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病梅馆记》的教学设计现实意义

2019-04-08周晓晔

文理导航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周晓晔

【摘 要】《病梅馆记》是清代著名文学家龚自珍的作品,他创作这篇作品时已入晚年,但是他的心志依旧未改。新课改背景下《病梅馆记》的教学设计可以引导学生从表层意象入手,了解文章大意,进而品味作品的深层意蕴,感悟作品中的“意象”所指。同时,拓展学生发散思维,联系社会现状,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原文内容,并且对“病梅”“应试教育”与“娱乐大众”进行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病梅馆记》;教学谁家

在新课改施行后,《病梅馆记》中表现出的思想意识与新课改目标有一定的共通之处,新课改从课程体系、课程结构以及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了革新,目的是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所带来的弊端,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工作者应该对《病梅馆记》进行重新的教学设计,进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同时教师也能够从教学设计中对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思考,进一步改善教师的教学观。

一、《病梅馆记》的简单介绍

《病梅馆记》是一篇以“梅”为写作对象的小品文,作者却一反“赞梅”的常态,写道“梅以曲为美,直则无资;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其实“曲、欹、疏”为“病梅”,但是作者却反其道而用之,意在加强讽刺意味。该文章中提到“文人画士”是创造“病梅”的元凶,他们指使“蠢蠢求钱之民”来培育“病梅”,导致江浙一带的梅花失去了正常生长机会,全部成为“病梅”。同时,作者将自己的形象也写入了作品中,将自己描画成为一个为了拯救“病梅”而甘愿付出一生的“非文人画士”。通篇叙事清晰,从表面上看作者是记述了一件“小事”,但细细品味后却有着深层意蕴,比如“梅”为古代文人经常颂赞的一类事物,代表着“不屈的气节”,这样一件“高尚之物”竟被“文人画士”所摧毁,这一正一反便深刻地揭露了“文人画士”的罪行。《病梅馆记》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志”类作品,作者龚自珍通过这种写作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一些不良现状的讽刺之意,同时作者在文章最后写到:“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充分表达了自己想要改变现状的迫切心情。

二、新课改背景下《病梅馆记》的教学设计

(一)引导学生从表层意象入手,了解文章大意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引导学生以第一感觉来分析文章的大体思路及结构,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文章整体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教师不要急于向学生讲解文章的作者、背景以及文章特点等内容,而是以发问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可以提问“一般的古文都是以赞梅为主,为何此文却不曾有赞”“作者为何要因这一件小事而大动肝火,并且立誓除之”等一系列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在学生思考过后再进行详细讲解。这时学生所接触的是表层意象,会觉得作者写这样一篇文章纯属“泄私愤”,但是教材中既然引入这样一篇文言文,其用意必然不会简单。教师在这一阶段不需要将“引申之意”明确讲述,但是可以适当留白让学生思考该作品的“引申之意”。

(二)品味作品的深层意蕴,感悟作品中“意象”所指

接下来所进行的是精读与研读,此时学生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思考,心中有着不同的想法与疑问,这时教师不需要一一进行解答,而是要着重介绍作者的身份与经历。龚自珍可谓是清代极具影响力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梁启超曾有言“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并且主修近代史的史学家们普遍认为晚清时期的革新者大多都受到过龚自珍思想的影响。介绍过作者之后,接着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该文创作于清王朝统治的中后期,当时“万马齐喑”,人才培养被封建思想残酷压制,导致出现了许多“畸形”事物。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感悟文中的“病梅”“文人画士”以及“夭梅病梅”都是所指何人何物,并且充分感受这种写作风格的特色。通过这两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应对文章有了较深的理解,但是教学活动不能仅仅止于此,而是应该继续进行深层拓展。

(三)拓展学生发散思维,联系社会现状

学生对《病梅馆记》理解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想,并挑出几篇有代表性的感想进行点评。在点评中,教师应使学生理解,虽然这篇文章是写于清朝时期,但其蕴含的思想以及作者的诉求与当前社会现状有着一定的联系。比如新课改的施行是为了改变“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但是通过调查,这种弊端并没有被消除殆尽,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文中的“文人画士”在我们当代是否存在,是否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些个人或团体;“病梅”出现后,为什么会广受大众欢迎,导致“江浙之梅皆病”,这与我们现代的一些现象是否有共同之处。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可以促使学生主动观察身边事物,进而了解社会现状。《病梅馆记》的教学不能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应该结合新课改理念对学生进行多重引导,不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充分理解学习的意义所在。

三、新课改背景下《病梅馆记》教学设计的现实意义

(一)对“病梅”的思考

对比当前社会现状,“病梅”可以指代以下三种形态:第一,在畸形审美观影响下形成的“病梅”。根据原文所述,“文人画士”的审美观就是畸形的,这在我们当代也可找出对照,比如有的学校领导为了凸显某一公认美德,会采取一些强制措施要求学生遵照执行,长此以往,学生就有可能形成畸形的审美观;第二,偏颇的“文学创作”造就的“病梅”。自古文人创作就有不同风格之分,但是如果将某种风格“奉为圭臬”,而不能“博采众长”,那无疑会影响文人的持续发展。当前一些文人为了刻意迎合某种风格,而忽略自己的真实情感,导致所创作出的作品空泛无味;第三,政治影响下造就的“病梅”,现代社会中政治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正逐渐减弱,但是国家出台的一些政策会对“治下之民”产生深远影响,比如文革时期许多人才都被迫成为“病梅”。

(二)对“应试教育”的思考

“应试教育”中,学生成为了“病梅”,被迫接受教师“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的处理方式,目的是为了达到最终的应试目标。这种教育模式是对学生“自身特点”的忽视,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为只会考试、只会做题的“书呆子”。这样的教育模式是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国家应该从“文人画士”入手,这里的“文人画士”指的是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如果不对当前教育体制进行适当改变,那么新课改的施行是很取得一定成效的。除此之外,教育工作者也应吸取“作者”的精神,身体力行地为改变当前教育现状付出努力。

(三)对“娱乐大众”的思考

通过对以上教学设计的论述,我们有必要对“病梅”能够传播的原因进行分析,一种原因是当权者的压力施加,让这种“病梅”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见之物,另一种是在“文人画士”的倡导下,人们逐渐认可了这种畸形审美观。这两种现象都可以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尤其是现在“娱乐大众”思想风潮的流行。所谓“娱乐大众”,指的是一些个人或者团体使用某种模式或者故意“搞怪”来达到“娱乐大众”的目的,比如虽然现在的自媒体平台为人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渠道,但是如果没有相應的监管机制,久而久之大众的价值观将会受到影响与冲击。

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应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进行教学,而《病梅馆记》便可以成为一个突破口。虽然《病梅馆记》只是一篇短小的作品,但其内在价值值得我们去进行挖掘,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上继续进行创新,让这篇文章所蕴含的思想陪伴学生一路走下去,从而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陈伟赛.读梅的三重境界——《病梅馆记》第二课时实录[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06(02):28-30

[2]何文珺.十里洋场之“病梅馆记”——读施蛰存十年创作集(下)《雾·鸥·流星》[J].神州,2012(07):94-97

[3]田芳微,刘艳.重读《病梅馆记》——浅谈新课改视域下的教育观在教学实践中的指导意义[J].文教资料,2009(10):8-9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
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