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绸之路上的热瓦普(三)

2019-04-12图文周菁葆

乐器 2019年4期
关键词:刀郎定弦维吾尔族

图文/周菁葆

(接上期)

七、中国维吾尔族的刀郎热瓦甫(Rewap)

维吾尔在突厥语其本意即为联合、帮助,维吾尔人作为本民族之自称,用以表示其为多数部族联合而成。历代对维吾尔人的称呼有所不同,元魏时称袁纥;隋则称韦纥;唐宋五代改称回纥或回鹊;元明称畏兀儿;1934年以後改为维吾尔,沿用至今。维吾尔族的祖先原居於伏尔加与鄂尔浑河一带,公元840年以後西迁至现在新疆以及中亚地区,萨满教为维吾尔人的原始宗教,尔后陆续信仰摩尼敦、祆教与景教,其中摩尼教甚至一度成为其国敦。西迁之后的维吾尔族改信佛教。而改宗伊斯兰教则始於公元十世纪南疆的喀拉汗王朝,同时东疆的高昌回鹊王朝仍以信奉佛教为主。整个新疆成为伊斯兰世界则是在十五世纪以後的事了。西迁之後的回鹊人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与汉、藏、蒙古、契丹、东部伊朗及突厥语各族融合形成现今的维吾尔族,进而发展出新形态的维吾尔音乐文化。

维吾尔族刀郎热瓦普流行刀郎地区而得名。流行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瓦提、巴楚、麦盖提和莎车等地。相传,刀郎是古维吾尔语的“吐兰”(即“群”之意)。古代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边缘一带的人合群从事劳动、生息,形成了维吾尔族的一个支系,所以被叫作刀郎人。也说这是对塔里木河畔人的通称。形制多样、造型各异的刀郎热瓦普,是刀郎人不断改进乐器制作的真实写照。

刀朗热瓦普是中国维吾族最古老的乐器,这个乐器显然是受到中亚塔吉克斯坦的热布普(Rebupu)的深刻影响。逐渐形成了多种形式的刀朗热瓦普(图18)。

我们所看见乾隆24年修定的清代《皇朝礼器图式》中的喇巴卜就是当代的刀朗热瓦普的雏形。

图18 中国刀郎热瓦普的各种形制

最早的刀郎热瓦普,是用一整块桑木挖制而成,共鸣箱为扁圆形,正面蒙以驴皮,体积硕大,琴杆较短而指板宽阔,琴头在弦槽处向后呈直角弯曲,与古代的曲项琵琶相似,琴头两侧和琴杆左侧面置有若干个弦轴,分别张有若干条主奏弦和共鸣弦,琴杆下端与共鸣箱相接处的两侧,设有两个对称的长方形木制护角装饰。它起着平时保护共鸣箱、演奏时稳定琴身和美化乐器的作用,这也是刀郎热瓦普的显著特征和标志。这种古老的刀郎热瓦普现在已不多见(图19)。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制作技术的提高,在流传过程中,为了携带和演奏方便,共鸣箱逐渐缩小,形状也演变为半葫芦形。传统的刀朗热瓦普,琴身用桑木、杏木或核桃木制作,全长80厘米左右。共鸣箱的上半部与较宽的琴杆相连,其上开有若干个圆形小音孔。共鸣箱的下半部呈中空的瓢形,正面蒙以驴皮、马皮、牦牛皮、山羊皮或蟒皮,面径22厘米左右。琴杆短而粗,上窄下宽,正面按弦指板较宽,不设品位。琴头向后呈直角弯曲,弦槽通透,两侧置有三至六个T形弦轴,一般多为五或六轴,用于张主奏弦。琴杆左侧面置有四至十三个T形弦轴,一般多为七至十轴,用于张共鸣弦。琴弦全部采用钢丝弦,也有个别共鸣弦使用肠衣弦的。皮面上置竹或木制长桥形琴马,琴底设有缚弦(图20)。

图19 中国维吾尔族的刀郎热瓦普

刀郎热瓦普用桑木制,全长85.5厘米,共鸣箱呈瓢形,正面蒙牦牛皮,面径18.4厘米。琴头平顶,弦槽处较厚、呈扁方形,上置六个T形弦轴(左四右二),张六条钢丝主奏弦。琴杆长而宽,表面平滑为按弦指板,不设品位,左侧面置有七个T形弦轴,张四条钢丝、三条肠衣共鸣弦。琴杆下端与琴箱相接处两侧,置有两个对称的长方形木制护角。竹制山口,木制长桥形琴马。乐器造型古朴、工艺细致,出自南疆民间艺人之手。另一件核桃木制刀郎热瓦普,全长75.5厘米,共鸣箱瓢形,正面蒙以山羊皮,面径21厘米,琴头在弦槽处后弯,上置五个T形弦轴,左三右二,张五条钢丝主奏弦。琴杆窄而长,左侧置有四个T形弦轴,张四条钢丝共鸣弦(图21)。

图20 中国刀郎热瓦普的演奏

图21 中国维吾尔族刀郎木卡姆中使用的热瓦普

演奏刀朗热瓦普,常采取坐姿,将琴斜抱于腰间,共鸣箱置于右腿根部,皮面斜向上方,琴头在左方抬起、呈45°角,左手虎口托持琴杆,常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按弦取音,右手拇指、食指执握拨片弹拨琴弦发音。主奏弦多为双弦同音,定弦为:c1、d1、g1,十条共鸣弦的定弦:g、c1、d1通常为双弦同音,其余四弦定弦为:e1、f1、g1、a1。音域g~d2。演奏以原把位为主,高音旋律常在共鸣弦上弹奏。主奏弦音色深沉、浑厚,共鸣弦音色清脆、明亮。两者交织在一起,构成音响铿锵、豪迈奔放的独特风格。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也可自弹自唱,是民间演奏“刀朗木卡姆”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

八、中国维吾尔族的哈密热瓦普(Rewap)

哈密热瓦普,以流行哈密地区而得名。随着交通的发展便利和文化的交流借鉴,刀郎热瓦普逐渐流传到东疆,为当地维吾尔族人民所喜爱。流行于哈密、吐鲁番和鄯善等地。形制和刀郎热瓦普相同,琴身用桑木、杏木或核桃木制成,全长90厘米左右,共鸣箱呈瓢形。其中有一种在琴杆的指板上嵌有铜制音品。制作工艺较为细致精良。多张有五条主奏弦(有两组双弦,定弦e、a、d1)、七或八条共鸣弦(g、a、c1、d1、e1、g1、a1)定弦,均用钢丝弦(图22)。

图22 中国维吾尔哈密热瓦普

哈密热瓦普用核桃木制,琴身全长91.5厘米。共鸣箱呈瓢形,正面蒙以牛皮,面径23.7厘米。琴头呈钝角后下弯,上置五个T 形弦轴(左二右三),张五条钢丝主奏弦。琴杆长而宽,表面不设品位,指板上嵌以三个铜钱和三块铜片为饰,琴杆左侧置八个T形弦轴,张八条钢丝共鸣弦。琴杆下端与琴箱相接处两侧,置有两个对称的长方形木制护角。琴杆上端山口骨制,竹制长桥形琴马,琴底设有缚弦。琴背通体雕刻出凸条图案纹饰。这件制作精细的热瓦普,出自哈密民间艺人之手(图23)。

哈密热瓦普演奏姿势和方法,均与刀郎热瓦普相同,但琴头抬起的角度较小,约为30°角。五条主奏弦,其中有两组为双弦同音,定弦为:e、a、d1,七条共鸣弦定弦为:g、a、c1、d1、e1、g1、a1。音域e~a1。演奏以原把位为主,一般不换把位,高音旋律常常在共鸣弦上弹奏。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也常用于自弹自唱的热瓦普弹唱,并已成为“哈密 木卡姆”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

图23 中国维吾尔哈密热瓦普演奏

九、中国维吾尔族的喀什热瓦普(Rewap)

中国维吾尔族的喀什热瓦普是根据中亚乌孜别克斯坦的热瓦普改良发展的。

其音箱呈半球形,用整块桑木挖制,面部蒙羊皮或驴皮。琴头的弦槽部位向后呈直角弯曲。琴杆上缠有二十八个丝弦品位。琴杆与音箱连接处两侧各设一弯角。琴杆、音箱上镶有驼骨、贝壳等装饰。主奏弦和四至六条共鸣弦,均用钢丝弦。新型热瓦普全长93厘米。音箱较大,采用多板拼合,蒙蟒皮,琴杆较短,上黏指板,嵌二十四或二十五个铜制品位,按十二平均律排列,不置共鸣弦(图24)。

图24 中国维吾尔族喀什热瓦普

演奏时,琴横于胸前,左手扶琴杆、食指、中指、无名指按弦,右手腕部挟着音箱,拇指、食指执三角形牛角或塑料拨片弹奏。用于独奏、合奏、伴奏。热瓦甫多为木制,外形独特,上部是细长的琴身,顶部弯曲,最下方是一个半球形的共鸣箱,琴面用驴、羊或蟒皮蒙裹,有5~7根弦,通常用最外一弦弹奏旋律,其余各弦作为共鸣弦,用它弹奏出的音乐音色清亮、纯净,表现力强,所以大多用于独奏。热瓦普不但有美妙的气韵更有美观大方的外形,琴身由很多的牛角片或骨片镶嵌出形式多样的并带有规则性的纹路和图案,显得美观大方且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演奏喀什热瓦普,坐姿或立姿均可,但身体要端正,肩部保持平正。将琴身横于胸前,共鸣箱正置于右胸处,皮面朝上,左弯角紧贴右胸部肌肉。左手虎口托持琴杆,稍微抬高,琴面稍向外倾斜,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均可按弦取音,右手腕部抬起与琴马平齐、夹持琴箱,用拇指和食指持握拨片、在琴马上方弹拨琴弦发音。拨片常用0.3厘米~0.5厘米厚的赛璐珞板制成三角形,也可用骨片、牛角片或木片制作。喀什热瓦普的定弦,不论五弦或七弦的,高音主奏弦(外弦)都定弦为c1,四条共鸣弦的定弦为:e、A、d、g。六条共鸣弦的定弦为:♯f、B、e、A、d、g或B、e、E、A、d、g。音域三个八度。发音明亮柔和,音量较小,音色委婉细腻,优美抒情。演奏技巧有单弹、双弹、弹挑、滚奏、弹弹挑、扫小滚和扫连续挑弹等,外弦演奏主旋律,共鸣弦用于奏出低音或和音。可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民间歌舞伴奏。[8]

(全文完)

猜你喜欢

刀郎定弦维吾尔族
古筝曲《婵歌》的演奏技法及艺术表现分析
维吾尔族手艺人
浅谈初学者二胡音准的训练方法
刀郎木卡姆乐器伴奏模式及其生成过程
追踪考试热点盘点定弦定角题型
从古筝的定弦谈筝曲创新
刀郎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径
Ad36感染对维吾尔族肥胖患者progranulin表达的调节作用
一位维吾尔族老人的关爱情愫
刀郎:这些年“神秘”帮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