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锈色粒肩天牛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2019-04-16涂业苟黄建军

生物灾害科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期刊论文天牛总数

李 翼,涂业苟,许 仕,王 想,黄建军



锈色粒肩天牛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李 翼1,涂业苟2*,许 仕3,王 想3,黄建军2

(1. 江西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江西 南昌 330038;2.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3. 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江西 庐山 332900)

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锈色粒肩天牛研究文献的类型、年度分布、作者、基金、刊载期刊、高频引用、关键词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该领域研究文献的发表情况,为相关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锈色粒肩天牛;文献计量;分析;CNKI

锈色粒肩天牛(Hope),又名锈色刺肩天牛,俗称“斗米虫”,属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总科(Chrysomeloidea)天牛科(Cerambycidae)沟颈天牛亚科(Lamiinae)白条天牛族(Batocerini)粒肩天牛属(),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钻蛀性害虫,也曾是我国林业检疫性的害虫[1-2]。该天牛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北京、河南、山东、陕西、浙江、江苏、安徽、广西、福建、江西、新疆等地区[3-8],国外主要分布于印度、越南、老挝、缅甸[2]。锈色粒肩天牛主要寄主植物有国槐(a)、旱柳()、泡桐()云实()、黄檀()、悬铃木()三叉蕨()等[9-12],幼虫在寄主内蛀食出纵横交错的虫道,阻断了寄主正常的营养成分运输,造成寄主长势衰弱,甚至整株死亡[9-10]。本文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13],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为数据来源,分析文献的类型、年度分布、作者情况、基金、刊载期刊、高频引用和关键词等,旨在揭示我国锈色粒肩天牛的研究动态及趋势,为相关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为数据来源,文献检索时间跨度不限,检索日期为2019年1月29日。检索方式为高级检索,以“关键词”为检索项、“锈色粒肩天牛”或 “斗米虫”为检索词,共检索163条,剔除与锈色粒肩天牛研究关系不相关的以及重复的文献,有效文献数为151篇。

1.2 分析方法

以文献计量学统计为主,以内容分析为辅[14],利用EXCEL作为数据分析处理工具,以有效文献为研究样本,分析文献的类型、年度分布、作者情况、基金、刊载期刊、高频引用和关键词等方面。

2 结果与分析

2.1 文献的类型和年度分布

通过CNKI数据库检索,检索出有效的锈色粒肩天牛文献有151篇,其中期刊论文最多,有127篇,占总数的84.11%;科研成果次之,有8篇;博硕士论文7篇,培养了1位博士生和6位硕士生;专利有6篇,会议论文最少,只有3篇(表1)。

表1 文献类型

由表2可知,1987年发表锈色粒肩天牛文献以来,到1995年总共只有4篇文献;然后逐年平缓增加又平缓减少,2009年文献数量最多,有11篇,占总数的7.95%;之后每年的文献数量有增有减,总体上维持在10篇以内。在1987—2018年期间,锈色粒肩天牛文献平均每年产出4.72篇,说明我国对锈色粒肩天牛的研究热度不高。

表2 文献年度分布

2.2 核心作者及合著率分析

对127篇期刊论文的作者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第1作者有100人,其中发表1篇论文的有84人,占第1作者总数的84%;发表2篇论文的有11人,占第1作者总数的11%。由表3可知,发表3篇及以上论文的只有5人,占第1作者总数的5%,说明这5位作者是在锈色粒肩天牛研究方面的核心作者。在这些第1作者中,王晓红在期刊上发表论文贡献最多,为7篇。

在锈色粒肩天牛研究论文的作者合著方面,独著论文数量为40篇,占论文总数的31.50%;2人合著论文数量15篇,占论文总数的11.81%;3人及以上合著论文数量72篇,占论文总数的56.69%,后两者合著率之和达到了68.50%(表4)。

表3 文献发表量3篇以上的作者

表4 文献合著情况

2.3 资助基金

通过CNKI数据库中检索,在127篇期刊论文中只有32篇论文得到了基金项目资助,只占全部期刊论文总量的1/4。由表5可知,在锈色粒肩天牛研究的基金项目资助排名前5名中,有2个是国家级资助,3个是省级资助。论文资助基金最多的是国家公益性行业研究专项计划,资助论文发表量为8篇。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次之,资助论文发表量为7篇,为我国各省里面资助基金最多。

表5 文献资助基金排名前5

2.4 论文刊载期刊分析

在127篇期刊论文中,CNKI数据库收录的锈色粒肩天牛研究论文出版刊物有59种,平均每种刊物刊载论文2.15篇,其中刊载1~3篇论文的刊物有48种,占刊物总数的81.36%,共刊载65篇,占论文总数的51.18%,说明超80%的论文集中在51%的刊物上。表6列出了锈色粒肩天牛刊载论文量排名前5的期刊,前5种期刊刊载论文量共计38篇,占论文总数的29.92%。在5种期刊中,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有2篇,省级期刊有3篇。由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山东林学会联合主办的“山东林业科技”期刊刊载论文量最多,为11篇,占总论文数的8.66%;由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主办的“中国森林病虫”以刊载论文量排名第2,为10篇。

表6 文献发表5篇以上的期刊

2.5 高被引论文分析

在127篇期刊论文被引频次中,未被引用的论文有34篇,占论文总数的26.77%;1~3次被引用的论文34篇,占论文总数的26.77%;4次及以上被引用的论文59篇,占论文总数的46.46%。由此可知,锈色粒肩天牛研究的论文大部分被引的频次不高。表7列出了有关锈色粒肩天牛研究被引频次前10的论文,其中研究型论文有8篇,研究综述类论文有2篇。论文“利用花绒寄甲防治锈色粒肩天牛”总被引频次数和年均被引次数均最高,分别为52次、7.43次。另外,高被引频次排名前10的文献均发表在2011年以前,说明论文被引用具有一定的时滞性。

表7 高被引频次排名前10的期刊论文

2.6 关键词分布

文献关键词出现的频次高低,可以反映某个学科领域研究热点、重点以及发展趋势[15]。本文通过对期刊论文检索分析,锈色粒肩天牛的关键词共有163个,其中1~3个关键词有141个,4~10个关键词有17个,11个及以上的有5个。另外,锈色粒肩天牛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防控(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和生物学(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和分布)两方面(表8)。

表8 期刊论文关键词分布

3 结论与讨论

虽然锈色粒肩天牛是我国林业检疫性的害虫[1],但在1987—2018年期间有关的文献有151篇,平均每年产出只有4.72篇。另外,只有32篇论文得到了基金项目资助,说明我国对锈色粒肩天牛的研究热度不高。锈色粒肩天牛的研究主要侧重于防控和生物学两方面,而基础性的研究特别是分子方面的研究不多。虽然锈色粒肩天牛文献每年都有产出,但大部分论文被引频次不高,论文被引用具有一定的时滞性,跟其他天牛类(如松褐天牛)相比有一定的差距[16]。

[1] 王文辉, 严员英, 刘晓华, 等. 人工饲料对锈色粒肩天牛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J]. 中国森林病虫, 2017(6): 30-32.

[2] 刘鹏, 金明霞, 喻爱林, 等. 锈色粒肩天牛生物学研究现状及展望[J]. 生物灾害科学, 2016, 39(3): 153-157.

[3] 刘海军. 北京地区林木外来重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2003.

[4] 王艳平, 温俊宝, 秦中云. 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锈色粒肩天牛[J]. 植物检疫, 2006, 20(3): 168-170.

[5] 何金祥, 蒋运生, 郭伦发, 等. 锈色粒肩天牛在广西全州县的发生危害及其防治[J]. 广西植保, 2009, 22(3): 3-5.

[6] 王晓红, 杨忠岐, 唐艳龙, 等. 锈色粒肩天牛及其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森林病虫, 2010, 29(4): 24-27.

[7] 卢希平, 杨忠岐, 孙绪艮, 等. 用花绒寄甲防治锈色粒肩天牛[J]. 林业科学, 2011, 47(10): 116-121.

[8] 赵艺, 徐华潮, 马艳, 等. 虫酰肼和灭幼脲对锈色粒肩天牛氧化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8, 35(1): 174-177.

[9] 唐燕平, 刘远, 李晓琳, 等. 锈色粒肩天牛生物学特性的观察[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1, 28(3): 238-241.

[10] 王晓红. 锈色粒肩天牛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与生物防治技术研究[D]. 北京: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1.

[11] 杨华, 时全昌, 刘志亮, 等. 星天牛、锈色粒肩天牛危害悬铃木、国槐习性观察及防治技术研究[J]. 河南林业科技, 1997, 17(2): 24 -26.

[12] 贺春玲, 吴国新, 孙丹萍.锈色粒肩天牛研究进展[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4, 19(2): 103-106.

[13] 郭金子. 基于CNKI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工具研究[J]. 图书馆学刊, 2014(4): 113-116.

[14] 刘金燕, 李庭波, 张飞萍, 等. 松材线虫病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17, 37(4): 488-495.

[15] 储节旺, 孙晓宁. 国内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分析[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2(9): 21-26.

[16] 熊彩云, 喻爱林, 王文辉, 等. 松褐天牛研究的核心期刊文献计量分析[J]. 中国森林病虫, 2018, 37(2): 32-35.

Research ofBased on Bibliometrical Analysis

LI Yi1, TU Ye-gou2*, XU Shi3, Wang Xiang3, HUANG Jian-jun2

(1. Jiangxi Forestry Pest and Disease Control and Quarantine Bureau, Nanchang 330038, China; 2. Jiangxi Academy of Forestry, Nanchang 330013,China; 3. Lu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dministration of Jiangxi Province, Lushan 332900, China)

Based on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a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data aboutwas done.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such as the literature types,publish years,the authors and foundations,journal carriers,high frequency references and keywords were all analyzed.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have a understanding of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s in the study field of, revealing the study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pine wood nematodes in China,and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the related scientific researchers.

;bibliometric;analysis;CNKI

S763.38

A

2095-3704(2019)01-073-05

10.3969/j.issn.2095-3704.2019.01.15

2018-11-30

2019-03-01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重点项目(2016512501)

李翼(1970—),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及管理工作;

涂业苟,副研究员,49745125@qq.com。

李翼, 涂业苟, 许仕, 等. 锈色粒肩天牛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 生物灾害科学, 2019, 42(1): 73-77.

猜你喜欢

期刊论文天牛总数
天牛到底有多牛
2018年金融服务法核心期刊论文盘点与分析
◆我国“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超12万个
黑黄花天牛
巨型昆虫——天牛
哈哈王国来了个小怪物
中文科技期刊论文LaTeX模板的研究与实践
公共图书馆不应认可的职称期刊论文探析——基于重庆图书馆职称期刊论文的实证调研
天牛
三、期刊论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