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自己·我们

2019-04-12王小最

新作文·高中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荣辱性命哲人

王小最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对于这三大人生终极哲理问题,恐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回答。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我”很重要,但“我”究竟是什么?是怎样的呢?咱们不妨把它“切”开来看看——里面有“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顾名思义,就是本初的,原始的自我。人的本能行为大都受“本我”支配。

“自我”也就是人们常常说的“自己”。早在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就曾探讨“人性”“伦理”等问题,孔子曰“性相近”,孟子言“性本善”,荀子道“性本恶”,对人性的认识本质上就是自我认识。与之相似,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普罗泰戈拉曾说过,“人是万物的尺度”。中外先哲们对自我的认识开启了人们的思想,进而推动了历史的进程。然而滴水汇不成海洋,“自己”终究还是个体,只有无数个体,也就是无数个“我”联合起来,才能形成如今庞大又复杂的社会。

“我”是一个个体,而“我们”是由无数个“我”组成的具有相同特点的集体,因而“我们”有时可指志同道合之人。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君子不会称自己和小人是“我们”,但并非所有的“我们”内部都是和谐的。志同道合者在某些微小的细节上也会产生分歧,这种时候,“自己”和“我們”孰轻孰重就需要好好考量了。有些人赞成“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有些人支持“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前者或许能成为哲人,但也可能永远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无法自拔。在我看来,后者,才是真正会对国家、对社会,甚至对时代做出贡献的人。

电影《一代宗师》中的一句话令我至今记忆犹新:“人生在世,无非八个字:生死,是非,成败,荣辱。说到底就一个字:我。”这表面上似乎在强调“自己”,但实际上,“是非、成败、荣辱”哪个不将“我”与社会、与世界紧密相连?哪怕是“生死”,只要不是孑然一身,形影相吊,那一个人的诞生或逝去,总与他人有些许关联吧?生活在如今信息交流手段发达的社会,想要像几百甚至几千年前的隐士高人一样生活,只怕已经不可能了。既然身在社会,与他人一同构成“我们”这个大家庭,自然免不了责任。“我”与“我们”最大的不同便是身上负担的责任更重了,因而奉献精神就显得弥足珍贵。为了“我们”的和谐,往往需要“我”奉献自己,牺牲小我,成全大我。

曾看过一则材料,说平庸的人只有性命,优秀的人有性命和生命,而卓越的人,有性命、生命和使命。深思过后,才发现这其实就是“我”的进化过程。平庸的人不认识自我,性命对于他们而言只是赖以生存的工具;优秀的人能认识到“本我”,有意识、有目的地活着;而卓越的人则更进一步,突破自我而成就弗洛伊德所谓的“超我”。如此从“我”到“自己”再到“我们”,人的认识逐渐加深提高,宛如登山者一步一步攀上人生的顶峰。

生而为人,何其不易。人从未停止对自我的探索,也从未停止对社会的融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更多人走上从“自我”通向“超我”的路途,达成生命的大圆满。

心芸心语

“本我”“自我”“超我”乃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映射在中国古代哲学体系中,如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提出的人生四境界说。从低到高,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在漫长的人生之旅中,因个人意志、命运等的差别,每个人的生命就有了高下之别。曼妙而神秘的未知旅程,是每个人逃不开避不了的归来路。作者小小的年纪就开始思考这博大的哲学命题,可见其思想的深邃。在论述这个命题时,作者列举了很多名人事迹,亦可见其旁征博引的功底。

猜你喜欢

荣辱性命哲人
智珠2则
智珠2则
废物
无题(新韵)
性命
沙漏
空篓子
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我想抚摸你
动物神奇脱身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