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临床效果及对心功能影响探讨

2019-04-24刘宏丽赵雁丽

系统医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磷酸肌酸标志物心功能

刘宏丽,赵雁丽

新疆塔城市人民医院儿科,新疆塔城 834700

新生儿窒息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新生儿疾 病。新生儿心肌细胞可对缺氧和缺血较为敏感[1]。因此,新生儿窒息患儿常常合并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临床上一般情况下采用维生素C、三磷酸腺苷及1,6-二磷酸果糖对新生儿窒息所致心肌损伤患儿展开治疗,但是效果较差[2]。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采用磷酸肌酸钠对新生儿窒息所致心肌损伤患儿展开合理的治疗,分析其效果[3]。该次研究中,针对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6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分析其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该院收治的56例小儿肺炎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查病例号按照奇数偶数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8例。

实验组,男∶女,14∶14,胎龄区间为 32~40 周,平均胎龄(35.28±2.24)岁。 对照组,男∶女,13∶15,胎龄区间为 33~40 周,平均胎龄(35.88±2.31)周。该次研究均得到医院伦理会同意,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 (性别及胎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中的观察指标可展开对比。

纳入标准:经实验室及心电图检查,所有患儿均符合新生儿窒息所致心肌损伤的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均是在自愿的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4]。

剔除标准:剔除合并严重的心、肺、肝及肾功能不全者;剔除合并感染性疾病者[5]。

1.2 实验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常规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磷酸肌酸钠(国药准字H20068079),0.5 g/次,1 次/d,连治 5~7 d,即为 1 个疗程[6]。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显效:治疗7 d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心功能指标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改善显著;有效:治疗7 d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逐渐改善,心功能指标及心肌损伤标志物逐渐好转;无效:治疗7 d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未见消失,心功能指标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未见改善[7]。

②心功能指标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心功能指标主要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SF)。心肌损伤标志物主要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I(eTnI)等。

③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该次研究中,计量资料为心功能指标及心肌损伤标志物,计数资料为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效果,前者用(±s)表示,进行t检验,后者用[n(%)]表示,进行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评定治疗效果

对比对照组71.42%,实验组的患儿治疗效果升高 9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评定治疗效果

2.2 评定心功能指标及心肌损伤标志物

干预前,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患儿的心功能指标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患儿的心功能指标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评定心功能指标及心肌损伤标志物(±s)

表2 评定心功能指标及心肌损伤标志物(±s)

组别 心功能指标(%)LVEF SF心肌损伤标志物CK-MB(U/L)eTnI(ng/mL)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T(后)P(后)0.35±0.04 0.39±0.01 0.32±0.08 0.54±0.07 11.224 9 0.000 0 0.24±0.01 0.26±0.02 0.26±0.02 0.38±0.06 10.039 9 0.000 0 88.72±18.52 89.36±20.12 50.23±12.55 22.53±12.01 15.047 7 0.0000 0 0.17±0.01 0.15±0.02 0.11±0.03 0.02±0.01 30.763 6 0.000 0

2.3 评定不良反应发生率

2组患儿治疗后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引发多器官损害的发病机制较多,有些机制在临床上未作出详细的阐述明,血流动力学发生紊乱作为新生儿窒息脏器损失重要原因。低氧血症和酸中毒是引发心肌损害的主要原因。患儿缺氧时心肌细胞无氧糖酵解逐渐地增强,使得致细胞内酸中毒,导致氧化磷酸化过程受到一定的阻碍,导致ATP合成明显减少,进而导致细胞能量代谢发生一定的障碍,使得心肌细胞造成损害。同时缺氧会使得肺动脉发生痉挛,肺循环压力及阻力明显增高,右心室后负荷逐渐的增加,进而加重心肌损害[8]。另外,患儿窒息复苏后,缺血再灌注氧自由基会不断的损失,进而使得细胞膜通透性逐渐增高,导致心肌酶和肌钙蛋白释放显著增加,窒息程度也逐渐加重,导致心肌细胞中的心肌酶和肌钙蛋白释放逐渐增加,因此,临床上需要尽快改善患儿的心肌细胞代谢,避免心肌损害等[9-10]。

上述研究中,对比对照组71.42%,实验组的患儿治疗效果升高92.85%,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患儿的心功能指标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改善显著(P<0.05),磷酸肌酸钠是一种新型心肌细胞保护剂,属于细胞内的高效能量补充剂,可在肌肉收缩的能量代谢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临床作用。该项物质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各个组织中,重点分布在人体的心肌和骨骼肌。可有效维持细胞内高能磷酸盐水平,进而直接供能,同时可将二磷酸腺苷磷酸直接生成ATP,综合提高细胞中的ATP浓度,有效保护细胞结构,进一步稳定细胞膜和缺血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状态,促进血红蛋白和组织间直接交换氧气,进而增加缺氧组织对氧的利用,增加组织含量[11]。

吴开生[12]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2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率92.85%(P<0.05)。

综合上述,针对新生儿窒息患儿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可明显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心功能指标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深究。

猜你喜欢

磷酸肌酸标志物心功能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引起1岁女童过敏性紫绀一例Δ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磷酸肌酸钠用于老年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治疗56例分析
磷酸肌酸钠在治疗急性心梗的作用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及对其心肌酶和肌钙蛋白Ⅰ的影响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