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2019-04-24程效良何枝生彭亚琼王欢元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9年6期
关键词:肋间单孔胸腔镜

程效良,何枝生,彭亚琼,江 峰,王欢元

(1.江西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江西 南昌 330000;2.江西省肿瘤医院病案科,江西 南昌 330000)

2018年最新的全球肿瘤统计结果显示,全球估计有1 819万恶性肿瘤新增病例,其中肺癌的发病率高居第一,占恶性肿瘤总发病例数的11.6%[1]。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使得近年来早期肺癌的诊断率不断提高,为患者的早期治疗赢得了时间。在临床上,无明显手术禁忌情况下一般推荐患者行胸腔镜手术或其他微创治疗手段[2-3]。解剖性肺叶切除术是根治早期肺癌的主要手段,美国NCCN治疗指南认为胸腔镜手术是早期肺癌的标准手术方式,具有切口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特点[4]。随着胸腔镜器械的发展及手术经验的累积,寻求更加微创的治疗方式成为了临床学者追求的目标[5]。因此,胸腔镜手术逐渐向单孔发展,然而目前对于单孔胸腔镜治疗早期肺癌的操作规范并没有明确标准,一般选择腋前线或腋中线的第4、5肋间,而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仍在探索中[6-7]。为此,本研究旨在通过与多孔胸腔镜手术比较,以期探讨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于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诊断为早期肺癌并行单孔或多孔胸腔镜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单孔胸腔镜组(38例)和多孔胸腔镜组(42例)。纳入标准:经支气管镜或影像学诊断方式确定无纵隔及远处淋巴结转移;无放疗及化疗史;术后经病理确诊为TNM分期Ⅰ~Ⅱ期早期肺癌;既往无胸部手术史或其他胸腔镜手术禁忌证。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手术方法2组患者术前准备相同,均采用全身麻醉,术中取健侧卧位,采用健肺通气。单孔胸腔镜组手术过程:取患者第7肋间腋中线间约1.5 cm切口为镜孔置入Trocar套管针,第4(上肺)或第5(中下肺)肋间腋前线约3 cm的切口为操作孔。术中采用镜口观察胸膜腔,操作孔下完成肺叶切除并清扫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切除标本经该孔取出,术后置闭式引流管。多孔胸腔镜组手术过程:采用三孔法,于患者第6、7肋间腋前线约1.5 cm切口为镜孔,第4肋间腋后线处3 cm切口为主操作孔,肩胛下角线和第7、8肋间腋后线一长约2~3 cm切口为副操作孔。操作方法基本同单孔胸腔镜组,术后于镜孔、主操作孔置胸腔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第1、2天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肺不张、脓胸、乳糜胸、二次开胸止血等。比较2组患者术后第1、3、5天的VAS评分[8],评分为0~10分,0分为无痛,分值越高代表疼痛越剧烈。

2 结果

2.1 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与多孔胸腔镜组患者比较,单孔胸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更长,但术后第1、2天的引流量明显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的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胸腔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2.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如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肺不张、脓胸、乳糜胸、二次开胸止血等。单孔胸腔镜组和多孔胸腔镜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7.98%和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2.3 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逐渐降低,但单孔胸腔镜组术后第1、3、5天VAS评分均低于多孔胸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 分

3 讨论

据调查数据显示,肺癌是全球人类面临的最大的疾病负担,且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1位[9-10]。当前临床上治疗早期肺癌的主要手段是肺叶切除术,其也是肺癌治愈的重要治疗方式之一。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及微创理念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开始探索各种微创术式[11-12]。尽管目前临床上大多数学者仍采用多孔胸腔镜行肺癌根治术,但因该术式一般需要镜孔、主副操作孔3个切口,尤其是副操作孔多取患者腋后线与肩胛下线之间,此处极易损伤血管,导致术后疼痛的发生率较高[13-14]。而单孔胸腔镜相较而言则只需要2个孔,体现了外科微创理念的发展。本研究主要采用回顾性分析,通过与多孔胸腔镜手术比较探讨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多孔胸腔镜组比较,单孔胸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更长,但术后第1、2天的引流量明显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这主要是由于单孔腔镜手术的电刀、腔镜等均于同一个孔进入,难免造成操作困难,所以手术时间有所延长[15-16]。但需要指出的是,单孔腔镜手术对参与手术人员的配合要求也很高,这需要助手等参与手术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且与术者有较高的配合度[17]。而2组患者的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胸腔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安全性问题一直是胸腔镜手术重视的首要问题[18]。本研究结果还显示:2组患者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肺不张、脓胸、乳糜胸、二次开胸止血等,单孔胸腔镜组和多孔胸腔镜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7.98%和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逐渐降低,但单孔胸腔镜组第1、3、5天的VAS评分均低于多孔胸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这可能与单孔胸腔镜手术避免了更多手术切口造成的神经肌肉损伤有关,而多孔胸腔镜因易损伤肋间血管神经常会增加患者的疼痛[19-20]。

综上所述,单孔胸腔镜治疗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显著,该术式是在传统三孔胸腔镜手术基础上向微创技术的一次改进,其疼痛轻,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肋间单孔胸腔镜
肋间神经前皮支联合肋间臂支阻滞对乳腺癌术后镇痛效果分析
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肋间痛的研究进展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别把肋间神经痛误作心绞痛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单孔腹腔镜手术后脐窝创面的简单缝合术
经耻骨联合上单孔腹腔镜行直乙交界癌手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单孔腹腔镜与多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卵巢囊肿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