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趣引领感悟生命

2019-04-19于秋艳

新课程·中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老树一节课语文课

于秋艳

生命的长河因为有了文学而多姿多彩,我们的灵魂因为有了思考而更加丰富和深邃。毕业学年的语文课究竟怎么上,才能使课堂高效有意义,我们一直都在探寻。

【案例】临近期末,语文书九年级上的内容已经讲完。为了赶进度,九年级下的书也已经开始学习了。到了这个时候,语文书上的很多现代课文就直接被束之高阁了。偶尔老师提了那么一句两句,也偶尔有学生看那么一眼两眼。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对此,我纠结很久,不讲吧,总觉得可惜课文了,毕竟精选出来到课本里,读读品品都是好的;讲解吧,又担心浪费了时间,因为中考不考这篇文章,或者说即便是名家经典,中考也不会从原文中出题了,而这一节课真的能多做好多中考题呢。

那天语文课,按照计划,可以讲王鼎钧的文章《那树》。我已经想好,打算就用几分钟时间说说大概,然后开始复习文言文。一进班级,开始课前演讲,然后讲课。

“今天咱们学习……”“那——树”还没等我说完,他们异口同声地喊出来了。瞧,好吧,《那树》就《那树》吧(我原来的计划估计难以实施呢)。“可是,哪的树啊?树又怎么了?”我随即问道。随着我的引导,学生立刻精神起来,急切地想知道内容,热情高兴地投入到了学习中。就这样,说生字,读课文,分析理解。

原来是一棵老树,曾经庇佑人们,在现代社会高度文明的碾压下,唯有死路一条。作者精细地描绘了刽子手杀戮老树的过程,以及老树死亡前后的细节,令人感慨万千,感叹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留给读者深深的思索。

整个课堂,学生为老树的悲惨命运而伤心慨叹。我以为就此可以了,字词的梳理,文章的品析,主题的探究都完整结束。没有想到,这一节课对他们的影响远没有停止。学生不仅深深地投入到树的起伏坎坷的经历中,或唏嘘不已,或慷慨陈词。并且引发了对人类文明进程与环境保护这一问题的积极讨论和深深思考。他们设想出了很多的方案要安置老树:围建一个栅栏,写上标记(我还真的看到很多大城市是这样保护古树的);让决策者改变规划绕道而行;架起高架桥;给市长写封信……

第二天一篇关于课文《那树》的演讲,呈现在我和同学面前,王同学说:昨天学了课文《那树》,让我想起了姥姥家的小院子,那时候我常常趴在窗户向外看,一棵老树在院子的角落……她叙述了姥姥院子里植物的经历和遭遇,感慨于人类与自然的矛盾,思考如何更好地解决。

赵同学也举手读了他的日记《那树有感》,其中这样写道:

看那黑黝黝的巨坑,看那因挖掘已经没有了原形的大山,这见证了多少沧桑轮回的亘古山川,已被人类文明碾压。再看那曾经的湖泊,也在文明下被污染,已然不能记得那倒映的碧波是多么的令人垂怜。然后,又想起……大杨树,它在风雨中伫立了许多年,可是时光真的是一把刻刀,一点点地削着它的躯体,它也来越老,终于在一次风暴中倒下来,我很庆幸它不是被人伐倒的,它是因为时间的流逝,倒在了时光的长河中,如同一粒尘埃毫不起眼,缓缓地在历史长河中沉了下去。

“有些瞬间的存在,从开始就是为了缅怀。这是我对文章认识的局限与浅薄,亦是我对文章的真诚与努力。最后,我向那些与命运相搏的人,致敬。”

这样一篇日记,让我很是感动。然后我问了一下,班级有近一半的学生,都在日记里写下了对这学习这篇文章的感受和对這种社会现状的思考。

【思考】这让我暗自庆幸,又深深感慨,又有那么丝丝后怕。庆幸我们没有放弃这样一篇自读文章,后怕自己若一意孤行,不听他们的心声,只去急匆匆地讲文言文,一遍又一遍地测试考查。那便丢掉了品析文章的机会,那该多么可惜,多么遗憾!对我来说,丢了的是一节课,对他们来说,丢弃的却是对人生的一种体验,丢弃了对语文的一种热爱,丢弃了学习本身的乐趣。

那么,我们在语文课中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

一个毕业很多年的学生跟我说,老师,我觉得你教给我的绝对不仅仅是让我这次考试打了多少分,或者中考拿了多少成绩,而是因为你,我从此就热爱上了语文。在我以后的一生中,都愿意与诗文相伴,都不能舍弃阅读舍弃书写,不能舍弃对语文永远美妙的渴望和向往。

的确如此,教学其实就是一种启迪,是教师把一群善良天真的孩子们引入梦幻般的科学殿堂的过程,为他们打开文学世界的一扇窗。通过语文课,通过语文教学引起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对真理的探求,对规律的认知,对世界的痴迷。能够引领孩子们带着巨大的兴趣和热情走向广博的学习的世界,这才是一个老师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他们的想法都能得到中肯的评价,自己的努力都能得到相应的肯定。因此,渐渐地喜欢上语文课,喜欢语文老师的讲解,更喜欢通过语文老师的讲析认识更多的书本上的世界,也因此,愿意透过书本,展示自己的思考与探索。

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教学的基本价值、基本作用、基本任务都决定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全面育人。在教学过程中我能以诱发学生的“主动性”为出发点,渗透“教育性”,着眼“创造性”,贯穿“实践性”,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参与、在学习中受到教育、发展能力的目的。

这一堂自读课,留给我们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它本身。我愿在以后的教学中,珍视每一篇文章,珍惜每一次的感动,珍爱每一瞬闪亮的感悟,珍藏学生每一个纯善的愿望。愿与我的学生共同感悟语文的博大精深。更愿与同仁共勉。

编辑 李烨艳

猜你喜欢

老树一节课语文课
可怕的语文课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苍鹭与老树
托马斯的一节课
老树当风叶有声
老树的绿指甲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导学案设计的逻辑起点:从学出发:以一节课为例,谈基于脑的导学案再设计研究
老树也葱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