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改增”对企业税收筹划的影响研究

2019-04-08娄晴

中国市场 2019年7期
关键词:税收筹划营改增

娄晴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优化,为了进一步减轻企业赋税压力,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在税收领域我国进行了“营改增”的改革。在税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中,企业应及时做好税务的统筹工作,力争减少企业纳税负担,合理避税,为企业赢得更多合法权益,实现企业的健康长久发展。基于此,文章从“营改增”的产生背景入手,充分介绍了企业税收筹划的概念及方法,通过分析企业纳税筹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究“营改增”背景下,企业税收筹划的主要方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营改增”;纳税优惠;税收筹划

[DOI]10.13939/j.cnki.zgsc.2019.07.129

1 引 言

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体系中,中小企业对经济的增长发挥着巨大作用。随着经济贡献率的逐年提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税负问题。“营改增”政策的实施旨在减轻企业的资金运转压力,减少税负压力,从而有效推动企业顺利实现转型与升级。税收筹划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节约成本方面的作用非常明显。现阶段由于部分企业缺乏对“营改增”制度的了解与认识,因此其税收计算产生了一定滞后性,税收筹划不能很好地开展。因此,企业应在纳税过程中,结合税收政策,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寻求最佳纳税方案,以此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 “营改增”政策的产生背景及发展历程

传统企业的税收政策中包含了营业税以及增值税两大板块,这种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的税制格局,是与我国当时的产业经济不发达,企业大多是全能型的经营特点和税收征管水平相适应的,故重复征税矛盾不突出。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传统企业不断向现代企业转型,企业经营越来越向专业化发展。而传统的税制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要求,主要原因是两税并存、重复征税的矛盾日益突出,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对企业的健康发展造成极大影响。

2012年,我国结合社会总体经济发展形势,综合各个行业领域的税费缴纳特征,积极吸纳国外先进的纳税经验,提议将营业税并拢到增值税范畴内,简称为“营改增”政策。“营改增”的实施,有效避免了企业重复征税的环节,帮助企业节省大量资金的同时,实现了企业的良性发展。流转税制的改革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相贴合,也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随后的四年时间内,各试运行点效果显著,受到了社会各届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2016年,国家开始将“营改增”真正推进到各行业领域中,传统的税收制度已经无法推动我国经济向前发展。传统的营业税彻底被增值税所取代,这也意味着企业活力的重新激发,为我国结构性税制改革的变迁与创新起到了导向作用。通过对我国企业税收方式的不断调整与优化,促进其更加贴合市场经济发展特征,“营改增”政策的提出对产业结构的完善以及各项税收制度的优化都发挥了非常良好的积极作用。

2018年3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深化增值税改革的措施,进一步减轻市场主体税负。

从2018年5月1日起,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将从17%降至16%,交通运输、建筑、基础电信服务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的增值税税率将从11%降至10%。此外,工商业小规模纳税人年销售额标准统一上调到500万元,对部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企业和电网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未抵扣完的进项税款予以退还。

上述三项措施,全年将减轻市场主体税负超过4000亿元,内外资企业都将同等受益。会议指出,此举是为进一步完善税制,支持制造业、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发展,持续为市场主体减负。

3 企业税收筹划的概念及主要方法

企业税收筹划顾名思义就是将企业生产经营中所涉及的全部业务进行统一策划,旨在制定出完善的税收缴纳方案,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投入成本。税收筹划可以进一步理解为在我国税法及相关法律影响下,其对企业内部一切涉及税款缴纳的生产与经营活动进行的统一规划与安排。旨在最大化地减少企业经营过程中所缴纳的税收额度,时刻将企业发展作为最终导向,从而制定的一系列纳税策略。

企业可以合理地使用国家及政府下发的各项优惠政策来进行税收筹划,这不仅是政府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鼓励,更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前提与基础。常见的政府优惠政策包含降低税率及减免税收两种方式。

税收优惠政策的出台旨在通过对人们生产及消费等经济行为进行统计,从而对人们的经济行为进行有效引导。作为政府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之一,可以很好地引导人们进行消费。无论对于何种发展时期的人们,税收都是支撑国家运转、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财政工具之一,其可以通过对产业投资方向的良性引导,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及转型,促进社会经济实现又快又好增长。

4 当前企业纳税筹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1 并未充分利用“營改增”政策中的优惠政策

对于多数企业而言,企业税收筹划系统仍然处于发展阶段,税收统筹计划尚未完善,企业各项税额抵扣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纰漏。多数企业并未结合实际将税额的分析与抵扣工作落实到位,也没有在抵扣方式上进行认真比对与筛选,这就难以实现企业资金价值的最大化利用目标。

在企业的生产与经营过程中,其对部分“营改增”政策中的有关减免政策并未进行深入了解,直接造成税收政策无法实现合理应用。企业会计部门也只是对“营改增”一词进行了片面解读,缺乏深层次的讨论与研究,无视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这就造成“营改增”政策作用难以发挥,企业更是无法从中真正获利,“营改增”政策流于形式。

企业以前缴纳的是营业税,是按照销售环节营业额全额进行征税,不涉及进项抵扣,并且使用的是普通发票,而在改征增值税后,企业的计税方法和会计核算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纳税人的要求更高,纳税人如果能够规范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准确计算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熟练地掌握和灵活的运用税收政策,一定可以最大限度减轻企业税务负担。

4.2 纳税人身份尚未实现合理转化

在我国推行“营改增”政策后,对纳税人的税务资金进行了严格界定,在持续一年营业额到达固定标准后,直接成为一般纳税人,并务必严格依照一般纳税人的纳税计算方法进行税费缴纳。对于不满足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企业,则结合有关财政法规,将其纳入小规模纳税人范畴中,结合科学的税率进行纳税。

对于上述两种纳税方式而言啊,多数企业并未真正对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身份进行分析与讨论,无法真正实现身份角色的合理转化,从而影响了“营改增”政策中减轻赋税作用的实施。同时,企业对自身的市场定位及实际经营情况并未作出深刻的认知与理解,因此,难以对自身的纳税人身份作出理性判断,这就在无形之中加重了企业的纳税负担。企业若承担税负压力过大,难以实现有效的成本节约,也因此无法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目标。

我们可以根据“营改增”试点试行的结果来看看,“营改增”对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有何重大影响。

对小规模纳税人企业的税负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它的税负明显是下降的,举例说明“营改增”后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变化:

例如,假设某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年营业收入为100万元。营业税税率为5%,改征后的税率为3%,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为3%。

改征之前:应纳营业税=100万×5%=5万元

应纳附加税费=5万×(7%+3%)=0.5万元

应纳企业所得税=(100万-5万-0.5万)×25%=23.63万元

综合税负=5万+0.5万+23.63万=29.13万元

改征之后:应纳增值税=100万÷(1+3%)×3%=2.91万元

应纳附加税费=2.91万×(7%+3%)=0.29万元

应纳企业所得税=[100万÷(1+3%)-0.29万]×25%=24.2万元

综合税负=2.91万+0.29万+24.2万=27.4万元

上述计算表明,在改征之后,小规模纳税人企业的综合税负减少1.73万元(29.13万-27.4万),降幅约为5.94%。由此看来,小规模纳税人的中小企业成为“营改增”试点中的受益群体。

“营改增”对一般纳税人企业的税负影响则较为复杂。大多数企业的税负是呈下降趋势的,但是也有小部分企业的税负反而上升了。其原因有:第一,如果税改后中断了税负的优惠措施,税负也会出现上升现象;第二,很多中小企业由于采购渠道的缘故无法拿到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抵扣,也无法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因而税负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第三,如果税制改革后企业没有得到政府的补偿或者支持,税负也会出现增加现象。因此,“营改增”对于一般纳税人而言,其自身实际情况不同,结果也是不同的。

5 “营改增”背景下企业税收筹划的主要方式

5.1 加强企业财务部门管理

提高会计人员的核算水平,强化其综合素质,已经成为企业合理税收统筹的重要前提与保障。在“营改增”政策推动下,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必将烦琐复杂,尤其在“应缴税费”这一类目的核算过程中,其变动很大。财务部门应严格遵守“营改增”政策带来的会计核算变化,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及经营情况核定合理的增值税制。同时及时的培训与学习,强化会计人员对“营改增”政策的理解。财务人员必须要能精通相关的增值税法规、抵扣项目和核算方法,能够准确进行核算。

同时,将企业资金的优化落实到位。“营改增”政策的出现将使得企业面临资金问题,因此,财务部门应加强对资金的管理与控制力度,合理分配资金的使用。对企业的现金流动做好预算与管理,发挥企业资金的最大效益。

5.2 合理使用税收优化政策

在“营改增”政策推行后,国家相继颁布了各项税收的优惠政策。企业应合理利用这些优惠政策,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以此实现资金的有效节约,更好地推动企业实现健康良好发展。

在“营改增”政策中,技术开发及转让业务可以减免增值税的缴纳,企业可以抓住这一点,加大对技术资金的投入力度,将目光转向技术的研发中,促进技术的发展与转型。企业财务人员应及时了解国家出台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关注企业的免税项目,切实为企业节省资金,保存企业竞争实力。

5.3 根据供应商的纳税人身份合理选择供应商

增值税与营业税在计税上的区别是,它可以通过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抵税。进项税额抵扣的多少对公司税负高低至关重要。而进项税额的抵扣则是以增值税专用发票作为抵扣凭证的,如果未能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即便是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也不能抵扣。另外,一般纳税人购进商品或服务的渠道不同,可抵扣的比例也不是一样的,也会影响其实际税收负担。所以,为了降低自己的成本,作为下游的企业应尽量选择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合适上游供货商。尽可能地选择企业制度比较健全的可独立开具增值税专业发票的一般纳税人作为合作方(供应商或分包商),这样可以增加进项税额的抵扣数额,达到降低企业实际税负的目的。对于因种种因素导致开具专用发票困难或者无法开具的供应商在与其合作时,要尽可能在价格上取得优惠。

5.4 重视增值税票管理,严控每个环节

做好增值税发票的开具认证,取得与抵扣环节要严格遵守增值税发票的管理规定,强化增值税发票的开具、认证、抵扣等环节的管理。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要积极索要发票,不能因为放弃取票,导致无票无法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从而增加企业税负。对获得的增值税发票专用发票应及早认证、及时入账,发现问题尽早解决,这样才能有效降低增值税发票管理风险。如果采购发生在月底,企业应尽可能在当月取得发票抵扣,减轻企业税负。

5.5 注重纳税人身份的有效转化

依照“营改增”政策中的规定,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下的企业都为小规模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的增值税税率为3%,同时不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隶属于一般纳税人范围内,可以在16%、10%以及6%三种税率之间进行选择,由于税率的提高,“营改增”政策中规定一般纳税人可以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

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生产与经营情况,计算出自己处于两种纳税人身份下的所缴纳款项,并进行综合比对,选取出最适合企业发展的纳税方案。若企业满足一般纳税人的身份及条件,但是经过对比后发现小规模纳税人的纳税较少,此时就可以充分发挥纳税筹划的作用,通过分公司的成立或利用拆分业务等形式将纳税人身份进行合理转化,最大化地减轻企业税负压力,实现企业的健康平稳发展。

6 结 语

综上所述,合理的税收筹划有助于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企业务必要对“营改增”的内容进行深入了解与分析,切实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财务人员在了解“营改增”政策的基础上有序地开展财务工作,通过税收筹划有效性地提升企业利润,降低企业税负压力,推动企业实现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齐世豹.“营改增”背景下企业的纳税筹划途径探析[J].财会学习,2018(22):162.

[2]张颖.建筑企业“营改增”后税务筹划与税收风险防控[J].纳税,2018,12(21):23.

[3]袁创华.“营改增”背景下企业成本管理的突出问题解析[J].全国流通经济,2018(20):108-109.

[4]王紅春.“营改增”背景下的企业纳税筹划方法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8(21):82-83.

猜你喜欢

税收筹划营改增
浅谈营改增之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税收筹划
商业地产企业税收筹划研究