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研究

2019-04-24曹宏强

系统医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股骨颈股骨置换术

曹宏强

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中医院骨科,陕西延安 717100

股骨颈骨折(FNF)实为骨科临床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类型,以老年人群最为多见;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经常会引起各种并发症,如股骨头坏死等[1]。现阶段,在临床中,多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虽然此术式在治疗FNF方面有着较好的效果,但创伤比较大,且术后还需较长的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多,风险高,且大多老年患者耐受性差[2]。而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PMIHR)作为一种新型术式,以其术后恢复快、创伤小、利于老年患者恢复等优点,在临床中有着较好的应用价值。该文针对该院于2012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FNF老年患者,行PMIHR术治疗,整体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单侧创伤性FNF老年患者80例,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每组40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区间65~80岁,平均(70.48±5.37)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 25~160 h,平均(76.58±10.31)h;骨折原因:撞伤 9 例,平地跌伤 23例,高处坠落伤8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区间 65~79 岁,平均(70.45±5.3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 24~159 h,平均(76.51±10.28)h;骨折原因:撞伤8例,平地跌伤23例,高处坠落伤9例。两组骨折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均有外伤史,经髋部CT、X射线检查确诊;均有明显手术指征。排除患有严重脏器疾病者(如肾、脑等)且难以耐受手术者,有精神疾病且对髋部周围肌肉造成影响着;髋部及其他不稳存在化脓情况者。患者对该次均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已经得到伦理委员会的审核与批准。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分析 当患者已经入院之后,对各项术前相关性检查检验给予完善,开展双下肢深静脉彩超及胸X射线检查,除此之外,根据患者情况,酌情给予其他辅助检查,比如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将患者所存在的各种手术禁忌予以排除。结合患者骨折方面的实际情况及相关需要,对患者有无皮肤牵引固定需要,进行详细、深入的评估与判断;如果患者患有一些其他基础病,需先开展基础病治疗,然后再开展手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保证营养的摄入,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

1.2.2 对照组 开展外侧切口THA术,采取标准化的硬膜外麻醉操作,辅助患者更换体位,取侧卧位,将股骨大转子结节作为整个手术开展的起点,于髂前上棘位置处,作一切口,且将其长度控制在10 cm;针对此部位处的皮下组织及筋膜,对其实施相应分离操作,将关节囊切开(以“Z”形方式行此操作),然后再根据实际需要,实施有目的性的钝性剥离操作,于关节囊的前部位置,将其以一种合理方式显露出来,然后分别显露其外侧与内下方;当完成上述操作之后,以股骨颈为对象,对其截骨线实施测量,依据事先已经制定好的测量标准,以各种妥当方式,把股骨颈相应残端实施截断处理,后去除股骨颈,然后再把股骨头取出。对于髋臼端,则采用髋臼锉,实施相应打磨处理,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将髋臼假体予以置入;针对股骨端来讲,则他根据实际需要,运用髓腔锉,以髓腔为对象,对其进行适当扩大,然后打入股骨假体,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试模操作。当对关节假体相应性能展开系统化评估且合格之后,便可以把假体取出,并予以试模,然后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将股骨头假体,缝合切口。

1.2.3 观察组 实施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PMIHR)治疗,将患者进行全麻处理,辅助患者取标准的健侧卧位,固定躯干与骨盆位置,使其与水平面呈现一定角度,即90°。完成上述操作后,把大粗隆的相应顶点位置作为起点,不断延伸至髂后上棘的中心方向,然后专门作一条直线,经起点,沿此直线,作一斜切口,长度控制在7~10 cm。将皮肤切开,并将皮下组织切开,以臀大肌为对象,对其实施钝性分离操作,在此过程中,还需根据实际需要,将其适当向两侧牵开,并对阔筋膜实施切开处理;此操作完毕后,剥离臀小肌,根据实际需要,沿着梨状肌窝,对其进行切开操作,对联合肌与梨状肌进行分离。当切开关节囊之后,露出股骨颈,用手触摸小转子,对股骨矩进行相应保留,以股骨颈为对象,对其实施截骨处理,去除后侧骨折位置处的碎片,并且把股骨头予以取出。对于髋臼侧来讲,则需要首先把髋臼显露出来,切除盂唇,然后再切除残留的圆韧带,以常规方式磨锉髋臼,前倾20°,外展45°,完成此操作后,将准备好的金属臼置入其中,并固定好;对于股骨侧而言,对髋关节实施内收与内旋操作,运用专用型的股骨抬高器,暴露股骨近端,运用髓腔锉扩髓,安放股骨侧假体,使其保持在合理位置。上述处理均完成后,复位髋关节,检查关节功能,同时对其稳定性予以检查,切口闭合。

1.2.4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抗感染处理,用抗生素行此操作,与完成术后的第2天,便可以以患肢的肌肉关节为对象,对其开展有针对性与选择性的功能锻炼,并持续负压引流操作,时间为48 h;此操作完成后,将引流管拔除,X射线照射检查。在完成手术后2 d时,便可根据恢复情况,可坐起,但需要控制髋关节相应屈曲度,使其始终维持在90°内;在完成手术后的第3天,便可以借助助行器,或者是拄拐,适当性的下地行走。但是不能太长时间与过长距离,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髋关节屈曲等训练。

1.3 观察指标

①疗效评定[3]。完成手术6个月后,进行复查,X线复查患者病情恢复情况,从中对患者假体情况予以了解,根据既定的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其中,共包含四方面,即功能、关节活动度、行走与疼痛。针对疼痛项目来讲,其分值共44分,其中对于行走来讲,其则囊括3个项目,分别为行走距离、跛行与行走辅助,分值为33分;而对于关节活动项目来讲,其分值为5分;针对功能而言,其囊括项目数为5个,分别为关节畸形、坐轮椅、穿鞋袜、爬楼梯与乘交通工具,分值为18分,总分100分,分值与髋关节功能好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结合所得到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定,若评分≥85分,即为优;评分>75分,且<85分,即为良;若评分>65分,且≤75分,即一般;若评分≤65分,即为差。(优+良)/总例数×100.00%=优良率。②疼痛评分[4]。分别于手术前后,用视觉模拟(VAS)评分对两组疼痛情况进行评定,画一条线段,上面标有0~10数字,对于0而言,其所表示的是无痛,而对于10来讲,其所表示的是剧痛,帮助患者自主在上方标记符合自身疼痛实况的数字。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针对该次研究当中所得到的计量资料,则专门由(±s)来予以表示,进行t检验,而对于所得到的计数资料,则采用[n(%)]给予表示,进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组术后6个月优良率为72.50%,对照组为62.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2组临床疗效对比

2.2 观察两组VAS评分

观察组术后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 2 2 组治疗前、后 VAS 评分对比[(±s),分]

表 2 2 组治疗前、后 VAS 评分对比[(±s),分]

组别 术前 术后t值 P值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值P值7.62±1.05 7.66±1.03 0.12>0.05 2.77±0.36 2.22±0.25 2.15<0.05 3.78 3.84<0.05<0.05

3 讨论

针对股骨颈骨折而言,从基础层面来分析,其实际上是一种髋部骨折类型,且以多发于老年人群最为多见。当发生此种骨折后,患者一般需绝对卧床,因而会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生活自理能力造成较大影响。针对老年人而言,由于其在免疫能力及应激能力上比较低下,且其脏器功能呈现逐渐衰竭状态,另外,在发生骨折前,其还有可能患有全身疾患,比如心脏病、高血压等,因而会造成骨折难以愈合,有着比较高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几率,且还会诱发各种并发症,比如压力性溃疡、肺炎等[5]。所以,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在对其进行治疗时,需要始终秉持谨慎、积极的态度;采用手术方式治疗,目的在于加速患髋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尽早下床活动,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

随着手术方法与手段的日渐更新与完善,尤其是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当中得到广泛应用[6]。针对外侧切口而言,其可以将大腿外展肌群作为切口部位,可以不对髋关节后肌群造成破坏,也能减少神经血管损伤,但切口相对较大,因而会对患者皮肤造成一定程度损伤。而对于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而言,其创伤比较小,能够缩短康复时间,减少术后愈合时间,因而其治疗效果得到诸多关节外科医师的欢迎与赞同。针对此术式来讲,由于其需要剥离的组织并不多,并且在创伤上也比较小,因而可以实现手术风险的大幅度降低,这对于术后患者恢复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另外,此术式操作于肌肉间隙,可以一定程度降低组织损伤,将手术对髋关节外旋功能所产生的影响将至最低。在开展此术式时,治疗原则即为在确保手术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损伤,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有报道指出,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可能够大幅减小切口长度,减少肌肉与神经阻滞损伤,缓解术后疼痛,且不会对后期活动造成影响,因而可能较好的应用于创伤性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的治疗。

有研究选取了40例老年FNF患者,开展PMIHR治疗,最终结果得知,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为74.14%,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手术的对照组(60.22%);而术后视觉模拟评分也从之前的(7.14±1.01)分,减少至(2.22±0.21)分。而由该次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术后6个月时的优良率为72.50%,也显著高于对照组62.50%;另外,在术后VAS评分上,较治疗前及对照组也有明显降低。由此表明,将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于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效果突出,创伤小,患者疼痛轻。

猜你喜欢

股骨颈股骨置换术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密盖息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