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验演示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2019-04-08张锦标

文理导航 2019年11期
关键词:演示实验初中物理学生

张锦标

【摘 要】物理知识通常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教师要重视演示实验的设计,运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不断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构建精彩、高效的物理课堂。

【关键词】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学生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与实验密不可分。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让学生在演示实验中观察物理现象,变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进一步开阔学生的学习眼界。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设计有效的演示实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驱动学生探索新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借助实验演示,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新奇的事物最容易感兴趣,再加上实验的直观性更是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师在讲述抽象知识的过程中,可以用实验进行演示。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融入到课堂中,还能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使学生直观地感受物理知识,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比如,在教授“声音是什么”一课时,教师从家里拿来了低音比较重的喇叭,又准备了几个相同的支架,并在支架上安放了较柔软的羽毛,教师拿起支架让学生观察羽毛——哪怕是再小的扰动羽毛也会飘动。教师把支架间隔相同的距离摆放在讲桌上,用喇叭播放低音重的音乐,并邀请学生来感受喇叭的振动情况,学生就发现蒙在喇叭外面的一层膜会随着音乐而前后移动,这时,教师把喇叭放在支架的正前方,并在喇叭和支架的背后放置了一块光滑且颜色比较深的木板,并要求学生把教室的窗户关好,这样不仅便于学生观察羽毛的情况,还能有效地防止声音的扩散以及外界对羽毛的干扰,准备工作完成后,教师提醒学生观察:当喇叭播放DJ音乐时,羽毛会有怎样的现象发生?学生发现随着音乐的响起,原本直立的柔软羽毛竟然前后晃动了起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教师让学生走进实验装置近距离观察,学生发现蒙在喇叭前面的膜跟着音乐高低音前后振动,当把手伸到膜的附近时,也能感受到有气体靠近、远离,学生感受到了羽毛之所以晃动是因为喇叭发出的声音一会向羽毛推进,一会又远离羽毛,这样就把看不到、摸不着的声音存在形式,直观展现在了学生的面前,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声音的传播形式。

教师借助实验演示,把抽象的知识形象、生动化,新奇实验的演示,不仅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入到课堂中,还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促进学生思考、学习,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创设实验演示,增强问题意识

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因此,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创设演示实验,吸引学生参与其中,这样不仅可以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还能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掌握知识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比如,在教授“气体的压强”一课时,教师拿出了两杯可乐和几根吸管、几根去除针头的输液管。教师让学生用吸管和输液管来喝可乐,学生感觉这个实验很有意思,都想加入这个实验操作中,用吸管喝饮料的学生高兴地喝了一口可乐回到了座位上,可是,用输液管喝饮料很明显就有些尴尬了,脸都吸红了,才喝到了一点点,这时学生们感到很纳闷:为什么喝可乐还要这么费力?教师引导:a可乐是怎么喝到口中的呢,有哪些物理道理在里面?b为什么有的学生喝可乐很费劲又喝到得少?经过思考后,有学生提出:要想喝到可乐,就要先把吸管、输液管放到口中,然后可乐就进入了口中,教师向学生强调:吸管、输液管放到口中先要干什么?有学生提出再次进行实验,这个学生既用吸管喝了口可乐,又用输液管喝了口可乐,然后提出:应先要吸掉吸管、输液管中的空气,才能喝到可乐。输液管要比吸管长一些,因此需要吸掉的空气要多一些,才会感觉到困难些。教师顺势补充道:当把吸管、输液管中的空气吸掉后,里面就成了真空,那么由于大气压强的存在,才把可乐压入了口中。

教师借助演示实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在参与的同时,有思考、疑问的过程。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借助实验演示,培养思维能力

要想学生学好物理,不仅要让学生从知识表面上理解其含义,还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深入思考的过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在观察中获取思维的动力,学生就会积极地深入思考、分析,将实验与理论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强化学生的认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

例如,在教授“气体的压强”一课时,新课伊始,教师先拿出一个直玻璃杯和一个乒乓球,并让学生观察到乒乓球刚好能放入直玻璃杯中,然后把一些水倒入直玻璃杯中,接着把乒乓球放入到直玻璃杯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把玻璃杯倒置过来后乒乓球的情况,有学生嘀咕:既然玻璃杯的开口向下,那么乒乓球自然会掉下来。教师并没有理会学生的话语,而是缓慢地把直玻璃杯倒转过来,学生惊奇地发现:虽然有少量的水落了下来,但乒乓球不仅没有掉下来,反而是向玻璃杯的上端运动。学生被这一现象惊呆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此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与乒乓球接触的都有什么?能使乒乓球向上运动,一定会受到向上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想到与乒乓球接触的是水和空气,水只会让乒乓球向下运动,是空气让乒乓球向上运动的。这时,教师给出了肯定的答复:正是空气使乒乓球向上运动的,可见空气也就是大气会对物体产生压强。上述案例中教师利用实验演示,给学生创设思维平台,学生在实验演示中产生了探索的动力,表现出了较高的热情,进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确信大气压强的存在。

四、借助实验演示,促进学生探究

初中阶段的学生比较感性,只看到了事物的表面,很少对事物的本质进行探究,当利用自己的认知解决实际问题时,总会遇到各种问题,这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最大障碍。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实验演示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验中有探究的过程,才能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在教授“汽化和液化”一课时,讲到液化部分时,教师事先在矿泉水瓶中灌满水,然后放入冰箱中冷冻,并装在泡沫箱中带到课堂上,教师迅速地从箱子中拿出矿泉水瓶并用卫生纸抹干净瓶子周围,这时,教师举起瓶子让学生观察并猜想会产生怎样的现象,有学生提出:会在瓶子的外面形成水珠,为了证实学生的想法,教师拿起一块卫生纸贴在瓶子的外皮上,结果卫生纸立刻就被水浸湿贴在了瓶子上,学生又产生了疑问:瓶子外面的水珠是怎么形成的呢?有学生提出是从瓶子中漏出来的,紧接着又否定了。水珠不是从瓶子里出来的,那就是瓶子外面产生的了,瓶子外面也没有水只有空气啊,既然有水珠是不是说从空气中来的呢,可是空气是气体,怎么就产成液体水了呢?这时,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最终得知瓶子外面的水珠的确是空气中的水分子遇冷而被液化的,故而出现了水珠。在实验演示中,学生探究到了液化现象,同时也掌握了液化的本质。

教师利用实验演示给学生呈现清晰的现象,激发起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随着学生不断深入的探索,最终获取了知识的内涵,从而在实验演示的引领下,加快了新知内化的历程。

总之,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借助实验演示,开启学生的学习之门,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构建精彩、有效的初中物理课堂。

【参考文献】

[1]刘建国.依托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J].黑河教育,2018(09):44-45

[2]高振坡.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中学物理,2018.33(10):48-49+53

猜你喜欢

演示实验初中物理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探究“蓝瓶子”实验最佳的课堂演示反应条件
化学实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性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