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陪同民主人士进北平

2019-04-20王忠龚喜跃

百年潮 2019年4期
关键词:北京饭店民主人士冯玉祥

王忠?龚喜跃

东北局成立招待处

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的形势迅猛发展,中国人民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为此,党中央业已着手筹划建国大计。9月间,周恩来初步拟定了一批准备参加新政协的爱国民主人士名单,并要求上海、香港等地的地下党组织在秋冬时节将他们安全护送到位于东北和华北等地的解放区内。东北解放区的哈尔滨市是接待这些民主人士的主要集结地之一。周恩来曾电示东北局,要求给这些陆续到达的民主人士“安排最好的住所,要召开欢迎宴会,要给他们买皮大衣、皮帽子、皮靴等生活用品”,可谓细致入微,关怀备至。

东北局为了接待好这些重要的客人,专门成立了一个半公开半地下的招待处,我就是在这时候奉命从东北行政委员会办公厅调到招待处工作的。招待处的处长叫周秋野,他受东北局领导的重托,用19根半金条从一个白俄商人手中购买了一座名叫马迭尔的旅馆作为接待驻地,并相继配备了一部分小轿车、厨师和服务员等。9月29日,我们接待的第一批民主人士只有四位:沈钧儒、谭平山、章伯钧和蔡廷锴。他们是从香港秘密进入哈尔滨的,在哈期间身份并不公开,比如我们称呼沈钧儒时,就叫他朱老先生。

特殊身份的客人

10月下旬的一天,我们接待了一位特殊身份的客人,她一住下,当天的《东北日报》上就醒目报道——《李德全抵哈》。李德全是爱国民主人士、抗日将领冯玉祥将军的夫人,也是位社会活动家。她是应中共之邀陪冯玉祥及全家从美国专程回国参加新政协会议的,不幸的是所乘轮船在黑海途中起火,冯玉祥及一爱女遇难。李德全一到哈尔滨,李富春、蔡畅等首长即代表中共中央为冯玉祥将军的不幸去世向李德全表示深切慰问,同时邀请她代冯玉祥参加新政协会议(新中国成立后,李德全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首任卫生部部长)。

大概是深怀丧夫别女的伤痛,李德全一家住下后很少外出。闲暇之余,她常到值班室与我聊天,反复叙说冯将军遇难的情况。她说他们是7月31日离开纽约的,8月中旬到达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中共为迎接冯玉祥曾拨专款给苏联政府,由苏联提供了一艘二战时缴获的德国轮船“胜利”号搭载冯家远渡重洋。不想,9月1日船行至黑海突然舱内起火,冯将军及其爱女冯晓达未能获救,被浓烟窒息而死。后来查明,事故是因为船上放映用的电影胶片起火造成的,美国和苏联都认为这是一次有预谋的政治谋杀,双方相互指责,但最后也没有结果。

听了李先生(当时就这样称呼她)讲述的事发经过,我对冯玉祥将军的不幸遭遇感到惋惜,对李先生同情之余又觉得她很坚强,虽遭此大难,仍旧携其他子女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为国效力的决心毫不动摇,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女豪杰。

哈尔滨马迭尔旅馆

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结束,东北全境解放。李德全先生同我们一样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当她得知中央准备在北平或天津召开新政协会议时异常兴奋,因为解放这两座城市的时间不会太久了。她曾给我讲起北平城的故事,说北平的城墙有多高,耸立在城墙周边的各个城楼多么雄伟;皇帝住过的紫禁城是多么气势恢宏;颐和园的万寿山、昆明湖风景多么秀美亮丽;我们的国家要是能够定都北平有多么好;她还提到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就是让冯玉祥赶出故宫的……她的话让我萌生了对北平的神圣向往之意。

民主人士云集沈阳

1948年底,招待处奉命护送先期到达哈尔滨的民主人士去沈阳,住进了一所日本占领时经营的大饭店—大和旅馆,当时该旅馆已更名为沈阳铁路宾馆。当地的党政军首长隔几天就出面举行一次接风宴,欢迎一批又一批爱国民主人士的到来。当我们离开沈阳时已经聚集了六七十位客人。为此,招待处的工作越来越紧张、繁忙。随着形势的好转,我们的工作已经公开,宾馆内外每天都呈现出一派宾客云集、高朋满座、人来人往的热烈气氛,这种氛围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巨大凝聚力,体现了党的“爱国光荣、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的政治主张,更加体现了全国人民一心向往和平、向往共产党、向往成立新国家的深切期盼和愿望。

1948年底,民主人士从香港北上,参加新中国筹建。图为华中轮上的郭沫若、许广平与侯外庐(周海婴/摄)

陪同客人们赴北平

1949年春节,我们是伴随着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喜讯和节日的鞭炮声在沈阳度过的。1月31日,北平传来了和平解放的捷报,在大家奔走相告庆贺平津战役取得伟大胜利的气氛中,我又想起了李德全先生对北平城的美好描述,心想:“要是有机会去北平看看该有多好啊!”我心中油然产生了生平第一个美好的愿望。可又一想,身边这么多大领导都没去过北平,哪能轮上自己,这也只是个梦想罢了。2月24日,党中央派林伯渠为首的中央代表团到沈阳迎接民主人士进北平。当晚,周秋野处长宣布了陪同首批客人赴北平的11位工作人员名单,里面竟然点到了我的名字,这令我感到意外,同时又觉得惊喜和荣幸。2月25日,在程之平科长的带领下,我们陪同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等35位客人登上了由沈阳开往北平的专列。列车一路畅行,只在天津站停過一次车,上水加煤检修后于次日上午抵达北平。列车快到北平时,我一直扒着车窗看外面的风景,心情异常激动,当我第一眼看见东便门城楼时暗自念叨着:“到北平了,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进京那年我还不满17岁。

北京饭店成立招待所

由于当时党中央尚未抵达北平,列车驶入前门车站时,到车站迎接客人的是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北京市首任市长叶剑英、市委书记彭真等一批党政军首长。客人们被安排在北京饭店下榻,我们这些从东北来的工作人员集中在一间会议室等候安排工作。不大会儿,有四位领导走进会议室,他们是:中央统战部秘书长齐燕铭、统战部交际处长申伯纯、金城和管易文。齐燕铭宣布北京饭店成立招待所,所长由我们科长程之平担任;招待所隶属中央统战部管辖,饭店的管理与服务保持原有系统。我被分配在招待所办公室,主要工作是负责住在北京饭店内客人们的往来信件和物品收发;其次是负责安排在饭店内召开的各种会议并分管签到工作。我就是在会议签到时,第一次见到周总理的,当时大家都称他为周副主席。还有一项工作就是陪同客人出去参观。我陪同陈嘉庚先生去过一次八达岭,当时的路不好走,去一趟长城很不容易,早起晚归用了整整一天时间。由于新中国快要成立了,工作十分紧张,又不能私自外出,李德全先生讲的紫禁城、万寿山、天坛等文化古迹根本没时间光顾。

北京饭店是当时北平城内最好的饭店,也是一处十分重要的政治活动场所,每天迎来送往的重要首长和客人很多,统战部在饭店专门设了一个联络组,部长李维汉亲自兼任组长。饭店内有固定的会客室和房间,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和宋庆龄等首长经常到北京饭店会见客人。

胜利的晚宴

时间很快就到了历史性的那一天。当我听说10月1日下午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建国典礼(后称开国大典)时,激动之余突发奇想,我试着找饭店领导告假,请求那天去天安门。那时年轻,好奇心强,结果可想而知,只能听领导的话在办公室值班。10月1日那天中午,我趁午休之机跑到饭店门口看热闹,当时大街上已经拥满了参加开国大典的人群,人们举着横幅、彩旗,敲着手中的锣鼓,兴高采烈地向天安门走去。我目不暇接地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心早就伴随着人潮飞向了天安门。受阅部队整齐地开到北京饭店前面列队等候检阅。看到这支雄壮威武的胜利之师,我心里为全中国即将解放而备感自豪。当时只顾看光景,不知过了多久,突然耳边响起震耳欲聋的炮声,我惊慌失措地拔腿奔向饭店的办公室,当同伴告诉我是举行开国大典放的礼炮时,我才定下心来。在后来的几个小时里,我听着窗外的欢呼喧闹声再也不曾离开值班室。

解放初期的北京饭店

当晚,北京饭店隆重举办了大型庆贺晚宴,长条桌上摆满了丰盛的美酒佳肴,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宋庆龄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来参加,周恩来发表热情洋溢的祝酒词后,他们就去包间里与其他重要客人商谈国家大事了。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参加这么盛大的宴会。席间,大家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等音乐的伴奏中频频举杯,相互庆贺新中国的诞生。到场的人们太兴奋了,以至于一时间没有了上下级的感觉,也忘记了客人和工作人员的身份。大家相互拥抱、碰杯、说笑,整个厅堂里洋溢着热烈、欢快和胜利的气氛。我们东北来的几个小青年聚集在一起,在一派欢歌笑语中大家都感到自己终于完成了一件神圣的使命,如释重负地谈起了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不一会儿,程之平科长来到我们中间,亲自给我们每个人斟了满满一大杯葡萄酒,他对我们这些跟随他从哈尔滨到北京来的年轻人表示感谢,并示意我们今晚可以喝醉,因为第二天我们的工作将告一段落。有个同伴问他:是否过几天就可以回家了?我也借机向他提出能否放几天假,让我们好好逛逛北京城,来了大半年了一次也没出去逛过。程科长笑着说:“小鬼,都想家了,没出息!今天虽然成立了新国家,但我们的工作应该讲才刚刚开始。这间大厅里的人们,明天将要各奔东西,有的客人将会到新成立的政府机构去任职,你们中的一些人有的將去南方新解放区工作,有的要到学校里去深造,更多人将会有新的更重要、更光荣的工作去做。你们还年轻,一定会看到北京城的大变化,到时候让你们逛上几天也逛不过来。”那天晚上我生平第一次喝醉了,躺在床上,伴着天安门广场晚会中隆隆的礼花声,美美地睡着了。几天后,我被分配到新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办公厅工作。

从哈尔滨到北平是我人生历程的一个转折点,而新中国的诞生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从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日益繁荣富强的新生活。(编辑 叶松)

口述者: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离休干部;整理者: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退休干部

猜你喜欢

北京饭店民主人士冯玉祥
【北京饭店】见证新中国外交风云
《北京饭店菜点丛书》
冯玉祥智斗日顽
“爱国民主人士——新四军之友”征文启事
寄冯玉祥书
Leçon de chinois Parcourez la Chine avec des notions de chinois
酒店餐饮管理中的个性化服务
——以北京饭店为例
民主人士翟宗文在芜湖革命活动述略
《民主人士》
冯玉祥的“五虎将”和“十三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