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城镇火车站片区空间规划设计策略初探

2019-04-13南京林业大学210037

大众文艺 2019年6期
关键词:兰陵总体规划小城镇

(南京林业大学 210037)

随着中国铁路建设的迅猛发展,铁路网络逐渐完善,惠及了沿线更多的小城镇。火车站的运营,是小城镇扩大规模、顺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宝贵契机。但在国家整体上由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的过程中,尤其是人口增长即将面临峰值的城镇,应当尤其注重增量与存量在城镇功能和用地指标等方面的平衡。位于小城镇城郊的火车站片区的开发建设成为许多小城镇所面临的新课题,对小城镇进行合理的定位,既是响应我国城市规划由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型的内在要求,也是城市科学发展、品质提升的不懈动力,更是方便百姓、普惠民生,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

一、项目概况

本案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西北的兰陵北火车站片区。兰陵北站位于枣临铁路沿线、兰陵县贾庄乡驻地内,为国家二级电气化客货运铁路站点(图1),始建于2009年12月,于2012年建成通车,此后数年内不断完善运行线路。兰陵北站的通车,联系了东西向的枣庄和临沂两大地级市,改变了当地居民出行单纯依赖公路交通的局面,为兰陵县人民提供了快速、稳定的出行新选择。

图1 兰陵北站区位图(左)与站房南立面(右)

火车站片区位于兰陵县城的西北方向,经济开发区北首,为兰陵县贾庄乡驻地。规划场地范围包含贾庄村、东楼村、朱村3个村庄,现状共1635户,5161人,房屋建筑面积25.88万m2,现状村庄内的建筑以砖混平房为主,老旧破败,对规划场地内现状村落拟进行拆迁安置以收回土地。并对火车站片区进行功能重塑,促进片区的开发利用。

二、项目规划设计分析

规划场地内以平原地形为主,地势平坦,建设条件良好。但本案拥有大部分小城镇火车站片区的典型特征。第一,兰陵北站级别和运量有限。从铁路和车站所处格局来看,兰陵北站所在的枣临铁路是一条支线铁路,车次较少,且没有高铁或动车靠站,运量十分有限;第二,铁路运输的优势依赖完善的市内交通系统。兰陵县本身位于枣临高速公路沿线,通过公路交通前往相邻的临沂市或枣庄市,所需时间均在一个小时左右,而公路运输开发较早,车站位于老城区,交通便利,在时间和线路上的灵活性也更强,而火车站相较主城区位置偏僻,仅有大宗山路一条干道与开发区连接,在兰陵县的市内交通系统完善之前,铁路交通的影响十分有限。

1.规划原则

基于上述特征,我们认为,兰陵县火车站片区的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预计,适度规划。本案基于《兰陵县总体规划(2015-2030)》对火车站片区的要求,结合场地现状,对比同类火车站片区开发建设案例,综合确定场地内功能配置;(2)纵横对比,按需规划。结合城市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和总体规划预计的人口规模,决定片区内各类功能最适宜的发展规模;(3)以人为本,环境兼顾。充分考虑本地区居民的居住状况,拆迁工作中优先安置,给予安置房较好的区位,设置公共绿地,完善配套设施,使火车站片区成为独立运作的城市综合区,使当地居民成为带领火车站片区发展的主要力量。

2.规划定位

规划将兰陵火车站片区定位为兰陵县的门户地带:交通运输、物流仓储之重地;商贸商务、创新发展之高地;惠及城乡、协调发展之新地。

(1)城市级交通枢纽

根据总体规划要求,兰陵县城区将建成全面覆盖开发区的完善公交网络,火车站片区也将配备城市级公交换乘枢纽;基于场地特殊区位,城市公交枢纽、物流仓储功能将依托火车站,很大程度地满足市民的出行、换乘,货物的运输、存储等需要;结合相关规划案例,引入公共交通导向(TOD)模式,利用场地对内和对外的交通系统网络有效带动新区发展。

(2)地区性商贸中心

根据总体规划要求,火车站片区将建成片区级商业服务中心,以满足区域的需要;基于场地特殊区位及市场价值判断,火车站作为对外交通的重要端口,人流量较大,商贸、办公和其他服务业有更广阔的市场。

(3)综合性城市中心

根据片区发展需要,片区将服务于一定的居住人口,包括现状安置人口,这需要配置相应的居住用地以及配套设施;对比众多案例趋势,火车站片区的开发将使片区逐渐发展为兼顾多种功能的综合性片区;结合总体规划布局,火车站片区发展为城市副中心,将成为城区西部产业地带的领跑者,使城区的发展格局东西兼顾,更加平衡。

三、规划布局

1.功能分区

规划最终形成了“四区”的总体布局。“四区”即车站服务片区、核心商住片区、游憩观光片区、工业片区(图2-1)。其中紧邻火车站广场设置了汽车站与公交换乘中心,以及物流仓储区,便于客货运的中转;车站大街以南为核心商住片区,车站大街、大宗山路以及芙蓉路(原贾庄中心街)沿街布置商业设施,以满足该区域的正常需求。车站大街以南、大宗山路以西、站一路以北片区设置医院用地,承接原贾庄乡卫生所;西北侧游憩观光区为区域生态公园,并沿街完善配套服务设施;西南侧组团设置为工业组团。(图2-2)

图2-1

图2-2

功能分区示意(图2-1)与土地利用规划(图2-2)

2.规划策略

(1)适度的规模设置

根据《兰陵县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至2030年,兰陵中心城区居住用地2273.9公顷,预计居住人口达64万。而火车站片区建设用地1.59km2,按照总体规划人均99.99m2测算,测算规划范围内人口=规划范围建设用地面积/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约1.59万人。按《城市用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范,兰陵县属于II建筑气候区,人均居住用地指标:28-38m2/人,测算规划范围内人口=(规划范围建设用地面积*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人均居住用地指标=1.49-2.02万人。考虑现状人口自然增长、就业人口增长,以总规人口为基础,再用国家规范校核,预测规划范围内人口约为1.5-2万人。

根据服务人口数量乘以人均商业面积,可以预计该区域商业面积的总量。而城市发展程度的不同,对于商业面积的需求也不一样,其中人均商业面积一线城市约1m2,二线城市0.75m2,三线城市0.5m2,结合兰陵县的城市规模和发展程度,该经验数据应当适当降低。选取0.4m2作为兰陵县的平均商业面积参考值,因此城市中心商业规模为64万×0.4=25.6万m2商业建筑面积,综合考虑周边乡镇的商业和流动需求,增加10%作为规划弹性空间,预测城市级商业面积约为26~28万m2。结合总体规划,火车站片区为兰陵县城区六大商圈之一,其规模定为4.3~4.6万m2。

根据以上测算,在保证适当容积率的情况下,满足既定功能需求后,不再进行其他地块的商业和居住开发,考虑完善配套设施,提升火车站片区的品质。

(2)妥善安置当地居民

综合考虑兰陵县的发展状况与火车站的实际效益,规划场地内考虑整体上将现状居民就地还建,集中并减少居住用地,腾出更多土地进行开发。居住还建位置将优先考虑交通、经济区位最优的地块,保证安置效率,缓解拆迁矛盾,带动场地的发展。

整体搬迁与就地还建相结合,将现状居民的居住集中于东至开放路、西至西汶河路、南至芙蓉路(原贾庄中心街)、北至站一路之间的三个地块中。拆迁安置居住用地符合补偿面积要求,现状居民安置用地共11.27公顷,地块容积率2.5~3.0,均户建筑面积158m2,可满足1600户居民的安置需求。

(3)自然地形的积极运用

据调研,规划场地的西北侧为采石场旧址,场地内地形复杂,坑塘遍布,高差起伏大,开发利用成本较高。但总体上看,该场地的地貌独特,是具有较高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且规划北环路穿越该场地,交通便利,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便利区位条件。建议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突出地块特点,强化片区优势,为地区产业注入更多活力。

规划将结合现状岗坡和石塘,打造地形多变的生态景观,突出地形地貌,打造成火车站片区重要的景观节点。地块沿工业大道、站一路规划商业服务设施用地,配置零售、餐饮、文化、休闲、娱乐、住宿等综合功能。

(4)弹性规划,预留发展空间

考虑到兰陵县的发展状况与火车站的实际带动能力,现阶段的规划产业规模已经满足当地需要,无需进行更多用地布置,剩余用地可以考虑暂时预留下来,待时机成熟,再行开发。在满足居住配置要求后,将场地内的其中两个地块划归社会预留用地,为将来发展预留弹性空间。预留地块可以适当延缓现状拆迁工作,在新的规划功能确定之前,地块可以暂时还耕、或根据需要暂时进行其他临时性的生产活动。

四、结语

在我国城市规划从增量规划逐渐转为存量规划的过程中,小城镇的开发建设必须明确自身所处的区域经济格局,找准发展定位,妥善处理好增量与存量之间的关系。小城镇火车站片区普遍存在位置偏僻、规模有限等弊端,其开发建设必须脚踏实地,规划中应尤其注重对片区功能和发展规模的合理评估,在当地总体规划的布局的要求下,通过纵向、横向对比,结合场地现状进行妥善安排,切忌照搬大城市高铁站大建“高铁新区”的做法。本案以山东省兰陵县火车站片区为例,通过适度的规模设置、妥善的居民安置、自然地形的充分运用以及合理发展空间的预留等手段,尝试对该片区进行了规划。希望能对我国小城镇火车站片区的规划提供一定的思路借鉴。

猜你喜欢

兰陵总体规划小城镇
中东省兰陵县尚岩镇初级中学红色文峰文学社
发挥小城镇纽带作用 推动河南城乡融合发展
火车在油菜花田中
让城市总体规划的“龙头”舞起来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三)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二)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一)
兰陵∶圣王高地的精神气象
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研究
浅谈某电厂总体规划平面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