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主体型”课堂教学结构初探

2019-04-13黄文雄

考试周刊 2019年31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

摘 要:新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极其迅速。如果一个人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及时获得并掌握最新的科技信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位资深官员曾指出:未来的文盲并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识手段比分数的多少更重要。应试教育的致命缺陷就在于教师只注重教、轻视学;只注重学会、轻视会学;只注重知识掌握、轻视能力培养。总的说来就是在课堂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成了学习的“奴隶”。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初探

在教学中能不能把学生真正的放在主体地位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成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呢?我认为数学“主体型”课堂教学结构应包括:情境创设——引导探索——试给结论——自学讨论——发展能力等五个阶段。

一、 情境创设

根据以往经验,倘若要使教学方法发挥高度的有效的作用,必然要求教学法不仅要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更要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在导入新知识阶段,通过挖掘教材的兴趣因素,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至关重要。通过情境创设,既可以为学生学习新知搭桥引路,创设“最近发展区”,又可以制造引人入胜的悬念,激发学生的探求欲,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课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目:小红今年(指2018年)8岁,哥哥小明至今已过了3个生日,小明今年几岁?“小明今年3岁。”问题一提出,立刻有许多学生喊了出来。过了一会儿,突然有一个学生对这个“正确”的答案提出了疑问:“小红8岁,哥哥小明怎么会只有3岁?”这一反问,立刻引起了学生的极大震动,整个教室沉默了。有些学生在底下小声议论着,该不会是老师的题出错吧!我立刻声明:“题没有错。”那是怎么回事呢?这时学生的思维正处于急于知道原因的“愤悱”状态,我抓住时机,导入新课。

二、 引导探索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他们的思维正处于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的时期,所以要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要充分发挥学具的桥梁和启智作用,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一直提倡“再创造”,他认为,实行“再创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他鼓励学生亲自去发现和创造所要学的新知识。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我是这样教的:①先复习三角形的面积公式。②要求学生用教具演示并复述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③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这个过程实际上是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又给学生这样的启发:能不能也用这样的方法或其他方法得出梯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的教学,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展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三、 试给结论

试给结论是指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新学习的知识做出自我理解。在课堂中,我总是鼓励学生自己要有信心,要敢于善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对别人的观点不要盲从。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学生纷纷发表了他们对圆面积公式的认识:有的说S圆=ab(长×宽);有的说S圆=C/2×r;有的说S圆=πd/2×r;有的说S圆=ar(长×半径);有的说S圆=πd2/2;有的说S圆=πr2;有的说S圆=1/4πd2;等等,对于这些结论,我都要求学生把它写在练习本上,正确的当然好,错的有利于学生的改正。在课堂中,学生通常把他们发表的意见看作是学习的成就,并从中感受到一种学习的需要和成功的满足,这种成就感会带来自我接纳、自我肯定与自信,产生一系列良好的情绪,使学生觉得自己会学,自己能学,促使他们知难而进、积极进取。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二是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四、 自学讨论

自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而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讨论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某个问题交换看法,相互启发以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这个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自我“搭脉”自我“诊疗”的过程。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教学中,有个学生认为分数的基本性质,应该是分子和分母乘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经过这一环节,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终于弄懂了其错因:①一个数应该指同一个数,否则分数值不相等,②乘同一个数只是这个性质的一个方面,不完全。③根据除法的意义,这个数不能为0。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找出错因,化错为利。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五、 发展能力

掌握知识是为了在实践中运用,这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又一次飞跃,运用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使能力和智力不断發展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讲,知识的运用主要是通过课堂练习实现的。素质教育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承认学生智力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练习题也要遵循这一点,呈阶梯状分层设计。下面以工程问题为例谈谈分层练习的设计。第一层次是巩固练习,主要是以例题的形式来设计。如:一项工程,甲用6天单独完成,乙用4天单独完成。甲乙共同完成需用几天?第二层次是加强练习。如:一堆货物,甲车用5小时单独运完,乙车用6小时单独运完。两车合运几小时后还剩下这堆货物的1/4。第三层次是提高练习。如:甲乙修一段路,甲用6天能够单独修完,乙用8天能够单独修完,如果两队合修3天后,剩下由乙来修,还需多少天可以修完?这样设计,解决了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保证每个学生的智力和能力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主要是解决两类问题,一是解决学生的内部动力问题,即解决学生爱学的问题;二是解决认识过程本身的问题,使学生学会和会学。本课堂教学结构图所体现出来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三为主教学原则就解决这两类问题。

作者简介:

黄文雄,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大南坂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教学
我们爱数学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