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压交锁钉与静力交锁钉治疗78例下肢长骨骨折的对照分析

2019-04-22李国忠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锁钉长骨下肢

李国忠

(荣成市石岛整骨医院,山东荣成 264309)

下肢长骨骨折在临床治疗中比较常见,主要由严重创伤,如暴力打击或车祸等造成患者长骨骨折及软组织破坏现象,此外骨骼疾病也容易导致患者发生骨折疾病,一般常见的骨骼疾病有骨髓炎、骨肿瘤等。患者在发生骨折现象后,严重出血等将导致出现休克、发热等症状,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1]。为了全面提高长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主要采用手术固定术治疗,提高了患者骨折愈合效果,缓解了患者的疼痛度[2]。基于此,该院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为研究时段,临床就加压交锁钉与静力交锁钉对下肢长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该院收治的下肢长骨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78例,将其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3例、16例,年龄 23~67 岁,平均(43.3±2.5)岁;观察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0例、19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1.2±3.3)岁。上述患者均符合下肢长骨骨折临床诊断标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首先,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手术室护士对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措施,并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姿势,检查患者下肢长骨骨折程度,并根据患者疾病情况确定手术切口的长度。其次,对患者的骨折部位组织行切,暴露骨折部位,并对骨折端的血肿部位和坏死的组织进行清除,用固定钳对患者大块骨折的部位进行固定,便于实施手术操作。即将患者的屈髋屈膝调制90°,在髌韧带进行纵切,将胫骨结节斜坡全面暴露,将三角形手柄自斜坡的中点刺入骨髓腔中,并实施扩髓,在扩髓期间需与髓腔轴线保持一致,避免对皮质和后胫血管造成损伤;在此同时,主钉的长度需合理,不宜较长,在患者骨折部位复位后,需用1 mm钢丝进行固定。在C臂机透视复位固定操作良好的情况下,对骨折远近两端置入锁钉,对对照组患者置入静力交锁钉,对观察组采用加压交锁钉,对患者实施抗感染治疗,然后缝合手术切口,手术完毕。术后第3天开始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活动,逐渐指导患者下地行走锻炼。

1.3 观察指标

(1)骨折愈合效果比较,主要分为以下3种结果:愈合:指患者骨折部位术后愈合良好,术后6周可行走,无不良后遗症;有效:指患者骨折部位产生轻度畸形,术后6周勉强可行走;无效:指患者骨折部位愈合效果差,术后6周无法行走。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并发症主要包括:手术切口感染、骨折位移、锁钉断脱等。

(2)术后疼痛评分:观察两组术后的疼痛评分,主要根据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表[3]进行评价,总分为10分,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微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10分为严重疼痛。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严重。

(3)根据HSS评分系统[4]对患者的关节功能评价,总分为100分,其中疼痛30分,功能活动22分,关节活动度18分,肌力10分,无畸形10分,无不稳定1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关节功能改善效果好。

(4)生活质量以SF-36量表[5]进行评分,将生理机能、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指标作为评价依据,每项各为百分制,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该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用[n(%)]表示患者骨折愈合效果和不良反应症状,行 χ2检验;采取(±s)表示生活质量、疼痛程度、关节功能等各项指标评分,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骨折愈合效果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总有效率为97.44%,比对照组的76.9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骨折愈合总有效率比较[n(%)]

2.2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生理机能、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各项指标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生理机能健康状况社会功能 精神健康对照组(n=3 9)观察组(n=3 9)t值P值6 3.8 9±4.9 4 7 8.3 5±3.2 4 1 5.2 8 6<0.0 5 6 4.3 5±3.1 8 8 7.3 5±4.0 2 2 8.0 2 3<0.0 5 6 2.4 6±2.5 7 8 4.8 1±3.6 2 3 1.4 3 9<0.0 5 6 5.3 5±2.2 1 8 6.0 1±3.3 2 3 2.3 5 0<0.0 5

2.3 术后疼痛评分、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和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关节功能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术后疼痛评分、关节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3 术后疼痛评分、关节功能评分比较[(±s),分]

组别术后疼痛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3 9)观察组(n=3 9)t值P值8.4 6±1.2 3 8.2 4±1.3 2 0.7 6 1 0.4 4 9 5.5 2±1.2 4 3.1 4±0.1 2 1 1.9 3 1 0.0 0 0 4 6.3 4±1 3.4 5 4 5.2 4±1 2.3 5 0.3 7 6 0.7 0 8 6 5.4 6±2.1 6 8 4.6 3±3.5 3 2 8.9 2 8 0.0 0 0

2.4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手术切口感染2例、骨折位移1例、锁钉断脱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6%(4/39),对照组患者中手术切口感染3例、骨折位移5例、锁钉断脱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77%(1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2,P=0.025)。

3 讨论

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交通建设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与此同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不断提升,其中下肢长骨骨折疾病的发生率在骨科临床中占比比较高。主要源于人体下肢受到重力撞击,容易发生下肢长骨骨折,同时患者骨折部位发生肿胀、瘀斑等现象,除外力撞击、车祸等因素导致患者发生下肢长骨骨折现象之外,各种骨骼疾病也容易导致患者发生下肢长骨骨折现象,如骨髓炎、骨肿瘤等,如果患者骨折症状不能及时有效治疗,将影响患者关节功能活动质量。目前,临床采用手术固定措施提高患者的骨折治疗效果,其中加压交锁钉治疗和静力交锁钉治疗运用比较广泛,基于此,该院就上述两种手术方法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效果显著。

在该次手术治疗研究中,该院对39例下肢长骨骨折患者采用加压交锁钉治疗,根据治疗效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均比较显著,其中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关节功能评分均比对照组高,而术后疼痛程度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两项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下肢长骨骨折患者临床中采用加压交锁钉治疗,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显著,生活质量得到提升,临床效果显著。目前,在长管状骨骨折固定方面运用较多的器材为交锁钉,由于交锁钉的力臂比较长,因此具有较强的抗扭转能力,临床运用交锁钉固定骨折部位,将力分散在了骨骼的中轴上,患者长期活动稳定性较强,发生折弯变形的现象比较少,因此成为骨折固定的首选材料。髓内钉对骨折的骨干起到固定作用,患者术后恢复速度比较快,患者的关节功能改善显著。目前,在临床中运用最广的为加压交锁钉和静力交锁钉,其中静力交锁钉具有较强的抗短缩性,由于期不能滑动性,导致患者骨折部位的愈合效果较差,患者畸形愈合的现象占比比较大。而加压交锁钉能够对骨折间加压,对于粉碎性骨折,临床可运用钢丝捆绑的方式增加骨折的稳定性,进而对骨折部位实施加压处理,由于临床中加压交锁钉主要通过机械行加压,因此患者骨折断裂部位的间隙比较小,提高了骨髓母细胞向成骨细胞的转变速度,而且髓内钉能够有效预防骨折部位发生旋转,加少畸形愈合症状。并且在临床手术期间,主要通过C臂的透视辅助,能够减少对患者体位的摆动,降低手术的失误操作,最终提高了患者骨折愈合的效果。

综上所述,将加压交锁钉治疗措施运用与下肢长骨骨折患者临床中,患者的关节功能得到显著恢复,生活质量提升,有效控制了患者临床不良反应,从整体而言,患者骨折愈合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手术中运用。

猜你喜欢

锁钉长骨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远端是否锁钉疗效比较
对比加压交锁钉与静力交锁钉对下肢长骨骨折患者的效果
骨外科手术中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研究
AO钛制弹性髓内钉微创治疗儿童长骨骨干骨折的疗效
引产胎儿长骨的宫内外测量研究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三种锁钉方式对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