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疼痛护理干预在耳鼻喉科病房应用后的效果

2019-04-24徐荣柳

系统医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耳鼻喉科病房情况

徐荣柳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上海 200031

耳鼻喉手术患者术后存在一定程度的疼痛症状,因其手术部位较为特殊,如鼻部手术患者术后需用纱条填塞鼻腔易导致患者出现头痛、晕眩现象,而咽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更为明显并呈现放射状,使得疼痛范围扩大;此外,患者在进食、呼吸及睡眠等方面均疼痛感,若患者长时间处于疼痛刺激状态,易影响患者治疗期间情绪变化,还可能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1-2]。据相关报道,对耳鼻喉手术患者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干预,可有效地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感,促使患者及早康复。为此,该文研究选取2016年4月—2018年5月期间来该院耳鼻喉科就诊的84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施以疼痛护理干预,其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84例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研究组,每组患者42例,两组患者经影像学、体征等检查均符合耳鼻喉类疾病的诊断标准,且均行以耳鼻喉科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中有22例为男性,20例为女性;最大年龄为72岁,最小年龄为21岁,平均年龄区间为(46.35±7.62)岁;疾病类型:有9例为鼻息肉,7例为内耳手术,12例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8例腭咽成形术,6例为鼻窦炎。研究组患者中有21例为男性,21例为女性;最大年龄为73岁,最小年龄为20岁,平均年龄区间为(47.98±7.06)岁;疾病类型:有10例为鼻息肉,8例为内耳手术,13例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7例腭咽成形术,4例为鼻窦炎。将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及疾病类型等基本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此外,该次研究已将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临床资料不全者或意识障碍者均排除在外,还取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同意,并且84例患者均同意参与该次研究及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在全部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如检查安排、健康知识宣教,用药管理等,而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施以疼痛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①建立疼痛护理小组:该小组成员由耳鼻喉科临床经验丰富、专业技能优秀的护师组成,并定期开展关于耳鼻喉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及护理技能的培训,尤其注重有关耳鼻喉科手术后疼痛症状的学习,可通过医学数据库查阅文献等方式,以完善护理工作的不足之处,并严格遵循护理管理各项制度。

②病房环境管理:定期对病房、床单元进行消毒清洁,且将病房内物品有序摆放,床单元之间留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还教导患者、陪同家属正确使用病房内相关设备,如输液架、呼叫铃等;对病房内的空气、湿度及温度进行严格监管,定时进行开窗通风;在患者休息时间段应禁止大声喧哗,并将室内光线降低。

③术前干预:在患者入院后,与其进行详细的沟通交流,以了解患者的疾病发展情况、兴趣爱好、文化程度及家庭环境等,并根据患者合理的护理需求,为其制定有计划性、优质化的综合护理方案;在术前应先予以患者讲解手术治疗的优势,且告知患者术后存在一定程度的疼痛症状,以增加患者对术后疼痛症状的认识;如鼻腔疾病患者术后需在鼻腔内填塞医用纱条,可能引发头痛,而咽部手术患者术后有向四周放射性的疼痛感;还告知患者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以避免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可通过讲座、画册、影像等手段以加强宣教知识力度,或通过模拟实验使得患者感受术后疼痛情况,并询问患者对其疼痛感的承受能力及情绪,再根据对患者的深入了解为其术后疼痛护理准备多种方法如注意力转移法,药物治疗法等。

④术后干预: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予以不同的护理方法干预,以避免患者在进食、喝水、呼吸或睡觉的时候触动手术伤口;并根据患者疼痛耐受程度、手术范围大小情况等,予以不同的镇痛护理;若疼痛状态较轻,可通过转移注意力法缓解,如播放清扬的轻音乐、与患者交流其感兴趣话题、或鼓励其与病友交流;而对于术前全身麻醉患者或手术范围较大患者,应在患者麻醉消失前予以必要的镇痛药物预防,以预防患者过度的疼痛反应;还可对患者进行局部、间隔的冷敷护理,根据患者对冷敷刺激的耐受程度,以调整冷敷的时间,可将凉毛巾敷在患者的额部、脖子上;并对需要输液治疗的患者进行舒适化干预,保证一次穿刺成功且动作轻柔,还注意观察患者在输液过程中体温、心率等变化情况,若患者发生异常现象应及时寻找原因,并采取相关措施干预,如输液流量及流速的调整。

1.3 观察标准

1.3.1 VAS、SAS、SDS评分 ①在患者术后 1 d、2 d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进行测量,通过记录、统计数据以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该量评分区间在0~10分之间,其中满分10分则表示患者有剧烈疼痛感;而0分则表示患者无疼痛;评分分数越高则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反之越轻[3-4]。②此外,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进行SDS、SAS测评,以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其中SDS量表共4个维度,分别为躯体性障碍、心理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精神性情感等受抑郁影响的情况;以53分作为评分依据划分点,在53~62分区间则为轻度抑郁;在63~72分区间则为重度抑郁,而超过72分以上则为重度抑郁[5]。③还采用SAS量表以测量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情况;该量表的评分模式与SDS相似,均采用正反计分法,共有20个条目,其中有15项为负性词陈述需按照正向1~4计分,而5项为正性词陈述需按照反向4~1计分;以50分则为评分依据划分点,其轻度、中度、重度的区间范围分别为 50~59 分、60~69 分、70 分以上[6-7]。

1.3.2 护理服务满意度、护理质量 在患者出院前发放自制的护理服务满意调查问卷以评估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及护理质量的各项评分。该问卷内容主要有用药监管、病房管理、服务态度及输液管理等,每项内容各为2.5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质量、满意度较高,反之越差;其问卷总分评分为10分,若评分在9分以上的则为非常满意,若总评分在8~8.9分区间的为满意,若在6.5~7.9分区间的为一般,若总评分低于6.5分的则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将两组患者的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算,其护理质量、SAS、SDS及VAS评分等计量资料均以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而使用χ2检验护理满意率等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

经疼痛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中有23例为非常满意,17例为满意,1例为一般,1例为不满意,总满意率为95.24%(40/42),而对照组患者中有18例为非常满意,14例为满意,6例为一般,4例为不满意,总满意率为76.19%(3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P=0.01)。由此可见,研究组的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2.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各项评分情况

研究组患者对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如输液管理、病房管理、用药监管及服务态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各项评分情况[(±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各项评分情况[(±s),分]

组别 用药监管 病房管理 服务态度 输液管理对照组(n=42)研究组(n=42)t值P值0.98±0.16 1.25±0.34 2.90<0.01 0.92±0.13 1.54±0.23 8.52<0.01 1.10±0.12 1.98±0.34 11.52<0.01 1.32±0.32 2.10±0.09 4.81<0.01

2.3 两组患者术后1 d、2 d的VAS评分情况比较

术后1 d、2 d研究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1 d、2 d的VAS评分情况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术后1 d、2 d的VAS评分情况比较[(±s),分]

组别1 d 2 d对照组(n=42)研究组(n=42)t值P值6.20±0.14 5.30±0.64 8.00<0.01 5.03±1.12 3.21±0.31 3.21<0.01

2.4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DS、SAS评分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疼痛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下降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DS、SAS评分情况[(±s),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DS、SAS评分情况[(±s),分]

项目 时间 对照组(n=42)研究组(n=42)t值 P值SDS SAS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68.25±5.31 64.48±2.36 59.62±2.67 54.32±2.60 67.21±3.54 59.21±1.34 60.38±2.61 50.31±1.03 0.38 4.37 0.54 3.04>0.05<0.01>0.05<0.0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临床护理工作关注的内容也不断丰富,不仅为患者治疗提供有效地基础护理,也逐渐关注患者身心健康的问题,其疼痛感在外科护理学中备受关注,在耳鼻喉科护理运用中更为明显[8]。耳鼻喉术后患者的疼痛不仅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还因其局部组织损伤从而影响疼痛周围部位组织功能有所影响,不利于患者预后[9]。

该文研究结果显示,经疼痛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术后1 d、2 d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焦虑、抑郁的评分情况亦低于对照组。通过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干预,为患者制定系统化、个性化、细节化的护理方案;如术前与患者讲解手术的具体流程、注意事项及存在的症状,通过加深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及手术的了解,以消除患者对手术治疗的焦虑、恐惧感。据相关报道,时松月[10]对78例耳鼻咽喉术后患者采取疼痛干预后,其对照组39例患者的SDS评分为(47.19±5.86)分、SAS 评分为(44.55±3.27)分,而观察组分别为(39.45±5.99)分、(36.97±4.32)分;可见,对患者予以疼痛护理,可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及不良情绪,与该文研究结果相似。认为对患者先进行模拟疼痛实验,以针对性了解每位患者的疼痛耐受程度,并为其准备有效的干预方法;通过预见性对患者进行干预,以准确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利于疼痛护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在术后对患者进行镇痛干预,根据患者的手术切口大小,手术部位及麻醉用药情况,对患者予以不同方式的护理干预如物理冷敷、服用镇痛药物、转移注意力等途径,以快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此外,还对患者的病房环境、输液情况等进行管理,为患者提供舒适化、优质的护理环境,以保障患者身心愉悦,促使其早日康复。该文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及术后疼痛、抑郁及焦虑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采用显著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耳鼻喉科中患者施以疼痛护理干预,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不良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耳鼻喉科病房情况
川芎茶调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举隅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内容简介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内容简介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你得了“晕屏症”吗?
脱发 养“老金”
换病房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
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