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词语本无褒贬 何苦故作枷锁

2019-04-12明灯

新作文·高中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赡养费牧歌为题

明灯

很多时候,一些词汇本无固定褒贬之意,是我们人为套上枷锁,从而让文章陷入某种腔调不能自拔,千人一面,泯然眾人矣。

譬如乡土、田园、老屋等,是我们作文里常见的意象。然而,过度追捧未免让人怀疑,枕在农耕文明和乡土诗意的大炕上高唱安详和幸福,与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是否合拍?面对已经破碎和凋敝的乡村,过度美化“乡土田园”,迷恋远去的“牧歌”,仍然吟唱着杏花带雨的“小放牛”,有多少现实意义?任何一位歌颂田园牧歌的作者,在没有WiFi只有旱厕的农村,只怕待几天就会怀念城市的便捷和通畅,逃离自己笔下的天堂。我们不妨将视角转向为何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故土,甚至于提出解决之道,而非一股脑地缅怀和追悼。

又如环保。环保是当今社会最大的主题,也受到颇多作者的关注。然而大部分作品,或只有童话式的浅薄和轻浮,轻轻遮掩问题,最后得出“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的结论;或脸谱化、片面化,将开发者设为丑角,本乡人设为保护者,简单对立。事实上,环保与发展本是人类永恒的博弈,早在若干年前,关于怒江区域水资源是否应开发便引发了一场世纪大争论;今天的“一刀切”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切肤之痛。我们期待看到有思想深度的成熟作品,而不是对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全然无视。

追捧传统也是如今当之无愧的政治正确,但后工业化时代,古人的良辰美景、风花雪月、大江东去是否依旧?细乳分茶、金兽瑞脑、鸿雁传书能否重温?更多时候,追捧传统不过是沾满尘土的《二十四史》装点门面,不伦不类的养生大法附庸风雅,佶屈聱牙的子女名字引以为傲,甚至是与现代文明背道而驰的“读经班”。真正的传统是什么,又有哪些在推动我们社会的不断进步,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把“乡土、环保、传统”等词汇奉为不容置疑的“褒义词”,会造成思维模式的片面、单一、扁平化。比如2018年上海卷高考作文以“被需要”为题,一些考生不分青红皂白便把需要、关注等列为批判对象,实则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笔者曾看到一篇优秀考场作文可供大家借鉴,材料如下:

聂老汉年逾古稀,生活困难。因外出打工的儿子小聂连续半年不支付赡养费,聂老汉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经法官与小聂沟通无效后,法院遂将小聂录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后小聂因无法正常出行,工作受阻,只好到法院承认错误并借钱支付了有关赡养费。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面对此题,大部分作者以《坚守孝,方为善》《百善“孝”为先》《亲情不该被遗忘》等为题,从题目便能窥得内容甚至得分。而一篇作文赫然以《窥探无人赡养背后的社会保障体系缺口》为题,极具穿透性,先声夺人,振聋发聩。在正文中,作者第一层次先聚焦小聂,批判之余又提到既然打工仍捉襟见肘,是否存在农民工工资拖欠、政府关注不够的状况?第二层次提到聂老汉作为共和国公民,能否享受到国家基本的养老保障?得出结论,顶层设计、统筹兼顾、综合治理,以“赡养老人,始于子女终于社会”收尾,既有忧患意识,又有呐喊思想,不愧是一篇优秀考场佳作。

在上面的作文题目中,“借钱支付”已经潜藏着批判意识的线索。如果我们拘泥于标签式的一元化思维,作文难逃平庸范畴,不妨摘下有色眼镜,让自己的作文更泛灵性。

猜你喜欢

赡养费牧歌为题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21年精准点中75道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
2020年点中70道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
哼着田园牧歌,遇见色彩斑斓的大美中国
不足以认定“生活困难”,主张赡养费法律支持吗
本刊2017年点中65道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
牧歌的秋天
子女不给赡养费怎么办?
赡养费岂能因金融危机减半
那拉提草原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