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2019-04-24张宇

系统医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收缩压原发性穴位

张宇

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山东济南 250022

在临床上,原发性高血压是十分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容易引起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病症,对患者的不良影响较大。高血压是一种长期性的慢性疾病,日常可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压,以降低对身体的损害。常规的临床护理主要是以西医护理为主,而中医对于原发性高血压也有较为深入的研究[1]。基于此,该文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6例,研究了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护理干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58例,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38~74岁,平均年龄为(52.4±3.7)岁;观察组患者58例,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在39~76岁,平均年龄为(52.8±3.4)岁。纳入标准: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对该研究知情同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合并恶心肿瘤,合并其它严重慢性全身性疾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为患者营造良好、舒适、安静的环境,保证患者充足休息[2]。向患者宣教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知识和保健知识,为患者提供正确的饮食指导,注意少油少盐,多食用新鲜果蔬,禁烟禁酒。日常适当进行运动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注意保证排便通常,排便过程中不要过度用力。要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定期监测血压变化等[3]。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干预的方法。①中医穴位护理,以患者具体病情、不同证型、身体情况为基础,结合中医理论,采取穴位贴敷、穴位照射、耳穴按摩、体针刺穴等穴位刺激方法,合理选择或综合应用,促进患者静脉运作,加快体液循环和血液循环,从而降低血压[4]。②中医饮食干预,运用辩证饮食护理干预方法,血脂高患者饮三七、山楂,肝阳上亢患者饮绿豆汤,多食用菊花、芹菜、黑木耳、山楂等[5]。③中医运动干预,指导患者适量运动,如慢跑、健美操、太极拳、快步走等,保持轻中度运动强度,循序渐进。④中医情志干预,引导患者将内心的烦躁、焦虑说出,表达内心问题,进而采取有效方法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舒缓心情、调节情志[6]。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水平,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方法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统计处理,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进行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124.5±6.8)mmHg,舒张压(81.3±10.5)mmHg,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对比[(±s),mmHg]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对比[(±s),mmHg]

组别观察组(n=58)对照组(n=58)t值P值舒张压护理前 护理后收缩压护理前 护理后98.5±11.5 98.2±11.7 0.52>0.05 81.3±10.5 92.2±13.8 4.52<0.05 148.7±10.5 148.2±10.3 0.67>0.05 124.5±6.8 132.6±7.7 4.66<0.05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31%(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在所有的慢性病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主要的特点是动脉血压持续性异常升高,属于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的范畴。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引发冠心病、脑血管病等疾病的重要因素,同时高血压还容易引起慢性肾脏病、心力衰竭、心肌梗塞、脑卒中等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生命安全等威胁极大[7]。高血压的发生,一般不是单一因素所致,而是长期性的病理生理过程,很多因素都会对疾病发生产生影响。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节奏加快和生活习惯的变化,高血压发病率逐渐提高,并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高血压虽然难以彻底治愈,但仍能够通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将血压水平控制在较为理想的范围内,避免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也减少发生心脑血管及并发症甚至死亡的机率[8]。

在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常规的护理方法主要是西医护理方法,主要包括环境护理、健康宣教、监督服药、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病情监测等方面。不过就总体的护理效果来看,并不是非常理想。中医对于原发性高血压也有研究,将其归为眩晕、头痛的范畴,认为是由于瘀血阻络所致,因而需要活血化瘀。中医对于高血压病的防治,注重预防为主和尽早治疗[9]。以中医整体辩证观念为基础,从运动、情志、饮食、用药等方面开展中医护理,已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在护理干预中,应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贯穿整体护理思想。在科研、教育、临床、理论等诸多方面,中医辨证都具有较高的价值,对于相同的疾病,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反应性、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下,会表现出不同证候。以此为基础,采用不同的治疗和护理方法,能进一步提高准确性,进而提高疗效[10]。所以,在中医护理中,对于辩证施护比较重视,对于相同的疾病也可采取不同的护理,从而提升临床护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中医护理当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情况,观察是否出现心脑肾等继发性疾病,如小便改变、心悸等,以及是否出现了中风先兆,如舌强、肢体麻木、血压上升、眩晕、剧烈头痛等。如果发现有这些症状,要立刻向医生汇报。对于有肝风内动先兆的患者,保证绝对卧床休息,可取足三里、三阴交、曲池、内关等穴位针刺,惊厥患者可增加涌泉穴、人中穴等。针对肝阳上亢型的患者,容易烦躁发怒,因而要注重情志护理,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消除急躁、焦虑等情绪。对于可能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要对血压水平定期监测,在病情变化时要随时测量。对有合并症的患者,根据相应症状进行护理。饮食中应注重清淡,不要过于甘肥油腻,禁忌烟酒,多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严格控制日常摄入盐分。叮嘱患者保持规律的生活,定时起居,不要过度劳累,睡眠之前避免兴奋的活动,保证睡眠良好充足。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如太极拳等,帮助提高身体素质,控制血压水平。叮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随时保持休息,在变换体位的过程总,应缓慢行动,避免跌倒,尽量避免声光刺激。可遵医嘱进行耳穴压豆,在交感、心、降压沟、肾、脾、肝、神门等位置选择穴位。每晚睡前可按摩印堂、太阳、头维、上星、凤池、百汇等穴位。该文研究表明,护理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124.5±6.8)mmHg,舒张压(81.3±10.5)mmHg,均低于对照组患者(t=4.66、4.22,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31%(P<0.05)。他人研究中,护理后患者收缩压(82.5±9.7)mmHg,舒张压(123.9±7.2)mmHg,与该文相符。

综上所述,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可加用中医护理干预方法,能够使患者血压水平进一步降低,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很理想。

猜你喜欢

收缩压原发性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夏季穴位养心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