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伤口愈合不良采用速肤康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9-04-24顾焱晖任莹坤李剑张世甲程勇霍明科

系统医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换药功能性伤口

顾焱晖,任莹坤,李剑,张世甲,程勇,霍明科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外科,河南郑州 450003

创伤愈合是指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合过程,包括各种组织的再生及肉芽组织增生、瘢痕组织的形成等[1]。而伤口愈合不良则是指伤口愈合的3个生物学阶段出现明显的阻滞或延迟,导致伤口长时间不愈合甚至伤口范围进一步扩大,部分患者创面可伴有明显的感染性或非感染性渗出、组织坏死或瘢痕过度增生、挛缩等,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2]。传统敷料虽然能促进伤口愈合,但是愈合缓慢,患者需要长期换药,导致治疗安全性较差,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生物活性玻璃功能性敷料是一种新型的生物活性型敷料,可以诱导生物活性无创的产生,有助于促进创面愈合[3]。因此,该研究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伤口愈合不良患者作为对象,探讨生物活性玻璃功能性敷料速肤康在伤口愈合不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入组106例伤口愈合不良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3例,男31例,女22 例,年龄 21~69 岁,平均(38.58±4.61)岁;病程 10~30 d,平均(19.58±3.51)d;伤口大小 1~8 cm3;伤口愈合不良部位:头面部18例,四肢伤口20例,腹部切口9例,会阴部6例。观察组53例,男32例,女21例,年龄 22~70 岁,平均(39.11±4.64)岁;病程 10~32 d,平均(20.14±3.55)d;伤口大小 1~7 cm3;伤口愈合不良部位:头面部16例,四肢伤口21例,腹部切口8例,会阴部8例。该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监管,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伤口大小及伤口愈合不良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伤口愈合不良临床诊断标准[7];②符合传统敷料、生物活性玻璃功能性敷料治疗适应证;③对患者的检查、治疗均在医嘱下完成。

排除标准:①合并凝血功能异常、恶性肿瘤或病情持续恶化者;②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及慢性乙型肝炎等慢性疾病者;③符合临床治疗适应证,但是治疗过程中伴有严重不良反应而需要终止治疗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敷料治疗,治疗前采用碘伏对切口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及时拆除切口缝线,撑开切口,将切口部位的积血、渗液清除,判断组织活性,结合每一位患者切口大小裁剪合适大小的传统敷料,后可根据需要辅以无菌纱布覆盖,每天换药1次[4];观察组采用功能性敷料(川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2640144号),治疗前采用碘伏对切口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及时拆除切口缝线,撑开切口,将切口部位的积血、渗液清除,判断组织活性,根据创面选择合适规格的凝胶剂,均匀涂抹于患处,每克产品可涂抹约5 cm2面积的创面,后可根据需要辅以无菌纱布覆盖。前2 d每天更换1次,或遵医嘱,直至伤口痊愈。治疗完毕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5]。

1.4 观察指标

①疗效率。两组均完成1个月治疗,治疗完毕后从显效、好转、无效角度对患者疗效率进行评估;显效:症状、体征得到改善,伤口完成愈合;好转:症状、体征得到改善,伤口缩小50.0%以上;无效:治疗方案无效或需调整方案[8]。②创面愈合及换药次数。记录并统计两组每次处理伤口费用、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伤口渗出时间;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 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近期疗效率为94.34%,高于对照组7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创面愈合及换药次数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处理伤口费用、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伤口渗出时间,均少(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1 两组疗效率比较[n(%)]

表2 两组创面愈合及换药次数比较(±s)

表2 两组创面愈合及换药次数比较(±s)

组别 处理伤口费用(元)创面愈合时间(d)换药次数(次)伤口渗出时间(d)观察组(n=53)对照组(n=53)t值P值5 325.98±125.69 8 436.99±233.51 19.285 0.000 15.39±3.51 23.51±5.09 11.451 0.000 16.22±3.24 25.68±4.09 15.989 0.000 3.21±0.93 6.09±1.25 14.773 0.000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于伤口愈合不良以敷料治疗为主,传统敷料主要以纱布为主,由棉花、亚麻布、软麻布加工形成,该敷料操作相对简单,能最大限度保护创面,价格也相对廉价。但是,纱布属于惰性敷料,难以保持创面湿润,对于创面的修复及愈合无明显的促进作用[6~8]。

近年来,速肤康功能性敷料在伤口愈合不良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该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近期疗效率为94.34%,高于对照组79.25%(P<0.05)。由此看出将速肤康功能性敷料用于伤口愈合不良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疗效率,利于患者早期恢复。速肤康功能性敷料主要由生物活性玻璃、壳聚糖及藻酸盐组成,具有抗菌性、渗出吸收、促进愈合、减少疤痕、减轻疼痛等优点。其主要成分生物活性玻璃是目前唯一能促进生长因子的生成,促进细胞繁衍、活化细胞基因表达的人工合成的无机材料。国内学者研究表明[9~10]:生物活性玻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在安全、临床上均具有良好的效果,已经获得美国FDA、欧共体、SFDA公认的修复材料。速肤康功能性敷料用于伤口愈合不良患者中作用机理如下:①能创造湿润的环境,加快伤口愈合。现代观念认为:湿润清洁的伤口有助于促进创面愈合,相对于低氧环境下,能加快血管的形成速度,加速肉芽的形成,从而能促进伤口的愈合。②三重抑菌机制,能有效的控制感染。由于BAG表面的硅羟基能形成负电势,从而能吸附大量的纤维细胞、胶原蛋白,有助于促进伤口的愈合;生物活性玻璃改变了局部碱性环境,从而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增殖,再加上壳聚糖均能发挥抗菌作用;同时,该敷料含有微孔结构,在创面能形成透气不透水的防菌屏障。国内学者以60例伤口愈合不良患者进行治疗,随机数法对患者进行分析,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速肤康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疗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70.00%,而该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处理伤口费用、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伤口渗出时间,均少(短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速肤康功能性敷料用于伤口愈合不良患者能促进创面愈合,利于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将速肤康功能性敷料用于伤口愈合不良患者中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换药及创面愈合时间,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换药功能性伤口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会痒?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为什么在伤口上撒盐会疼?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那只给我带来伤口的大橘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伤口“小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