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志扫天下的少年还在吗

2019-04-15季笑羽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卧游太史公陶冶情操

季笑羽

晋人喜卧游,足不出户便能畅游山水,陶冶性情,于动荡乱世之中仍能获得主体意识的升华和对内在心灵的守护。

重视坚守“自我”本是件值得赞赏的事情,只是蔽塞于一室之隅观望呆板的画卷又怎能真正地充盈心灵?莫非晋人也有“触目皆为青山绿水”的本领?

大抵是相同的理由,现在也有很多人喜欢以“宅”的形式宣誓对本体的守护。进屋一看,手机、电脑、平板一应俱全,然而置身虚拟世界,妄想获得内在心灵的丰盈,似乎比古时的卧游更不靠谱。1

如此看来,所谓的“宅”不过是以构筑一己之世界为名,屏蔽与逃避现实的方式。表面上扔掉的是俗世喧嚣与名利束缚,实际上则是故意摆脱对他人、对社会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问题是,宅于一己之世界当真能保全自我吗?正如一个充满齿轮的机器,大轮带动小轮,小轮促动大轮,我们与周遭的事物,断不能割舍。所谓的“身外”世界,其物产之丰饶,天地之广袤,与狭小的房间相比,它才是真正能充盈心灵、陶冶情操的所在。2

太史公之壮游,何其壮也,故能悉载民情,以成一家之言。毛姆笔下的思特里克兰德,拒绝富贵温柔乡里的苟安,只身前往荒外之岛屿,在与自然文明的碰撞接触中,获得了心灵的解脱与生命的升华。这样一种对自我价值真正的坚守与挖掘,恐怕是深宅大院里的“宅人”们永远无法企及的。

“在洪荒自然里看见生命的不同修行,在文学艺术里照见生命的不同可能。”生命的提取与淬炼需要逃离那促狭的笼子。况且,笼子之外,有更多的使命,等待着“宅人”们的认领。

我最喜欢陈蕃的一句话:“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在那样一个黑暗无尽、是非颠倒的年代,“宅”似乎成了一个必要的、无可厚非的选择。只是任何一种借口都只能骗骗自己罢了,“宅人”们对苟安的向往,对安居一隅、舒适地堕落的沉溺,在陈蕃这儿,都遭到了严厉的駁斥。“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使命感的缺失,责任担当意识的锐减,又如何能让这些“宅人”重新变成当初那群志扫天下的少年呢?3

“无益于己,有害于俗”,用此来描述“宅”的现象,其实并不偏激。我未曾宅过,但也有过贪图安逸的欲望。只是,切不可用苟安消磨棱角与志向,用借口蔽塞心灵与社会。4

(指导老师:刘月霞)

1 作者开篇即对晋人的卧游提出质疑:蔽塞于一室之隅观望呆板的画卷又怎能真正地充盈心灵?随后带着思考,结合现实,对如今普遍存在的“宅”现象进行了批判,直接亮出观点。

2 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宅”现象的本质,并指出“身外”世界才是真正能充盈心灵、陶冶情操的所在。可谓见解独到,发人深省。

3 以太史公、思特里克兰德、陈蕃等人的“坚守自我”,来反证和批评当下一些青年的“宅”实质是一种丧失使命感、缺乏责任担当意识的表现,说理透彻,洞悉本质。

4 结尾有力,“无益于己,有害于俗”既是对“宅”现象很好的总结,也再次表明了作者的态度。“切不可用苟安消磨棱角与志向,用借口蔽塞心灵与社会”一句,语重心长,颇具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卧游太史公陶冶情操
“太史公牛马走”
宗炳与郭熙“卧游”思想的对比
浅谈山水画中的“卧游”与“记游”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快乐写稿 陶冶情操
《史记》的书名是司马迁起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