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赏析古诗词

2019-04-19王彦玲

新课程·中学 2019年2期

王彦玲

摘 要:主要论述了语文高考中古代诗词赏析试题的答题思路。着重论述了总答题思路及不同考查点答题思路的细微变化,并举例作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古代诗词;分析鉴赏;答题思路

关于古诗词鉴赏,《考试说明》将其定位于初步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或观点态度上。如何鉴赏古诗词,答好诗词鉴赏题,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方法。

一、形象鉴赏

形象鉴赏分为事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鉴赏、人物形象鉴赏。

答题思路:点明形象—分析特点—揭示寓意

1.事物形象鉴赏

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诗中为我们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按照答题思路我们应先点明形象(塑造了梅花形象),接着分析特点(通过描写梅花置身冰雪林中,不混迹于春天百花之中,表现了梅花耐寒、清高的特点),最后揭示寓意(作者坚毅、高洁的品质)。

答题时,学生容易只答“塑造了梅花形象。”这样的回答就犯了“空泛概括”的毛病。一定要分析梅花形象所具有的特点。同时揭示形象的寓意。

2.景物形象鉴赏

景物形象鉴赏同样可以遵循这样的答题思路,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点明形象,也就是概括景物画面之时要注意应该包含的信息:时间、地点、景物的特点,比如王维《春中田园作》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欣欣向荣(特点)的春日(时间)田园图(地点)”。

3.人物形象鉴赏

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可从三方面入手:(1)背景。除诗人的生平、时代外,尤其要留意创作时的具体背景;(2)正面描写。关注诗中关于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的描写,以此来推断人物形象特点。(3)侧面描写。他人点评、议论及环境的烘托等,都会对我们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有帮助。人物形象特点虽然很多,但我们可以大致分为三方面:外在形象特征、内在心理特征(情感、性格等)、身份特征(隐士、离人、英雄等)。

二、语言鉴赏

鉴赏语言,就是要理解和赏析語言的特点和表达效果。不同的诗人,不同的诗歌,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我们应熟悉一些著名作家的语言风格(王维诗空灵寂静,李贺诗奇崛险怪,陶渊明诗平淡质朴,白居易诗平实通俗等)。此外还要了解一些鉴赏术语(清新、庄重、简约、精炼、平淡质朴、直率奔放等)。语言鉴赏常见题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炼字炼句”。

答题思路:指出技巧—据诗分析—作用效果

2008年全国Ⅱ卷试题《春日即事》要求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按照思路答题:“网”字运用了想象、比喻、拟人的修辞(指出修辞),把丝丝小雨喻作用丝织成的网,想象小雨想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据诗分析),把小雨描绘得生动、新奇、富有人的情感(作用效果)。在这类题型当中,也许这个字或句并未运用到技巧,只是表现力强,这时就可以越过第一步,直接进入答题思路的第二步,注意结合诗句作分析。

三、表达技巧鉴赏

表达技巧鉴赏是高考命题涉及比较多的问题。但是表达技巧又是古诗词鉴赏中最为复杂的问题,仅“表达技巧“一说,不仅《考试大纲》,就是一般的写作书和工具书,都没有对其内涵和外延作出界定。从使用情况和高考命题实际来看,一切可以提高诗歌表达效果的方法大概都可以包括在内。此处暂将表达技巧分为以下三部分:

1.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反复、夸张、设问、对偶、借代等。

2.抒情方式

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

志等)。

3.表现手法

常用的有联想想象、虚实结合、动静结合、铺陈渲染、借古讽今、运用典故、以乐景写哀情等。这些手法的运用还需要同学们在答题时仔细体会揣摩。

答题思路:指明技巧—据诗分析—情感效果

此考点与使用了表达技巧的炼字炼句题型相似,这里不作过多表述。

四、思想内容或观点态度鉴赏

思想内容或观点态度鉴赏即理解、分析、概括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感情以及表现出的观点态度。

答题思路:描写了什么—表达(抒发、表现)了什么

情感态度价值观鉴赏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答出产生某种情感的具体原因,比如古代诗词中作者常会抒发“惆怅”这种情感,但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却各不相同,可能是因为“客居他乡”,也可能是因为“壮志难酬”,还有可能是因为“远征塞外”等,所以答题时一定结合相关诗句,具体全面作答。

以上所说答题思路是规范的、常式的,由于试题设问不同,答案的侧重点也不同,这就需要学生灵活掌握,不可一概而论。刘勰曾说“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的飞跃,诗词鉴赏能力的提高非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了解了答题思路就可以万事大吉。我们应不断阅读,不断练习,不断感悟,逐渐培养和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董明旺.青于兰2007高考语文核按钮[J].湖北大学中学语文杂志社,2006:240.

[3]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Ⅱ卷[N].内蒙古教育招生考试增刊,2008.

编辑 李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