视觉刺激,而是需要更直接的音乐体验。也就是说,通过听音乐,你可以感知到音乐带来的情绪并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因此,“三韵”教学应以听老师唱歌,伴唱,自唱。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欣赏单声部作品,还可以享受多声部的音乐。其次,根据教学实践,“意韵”强调音乐的内涵。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的本质实际上是通过音乐和艺术的实践来培养学生不同的音乐能力。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人情况因材施教,积极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听,唱,演。从“三韵”的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接受各类音乐的影响,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是一门先进的社会美学艺术学科。其基础是理解音乐韵律的美感。在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三韵”教学中把握作品的内涵。“接受高质量的声源—内化产生声源画面—外化的情感表达”,最后,综合拓展,“三韵”教学会大幅度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审美能力。音乐与人类社会生活和各种文化艺术密切相关。因此,“三韵”教学应该和其他艺术实践密切相关,并互相结合。

小学音乐教室是低水平素质教育的主要前沿。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战地,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主要途径。从传统的音乐教学到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对新课程改革的本质有更深刻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思想、目标、过程、内容和方法来进行整合。小学音乐教学必须突出“三要素”,才能形成彰显音乐艺术审美的特色,也能帮助小学生获得更高的音乐素养。《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是音乐课程的基本性质,人文性主要表现在有组织的音响所实现的美与真的思想与善的情感,审美性表现在有组织的音响传播出来的有感染力的意境,实践性是为表现有组织的音响的进行中的活动。

简而言之,音乐是一种可以唤起人们心灵感受的媒介,是美的艺术。而声韵、情韵和意韵这“三要素”实际上就是人们组织音响的感受和直接体验,这种对音响的感受和体验从小培养。它将使学生的心灵更加高贵和纯洁。音乐教育的目的也在这里,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音乐之美。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应善于集思广益,牢牢地掌握音乐课堂中“三要素”的运用,将其理论思想与自身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并将其融会贯通。除了唱歌外,还要组织教学的各个方面,让孩子们在美好的教学环境中学习美妙的音乐。

参考文献:

[1]张婵.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2014(4).

[2]赵婷婷.新课程背景下音乐课教学模式的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7(5).

[3]冯巍巍.新课标视域下音乐课程实践性的思考[J].时代农机,2017(10).

作者简介:

刘薇,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东门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能力教学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