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视角下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策略探究

2019-04-20杨宁

卷宗 2019年12期
关键词:英美文学翻译策略文化

杨宁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西文化在不断融合过程中,文化差异凸显,影响着中国译者的翻译策略。根据英美文学作品的特点和分类,结合中西国家不同的语言特征、环境特征和礼仪风俗,并根据受众群体的不同诉求,有必要采取意译、直译加注释、结合机器翻译等方法,切身了解翻译策略选择后译著的接受情况,以此加强改善英美文学作品到中国的译介,促进传播形式多元化及传播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文化;英美文学;翻译策略

随着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和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不断加强。中国作品不断被中国学者,外国学者翻译成外国语言进入到外国市场,受到外国大众的广泛关注,说明了中国话语权的提升和影响力的提高;与此同时,英美作品也被中国学者及译者们翻译成为中文进入到中国市场,中国的学校及科研部门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及研究不断深入。根据目前英美文学作品在中国市场的接收情况,在一方面看到翻译作品市场欣欣向荣的同时,也有必要看到英美文学作品译入的质量参差不齐,对外国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入,中国大众对文学热情消退等问题。根据英美文学作品译入到中国出现的问题,有必要分析中国读者的不同需求和兴趣,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提升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进一步提升中国内部师资培养和译者综合能力,并结合机器翻译的新发展服务于文学作品的译介和传播。

1 文化及跨文化背景

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对文化的传播及缩小跨文化带来的地区差异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实力的象征。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及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文化外宣和交流政策,促进了中西国家之间的跨地区文化交流。然而,英美文学作品在译介过程中,根据英美文学作品的特点,语言特色,中西民族思维方式不同等因素,翻译过程中,中国学者一方面要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保证异国特色和民族文化自信的结合;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促使外国作品在国内有好的传播效果。

2 英美文学作品介绍

2.1 体裁分类

英美文学作品如果按体裁来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四种形式:小说,诗歌,戏剧和散文。英美小说在英美文学作品中所占比例较大,是承载英美文化的重要媒介,一般可以分为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英美诗歌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地位重要,讲究韵律和格调。英美戏剧一般可以分为喜剧和悲剧,受众较小,但内容寓意较强。英美散文一般以信件及随笔为形式,讲究辞藻的优美。小说、诗歌、戏剧和散文在英美文学作品的发展中,各有其代表人物和作品。无论是侦探性小说,还是哀婉性诗歌;无论是情节性戏剧还是抒情式散文,英美文学作品在不断译介过程中显示其魅力。英美文学作品的体裁类型伴随着网络文化发展,在呈现形式上也在不断丰富,对于这些作品的翻译也需要更好的兼具网络文学的特色,在传播媒介上除了传统纸质资源,使网络平台更好地服务翻译作品走出去。

2.2 内容特点

英美文学小说作品在譯介到中国市场过程中,奇幻小说的创作和出版在中国市场上增长较快,例如,《哈利波特》等奇幻文学的兴起。英美戏剧作品在传播到众多市场过程中,“直面戏剧”的译介也成功把英国的剧作运动赋予给了中国戏剧舞台一定的意义。英美诗歌在不断译介过程中,需要实现自身美学和市场经济之间的协调,例如芝加哥《诗刊》则深度反映了人们在追求美学的过程中,对自身意义的探求。英美散文在翻译过程中,中英语言风格上会出现很大差别,中文的“四字格”很难在英美散文中复现,而英美散文中的修辞和分词形式则又很难在中文译文中“再现”。英美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不同形式均在内容上需要与中国的文化进行均衡协调。

3 跨文化对英美文学作品翻译的影响

3.1 语言特征不同

中文和英语之间的语言性质不同,存在在很多差异。英语有严格的语法体系,规则强,英语较为“明确”,而汉语则较为“含蓄”;英语重视“形合”,汉语重视“意合”;英语语法形式上倾向于用被动语态,汉语则主要使用主动语态;英语喜欢用替代手法,汉语则较喜欢重复;英语属于综合性语言,“时”、“体”兼具,汉语则无“时”有“体”,属于分析性语言,不断变化句子的顺序来表达意思。中英所属语系不同所带来的不同特点,中文属于表意文字,英语则属于拼音文字,决定了在中西翻译中两种语言风格的不同,所使用策略也因为语言本身而做不同选择。

3.2 礼仪习俗差异

东西方国家在风俗习惯上所存在的不同翻译策略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例如,意象“龙”对西方国家则具有邪恶的表征,而“龙”在中国则象征了权利和高贵。再如,平时打招呼和方式及不同数字的吉利与不吉利也是日常礼仪风俗的重要区分点。在中英文学作品译介过程中,则需要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做到更好的入乡随俗。中英对待礼仪风俗习惯上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心理习惯在翻译中是译者必须协调的因素,否则会产生一定的文化误解及传播障碍。

3.3 环境因素影响

东西方国家明显存在宗教习惯上的差异,不同的宗教起源及历史决定了各自信仰的不同。例如,《圣经》 影响下的西方思维具有“赎罪”思想,西方思想较为开放自由,中国思想深受儒家及老庄思想影响,倾向于保守。中国翻译学家张谷若先生在翻译哈代作品《德伯家的苔丝》时,通过经纬度关系和地理位置,用山东方言对该部作品中的一些对话进行翻译。这些都一定程度上说明地理环境对译者翻译思想的影响。中西的不同地理环境会对人的行为方式、思考习惯都产生深远影响,也决定了翻译策略的不同选择。

4 翻译策略

4.1 音译

英美文学作品译入过程中,受众的接受是必须考虑的因素。音译法一方面结合了汉语特点,符合汉语本身阅读习惯,另一方面也会更好的在中国内部进行传播,深入了考虑国内受众的接受习惯。比如儿童文学小说的翻译,儿童文学的语言本身需要考虑外国文学作品在中国儿童中间的接收情况。《爱丽丝奇遇历险记》中“horse”和“hoarse”用“哑子”和“鸭子”的同音异义翻译,结合音译,并考虑儿童自身特点,不仅有利于中国儿童文学作品总出去,也有利于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在中国的接受。音译法一定程度上和直译方法的结合策略对于中国文化外译和走向国外有重要作用。

4.2 意译

英美文学作品包含种类多样,但像传记作品、戏剧作品,小说等则更多需要采取顺应读者心理变化及习惯,采取意译的方法。意译手法是对牵涉到很到外国历史、风俗习惯等做出的调整。比如小说《老人与海》在翻译“plenty”时,巧妙利用隐喻手段,翻译为“一言难尽”,除了“多”的意思,也体现了老人经历了太多苦难。通过不同角度对小说的意义和措辞进行了变化和创造性表达。意译策略是在准確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在语言表达及形式上采取的翻译手段。此外,根据读者受众年龄段及学识水平的不同,同一部小说作品可以采取不同的意译和简化策略,起到不同的传播效果。

4.3 直译+注释

注释一直在英美文学作品翻译及中国文学作品译出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直译是准确再现原来作品的意思。注释可以方便读者直观了解作品的背景、作者背景、环境变化、历史来源等方面。英美文学作品在小说、戏剧等的翻译上需要更好地结合直译+注释的方法。直译加注释的方法字外国文学作品的佛经翻译上体现尤为明显,例如理雅各的《佛国记》对“法显得符行當公孫经理”一句,添加了注释“...adopt the reading of行堂in Chinese editions, instead of 行當in the Corean text”,实现了对原风貌的再现。英美文学作品译入过程中,一定的注释会使受众更好的了解写作背景,方便理解。

4.4 结合机器翻译

机器翻译是新时代背景下日星月异的翻译手段。很多翻译公司或者本地化企业都有开发自己的翻译软件,这些翻译软件的出现在翻译效率上对应用型文本提升很大,也创造了巨大的市场价值。一方面,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不断涌现,翻译记忆功能的不断提升,新兴起的神经网络翻译研究等都为翻译实践的发展助力。科技类文本,金融类文本等信息型文本翻译完全可以由机器翻译来进行操作。另一方面,机器翻译手段也为文学作品的译介带来了冲击。英美文学作品中诗歌、散文等高创意文本凝聚了人类的想象力,语言带有丰富的表达力。文学作品翻译市场收益时间较长,也在经历机器翻译带来的挑战。通过对比机器翻译和诗歌散文等文本的人工翻译,不仅可以有助于考察和优化机器翻译和翻译技术的发展,也有利于对散文诗歌文字艺术修养的锻炼提升,培养译者和语言爱好者的人文情怀。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交流,机器翻译和语言服务行业的蓬勃发展,英美文学作品及译本会不断涌入中国市场。这对翻译而言,既是一种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对于原作品而言,需要确定其针对的目标群体和内容,中国政府及外宣部门需要加强英美文学作品译入的规范性管理,使得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能在内容及翻译质量上符合审美和研究需要。其次,英美文学作品在译介到中国的过程中,翻译者一般分为外国学者,外国的华裔学者,中国学者三类。考虑到中西文化差异和语言习惯的不同,采取外国学者+中国学者的混合翻译最为合适。外国学者因为对母语有更好理解,中国学者则能够更好的把控汉语的使用。最后,翻译策略是译者主体性的一种体现。无论是音译,意译,直接加注释等翻译策略的使用,还是机器翻译手段的使用,都是人在不同文化差异的背景下所做出的选择。翻译策略的使用最终目的是使译著更为读者所接受,并实现不同异质文化之间优秀元素的相互交流和融合。

参考文献

[1]傅蜜蜜.论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外国语文,2018,34(05):155-160.

[2]鲁小艳.直面戏剧在中国的几点争议与研究[J].中国戏剧,2018(10),48-50.

[3]骆萍.中国文化“走出去”之外宣翻译策略探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02),122-128.

猜你喜欢

英美文学翻译策略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