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科学《浮力》教学方式及反思

2019-04-19方敏

新课程·中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初中科学浮力教学方式

方敏

摘 要:新时期的课堂教学方式要打破以往教学方式的束缚,才能为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尤其是实验教学,教师要重视引进新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构建完善的科学知识结构网络,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科学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基于此,主要以华师大版的初中科学教学为例,围绕着《浮力》这一节课的教学方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浮力;教学方式

《浮力》是初中科学知识体系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与浮力相关的科学知识,还需要将学生的主动学习欲望激发出来,引导其积极自主地建构合理的知识架构体系,完善学生对浮力知识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华师大版初中科学《浮力》的教材分析

在华师大版初中科学《浮力》这一章节中涵盖了浮力概念、浮力大小因素、浮力产生的原因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在这些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物体沉浮基础条件、浮力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研究。《浮力》这一部分的教材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也突显出较强的综合性[1]。其中,该教材内容的综合性表现在浮力的知识内容涉及了力、二力合成以及液体压强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对浮力的内涵及其综合性质进行了探究,期望可以促使学生掌握好浮力相关的知识点,并且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理论性则体现在这一章节的内容含有不少理论性知识点,要求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概括总结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二、华师大版初中科学《浮力》的教学方法

(一)问题情境创设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贯彻落实,当前教育教学领域出现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新的教学方法,问题情境创设法就是其中的一种。以往教师采取的平铺直叙教学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要求,教师引入问题情境创设法,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对科学知识中的问题产生探究兴趣。教师在创设问题时,应该注重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又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比如教师在浮力产生的原因和浮力三要素的教学中可为学生演示实验过程:将可乐瓶去掉底部和盖子,然后倒置,将乒乓球置于瓶口处,再往瓶中注入水。教师可以适时地提问学生:“你们认为这个球会上浮吗?”在学生原有的认知里,球的密度比水更小,那么它一定会上浮。然而实验结果却截然相反,这就引起了学生的认知矛盾,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好奇心,使其积极投入到这一实验课程的探究活动中。

(二)师生互动教学法

有效的师生互动可以增强教学效果,尤其是在具有一定知识抽象性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知识[2]。比如在“气体浮力存在的实验”这部分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探讨:气体和水体都属于流体,那么气体是否会有浮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化的元素:“我们在生活中能够看到一种氢气球,只要手中的线被松开,就会向上飘,这是为什么?”许多学生都有玩过这种氢气球的经历,此时很容易就走进了师生互动交流过程中,回答:“它受到了浮力!”气球在空气中会受到浮力,此时教师可以继续追问学生:“氢气球在空中的浮力方向是什么?请说说你的理由。”这时学生会回忆氢气球的组成部分,它的端口有细线和小钩码,而小钩码的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那么氢气球在保持平衡的情况下则会受到竖直向上的作用力,这一作用力即浮力。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

(三)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法,教师可让学生自主形成小组,针对课堂上产生的疑问进行小组讨论[3]。比如在浮力的实验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小组学习任务:“若是水杯中装满水,有没有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如何才可以让已经下沉的物体浮上来?”这些学习任务实际上都围绕着比较明确的讨论方向来进行设计的,前一个问题围绕着减少物重来设计,后一个问题则围绕着增大浮力来设计,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浮沉条件。

三、华师大版初中科学《浮力》的教学反思

在《浮力》的教学中,笔者作出了以下一些反思:首先,教师要重视话语的凝练,即便是课堂提问,也要明确简短地提出来,避免无意义的话让学生感到枯燥。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改进自己的教学过程,对课堂上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最后,教师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与教师进行互动,与同伴进行交流,自主展开思考,探究问题的答案。

总而言之,初中科学教师要积极突破以往的教学方式,创新自己的教学过程,优化《浮力》的课程教学,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教师要重视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沿用效果较好的教学方式,也可以弥补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1]程德海.关于科学教材中浮力知识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下旬),2013(8):44-45.

[2]李哲君.“认识浮力”的教学设计与科学素养的提升[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6,34(12):44-47.

[3]陸钱儿.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浮力”教学设计思考[J].新校园(中旬),2016(6):114-115.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初中科学浮力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微课不微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神奇的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