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住传统文化的“绿水青山”

2019-04-09徐行之

文理导航 2019年4期
关键词:民族复兴宣传教育绿水青山

徐行之

【摘 要】在当今社会诸多新思想、新潮流的影响下,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普及和研究好像置若罔闻,漠不关心,奢华时尚、西方文化等愈演愈烈,导致传统文化受到了冷遇。当代青年,理应勇挑重担,留住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绿水青山”。

【关键词】传统文化;没落;宣传教育;弘扬传承;民族复兴

近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论研讨会在曲阜孔子研究院召開。《光明日报》社总编辑张政在致辞中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延绵不绝的中华文化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深层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再次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推到一个新的风头浪尖。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诗,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全世界都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其精髓和深远使个人的人生不断得到升华,大有乐此不疲之势。但是,随着当今社会诸多新思想、新潮流的影响,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普及和研究好像置若罔闻、漠不关心,反而使奢华时尚、八卦星闻、西方文化等愈演愈烈。传统文化受到了冷遇、没落甚至遗忘,回望之,传统文化似乎正渐行渐远……

一、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淡漠的原因

新时期特别是尚在就读的中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逐渐印记于绵长的思绪,甚至看淡了它的美感和意义悠远,中学课程似乎也没有加固它应有的地位和基石。考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漠,抑或不解、漠视,甚至闻所未闻,归其原因在于:

1.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客观因素所然,家庭教育缺失。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忙于生计,疲于奔命,追求生活的高质量,攀比盛行,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养尊处优,有的家庭就连基本文化素养都顾及不上,何谈传统文化的教育?言传身教,代代相传,更无从谈起。

2.教育、文化部门宣传力度不够。人们热衷于房车炫富,衍生出富二代、星二代、追星族等等,对传统文化一知半解,甚至是排斥,认为其都是过时的旧文化,是迂腐的代名词,社会多种形式的传统文化宣传教育跟不上。许多同学在上完高中甚至大学后,连最基本的古典文学都没看过,更不用说礼仪道德和其它领域的传统文化知识了。有的学生喜欢闲谈网络八卦,热衷言情追星,言谈举止中尽显风流倜傥,轻浮飘然。据调查:如今,青年学生购买有关传统文化的书报仅占21%,更不会走进图书馆畅游书海。青少年本应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及继承者,如此状况,着实令人担忧。

3.传统教育偏离轨道,缺失。恶搞、戏说、神剧风靡天下。影视创作、网络小说、网络游戏等浮华行为正让我们逐渐远离传统文化,影视剧过度追求收视率、上座率,传统正剧少之又少。那些大街上摇头晃脑哼唱流行歌曲、身着名牌的黄毛青年,对传统文化索然寡味,丢之如弃糠,热衷于“戏说”“野史”,绝不涉猎传统“正史”,滔滔不绝的就是韩国的俊男靓女、美国的勒布朗、巴西的球星……当我们专注于追随野史和网络言情剧的荒诞,追随西方圣诞节、情人节的浪漫,追随《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娱乐、搞笑节目嬉戏打闹的同时,韩国人抢去了我们的端午节,正在申报中国的宫廷雅乐视为自己的文化遗产……以至于中国的茶道、酒文化等都在渐渐淡化。《道德经》影响了海德格尔,《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在日本用于商战流行……

4.网络语言千奇百怪,为汉语的发展增加了新鲜而陌生好笑的词汇,让许多国人生搬硬套,啼笑皆非,中学生作文用词甚至让人感叹,教师无所适从。机器人可以消灭人,网络语言也可以消灭任何一种语言,绝不是危言耸听。

5.把英语视为出国留学进修深造的唯一途径。诚然,我们不否认当今时代英语的重要性。但忽视我们的母语,何谈我们的传统文化?学生从孩童时期就被灌输英语至上的思想,让各类推波助澜的英语补习班遍布大街小巷,火爆异常。大量内销商品广告、商标、说明书都使用英文,似乎这样可以调动国人信服的神经。太多学生深知雅思、托福,而不知《诗经》《三字经》,甚至闻所未闻。

6.传统文化书籍难得一见,有的倒是印制精美,可价格很高,一般人望而却步,即使购买一些传统文化的书籍典藏,也是束之高阁,严重影响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普及。综上所述,这种华夏文明的悲哀,怎不为之慨叹?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如此之弱,中国怎么能强?

呼唤传统文化、呼吁传统文化、呼救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回归,挖掘其内在精髓,弘扬其源远流长,让所有学生重新走进传统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其传统的本真,品味其文化的精华,是新时期文化转归正确轨道的主旨。传统文化有其内在的美感和韵味。在现阶段,让传统文化跻身于人类现代文明的大江大河,其意义主要体现在:社会风尚清新可人。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受各种外来思潮的冲击,许多中国人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作为一名山东人,骄傲其中华民族人文圣地的特殊地位,以“礼义之邦”的独特区域形象,在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优势明显、作用独特。特别是近年来,山东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和阐发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聚焦道德品行、家国情怀、干部政德、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时代命题,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创新成果,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鲜活经验。尽管如此,我们仍要举全国之力,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去寻找,让世人感知传统文化的洗礼和传承。诸如:“黄香温席”的例子就更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人生价值意义深远,我们在日益膨胀的物质财富面前,精神层次恍惚、空虚。寄予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加深对中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提高个人的精神文化品味,提升人文品性。要想将民族精神发扬光大,需着力于挖掘和升华其含蕴的“中华民族的基因、文化血脉、精神命脉”,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涵,使其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化为人们的言行日用。曾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源在大陆,流在台湾,发扬在海外”。外国人精于新的“拿来主义”,而我们自己,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孔子研究院时重要讲话中所强调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习习儒风弘扬国学”,堪为给国人注入一针“强心剂”。

二、弘扬国学文化

一个民族,如果文化断绝了,那么这个民族也就名存实亡了。因此,趟历史之河,打捞渐渐沉没的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的根基之上,针砭时弊,书写风流。弘扬传統文化,融汇时尚风范和脚踏时代新浪,新时期的中学生更有义不容辞的强烈责任感,享用网络新式“拿来主义”。个人探究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大力弘扬宣传传统文化的历史性意义。博古论今,迎合广大人民的口味,通过多种形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文风转变成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创作和影视作品,不断推出力作、展示精品。

2.文化部门一定要把关传统文化作品和娱乐节目的质量和内涵,提高当代人们的文化品味,从而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养。

3.适度增加中学课程古典作品的比重,学校里再开设阅读课,让学生多背诵一些古典诗词、国学经典,多进行名著欣赏、朗诵比赛等,并将其纳入必考内容以保证融会贯通。

4.积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让传统文化走进社区、家庭、工地,走进每个角落,形成比、学、赶、帮、超传统文化新风尚、新氛围。

5.降低读书门槛,图文并茂,加大对教育与文化普及的投入,让传统文化喜闻乐见、触手可及。

我们常说,文化等同于修养、自觉、善良等。文化,是一种自由,更是一种约束。而传统文化,是以儒道互补为内核,外延墨家、法家等诸多思想集大成者,是仁、义、礼、智、信等一切修养的集合体。中华民族历经几多战乱和磨难,传统文化始终传承与发展,始终代表着中华民族前进的发展方向,并一脉相承。当代青年,绝不能无视传统文化的没落,应勇于担当修养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每一个中国人更应关注和努力,让传统文化渗透到我们的骨髓,让民族精神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随着党和国家日益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普及,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乡村儒学”“孝心基金”“家风家训”“四德榜”“新乡贤”等新风尚香飘万里,层出不穷;祖国处处涌动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流,古韵今风交融碰撞,传统文化浴火重生,焕发出勃勃的生机,绽放出耀眼的时代光芒。“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华传统文化是正本、是清源,感受历史的文化积淀,回望历史的文化星空,昂首天外,打捞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手握中华传统文化之利剑,中华民族才会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承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中华巨轮才会扬帆远航,驶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当代中学生,铁肩担当,留住这片沃土,留住我们的根,留住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绿水青山”。

【参考文献】

[1]丁鼎.儒家礼乐文化的价值取向与中华民族精神[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

[2]董红亚.礼文化在生活德育中的借鉴意义刍论[J].理论月刊,2009(11)

[3]陈水利.以传统礼文化滋养心灵之根:“礼文化教育”探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7)

[4]胡淑芳.从《论语》看中国礼文化的特点[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2(4)

猜你喜欢

民族复兴宣传教育绿水青山
创新方法 用“绿水青山”赢未来
用清廉守护绿水青山
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
绿水青山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新时期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要有所创新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特”在何处
做好青少年人生扣子的“五道题”
传统射箭复兴中的民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