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之我见

2019-04-09黄英黄金莲

关键词:赏识惩戒教育

黄英 黄金莲

【摘 要】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发展,作为职业学校,教育的任务不仅要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并用才可以达此目标。

【关键词】教育;赏识;惩戒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3-0050-01

一、教育的本质

所谓教育,即教化培育,教育者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施于受教育者,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让受教者慢慢地对一种事物由感官触摸到认知、理解,认识事物最根本的存在,从而形成一种相对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识。同时,教育又是一种思维的传授,而人因为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又有着另样的思维走势,所以,教育当以最客观、最公正的意识思维教化于人,其思维才不至于过于偏差,并因思维的丰富而逐渐成熟、理性,从而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拥有最正确的思维认知。教育的本质应是促进人类生命个体健康成长,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教育还应该是丰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转化的途径。归根结底,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发展。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如是说。笔者理解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意境。有这样一个邻家小孩,平时不太喜欢叫人,她妈妈常说她不懂礼貌。有一次,她妈妈当着她的面,一邊叫她喊笔者阿姨,一边说孩子总不叫人,不懂礼貌。笔者说道:还好吧,我不知道她是否喊别人,但我知道她只要看到我都叫的。那时候邻家小孩6-7岁了,是有面子意识的,平时见到笔者也常喊,偶尔也有不喊的时候,但是不能因为偶尔不喊就否认啊。从这一次后,这个小孩每次见到我都喊,长大了有时候笔者都没认出来,她也大老远很热情地喊我。在这件小事过程中发生了教育过程。

笔者认为,教育不仅是投其(家长、学生)所好,还是让其摒弃愚昧,学会自我觉悟,认知自我,认知世界,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是教育的根本。

二、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的含义及作用

赏识,汉语词汇,释义: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等的价值而给予重视或赞扬。多半用于前辈对后代、领导对下属、大师对学生,不可反用。赏识教育,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表扬、赞赏、肯定,其目的是为了鼓励学生。赏识教育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自信心,同时利于个性化教育,使学生个性得到释放。

赏识教育中的赏识不是单项的施舍,是智慧与智慧的主动碰撞;赏识不是别有用心的廉价恭维,是对一种相对价值的公正认同,教育者若侧重于赏,轻视识,表扬也就有些盲目、浮夸;赏识不是谀词满口的鄙俗奉承,是对事物固有魅力的真诚鉴别、认可;赏识不是不懂装懂的敷衍了事,是惺惺相识的感情共鸣;赏识不是虚情假意的阿谀奉承,是发自内心的真心赞赏。

惩戒,汉语词汇,释义:惩罚、警戒,惩治过错,警戒将来。惩戒教育,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批评、处罚、否定,旨在通过处罚来警戒、鞭策学生,制止和预防受教育者违纪行为的发生或不良习惯的养成。惩戒教育利于学生头脑冷静,增强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剖析自我,达到自我觉醒。

惩戒教育不是简单的惩罚、体罚,是一种强制性的纠错措施,有校纪校规的处分,有教师语言上的批评。它有养成、矫正、威慑的功能。当学生行为明显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造成恶劣影响的时候,适时适量的惩戒教育可以使学生明确是非观念,唤醒思考意识。

运用惩戒措施的目的都是为了促使学生在行为上做出积极的改善,以及教导学生自律,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让学与教有效的进行。当面对一些赏识教育、激励教育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这些带有纪律性的惩戒教育方式可能更为有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二字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受教育者,更应当在学生犯错时引导他走上正确的道路。

三、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不可偏颇

21世纪,赏识教育之风有些劲猛,对惩戒教育有些忽视,导致出现“家长管不了,教师不敢管”的现象。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它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是使受教育者获得人格的完善发展,奠定乐观积极的挑战生命历程的思想基础,使人成为真正的人,同时也是鲜活生命成长的历程,受教育者作为这一过程的主体,理应受到关注和尊重。笔者认为,赏识教育是从这个角度来诠释教育手段的重要性的。然而对学生表示赏识,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励学生,有时候为照顾学生的自尊心,也会找出词语来表扬,这个时候鼓励的作用小,包庇的作用大,学生有可能专注于表扬带来的沾沾自喜,意识不到所犯错误。在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完整甚至错误、有不良习惯或者嗜好时,就要依靠惩戒教育手段来批评、纠正。

教育本是自然发生的,不可刻意而为。过度的赏识和过度的惩戒都谈不上自然而然。如果在学生时代一味接受奖赏,没有惩戒,走上社会后遇到挫折就会接受不了,甚至出现极端的行为,无法面对批评,患心理疾病甚至自杀;如果做了违法违纪的事,也无法接受惩罚、法律追究,因为在他的字典里面没有惩戒这个词。

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并不相悖,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都是关心学生成长。有句话说得好,没有对比就没伤害,正是因为有惩戒的存在,才让赏识变得有价值和珍贵。教育过程中如果只有赏识,没有惩戒,赏识也就变得、廉价乏味。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都是教育手段之一,不是全部,因而在教育中不能偏执于哪一个。一方面赏识教育能够对学生的优点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强化,拉近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对老师的依从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实现自我价值,提升其职业技能。而另一方面,惩戒教育也能通过老师对学生缺点的指正,进行正确、适当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给自己正确定位,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对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提升教育管理工作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四、赏识、惩戒要有尺度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传授书本知识、技能只能算是授业解惑,是排在“传道”之后的。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并不相悖,奖惩分明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玉不琢,不成器”,璞玉雕琢的过程虽苦,成器之后却是熠熠生辉。没有赏识的教育,是培养奴才和暴君的教育,同样,没有惩戒的教育一定不是完整的教育,因为教育不是万能的,问题在于“赏识要有是非标准”、“惩戒权的来源”和“惩戒尺度的分寸”问题。

赏识要有是非标准。诚然,赏识教育确实让不少缺乏自信的学生变得信心满满,进而热爱学习、热爱生活,也让一部分兴趣索然的学生热爱集体生活,但是副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学生只愿意听好听的,做事要哄,稍微一句话不中听就逆反,消极怠工甚至轻生,到社会上不适应工作环境,将迟到、早退当作儿戏等等。在提到赏识时,很多人侧重于赞扬,笔者认为没有“识”的赞扬只是恭维。所以教师在表扬学生时应该是发现闪光点的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潜力,唤醒他们的自我认知,从而推动他们的发展。

赏识教育要有目的性,反之盲目赏识会误导孩子,或者说赏识应该是自然的,不是过分或者刻意的,不然就有讨好学生之嫌。教师对于学生,应该是认识到学生的才能给予的赞扬,而不是恭维,得到赏识是付出努力和艰辛劳动,或者是克服自己缺点或者弱点,不能无缘无故地表扬或者赞赏,否则表扬、赞赏没有意义的,是廉价的,没有成就感,起不到鼓励或者激励的作用。

惩戒要有分寸。惩戒不是辱骂学生,更不是殴打学生,是关怀学生成长的,批评、指正。人人都有自尊心,教师在惩戒过程中保护学生自尊心、关怀学生的前提下实施。

泛滥的赏识教育会欲盖弥彰,会让学生产生侥幸心理,以为老师没发现他的缺点或所犯的错误,惩戒教育可以弥补这个缺陷。然而惩戒教育也要注意适可而止,注意用文明的语言和文明的手段。很多时候教育者会忽视学生容易犯错的天性,有些学生的违规违纪言行可能不是蓄意的,教育者如果不注重学生的感受、不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只关注错误,教育的效果就不理想,甚至教师会因过度使用教育惩戒的权利而酿成不良后果。教师在学生成长的路上,相当于一面镜子,有瘕疵,就要借用惩戒手段。惩戒应该注重体现对受教者的个体关怀,顾及学生的自尊、个人差异及健康情况(包括生理、心理及精神健康的状况),才能事半功倍。

总之,教育中要自然运用赏识和惩戒。坚持赏识教育激励、宽容,鼓励和赞赏学生的正确行为,帮助学生建立“我是好学生”的自我认知,强化学生的正确行为,以此激发学生,同时坚持惩戒教育提醒、指正的原则,引导学生的人生方向,纠正“我是坏学生”的自我认知,培养学生面对错误的勇气和责任感。

参考文献

[1]詹姆斯汉斯林.《社会学入门 一种现实分析方法》林聚仁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p491-494.功能主义视角:有利于社会运行.

[2]周志和.淺谈高职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的运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3).

作者简介:黄英(1970.4-),女,汉,重庆开县,职位:支部书记,职称: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职业学校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赏识惩戒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忘却歌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惩戒艺术仍值得继续探索
也谈“教育惩戒权”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教育有时需要一定的惩戒手段
用心感受,用爱教育
“赏识”催开作文花
西部城乡结合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